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6|回复: 0

新浪专访卢浮宫:贝律铭与玻璃金字塔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245
发表于 2019-4-20 13: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04月17日 12:13 新浪文化
  卢浮宫(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是今天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目前它的占地面积约198公顷,整体建筑平面略呈“U”形,分为“新”、“旧”两部分,其中“新”的便是指位于拿破仑三世广场上的玻璃金字塔部分。

  1989年落成并投入使用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以及同期建造的规模巨大、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地下公共服务空间与展厅空间,均出自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之手。这位颇富传奇色彩的设计师,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一位大师”。

  今年正值这一划时代的卢浮宫改造工程落成30周年。当初被贬斥为“一颗假钻石”的玻璃金字塔(Glass Pyramid),如今早已作为法兰西迈入新纪元的标志,成为蜚声全球的建筑杰作。据《费加罗报》调查显示,“玻璃金字塔”早在十多年前便跃居“卢浮宫最受欢迎的艺术品”排行榜第三位,仅次于《蒙娜丽莎》和《米洛斯的维纳斯》。

  以玻璃金字塔为标志的这一方案,既能满足当时卢浮宫作为一个世界性博物馆的使用需求(在2006年曾拟扩建),也能完美融入卢浮宫建筑乃至协和广场、甚或整个巴黎的城市空间关系的历史文脉,又诚如设计师本人所言:“它预示着将来,使卢浮宫达到完美”。究竟是什么使得贝聿铭的卢浮宫扩建设计如此恰到好处?又是什么让他在专业领域斩获殊荣?

  玻璃金字塔本身就是一场“文明对话”的结果:它承载了建筑师个人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从业背景,与1980年代卢浮宫建筑改造需求之间精妙的对话关系,更体现了两者之间坚实的共识基础——既是思想观念层面的,又是技术语言层面的。在30周年回顾的视野中,它又转变为引发新对话的绝佳历史题材。
卢浮宫广场



  • 卢浮宫与国王们


  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最初是菲利普·奥古斯特二世皇宫的城堡,主要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查理五世时期,卢浮宫开始被作为皇宫使用。1546年,弗朗西斯一世继承王位后,下令由建筑师皮尔·莱斯科在原来城堡的基础上重新建筑一座宫殿。他崇拜意大利的艺术,购买了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画作,包括《蒙娜丽莎》等珍品。弗兰西斯一世的儿子亨利二世即位后,把他父亲毁掉的部分建筑又重建了;不过他的意大利皇后卡瑟琳·德·美第奇决定搬出卢浮宫,在附近新修了一座意大利风格的皇宫居住,这就是杜乐丽宫(Tuileries Palace)——直到凡尔赛宫建成之前,这里了一直都是国王和皇后的居所。创建波傍王朝的亨利四世在位期间,则花13年的功夫建造了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大画廊。

  最著名的法国国王“太阳王”路易十四把卢浮宫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并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宏伟的走廊。他一生迷恋艺术和建筑,致使法国金库空虚。路易十四在卢浮宫一直居住到1678年迁至凡尔赛宫。当宫廷最终迁往凡尔赛时,君王们也就对卢浮宫失去了往昔的热情。1768年,卢浮宫转型成皇家博物馆。到了路易十六在位期间,法国大革命爆发,卢浮宫的“竞技场”院子里建起了法国革命的第一个断头台。1792年5月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成为公共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种状况延续了6年,直到拿破仑一世搬进了卢浮宫。

  拿破仑在这座建筑的外围修建了更多的房子,并增强了宫殿的两翼,还在竞技场院里修建了拱门,拱门上的第一批马群雕刻,是从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上取下来的。拿破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装饰卢浮宫,他把欧洲其他国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艺术品都搬进了卢浮宫。拿破仑不断地向外扩张,并称雄于欧洲,于是几千吨的艺术品从所有被征服的国家的殿堂、图书馆和天主教堂运到了巴黎。拿破仑将卢浮宫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巨大的长廊也布满了他掠夺来的艺术品。在卢浮宫,拿破仑的光彩持续了12年,直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对拿破仑来说,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须属于法国。这样的观点是德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所不能接受的。拿破仑失势后,他们来到卢浮宫,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由于法国人的外交手段及法国人的说服力,仍然有许多艺术品留在了卢浮宫。

  拿破仑三世也是一位雄心勃勃的皇帝,他在5年内为卢浮宫新增的建筑,比所有的前辈在700年内修建的总和还要多。3个世纪前的宏伟蓝图都留给了他来实现,全部竣工后,卢浮宫变成了皇家庆祝活动场所。这时,整个“旧”卢浮宫的宏伟建筑群才告以完成,前后历时600年。

  • 玻璃金字塔的设计背景


  (1)中国籍建筑师对法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学习与实践

  作为20世纪30年代留学海外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他所学习的“现代建筑”理论、风格与方法,其根源来自17世纪诞生的法国现代建筑思想。

  当时先进的建筑思想原则,主要是以下三条:

  • 以理性主义思想组织建筑语言。

  • 以几何关系组织建筑模块,强调轴线、对称、阵列、以及空间的主从关系。
  • 以力学计算作为基础设计结构和材料,1747年巴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桥梁道路工程学院;巴黎万神庙是世界第一个通过计算确定结构设计的穹顶建筑;法国工程师汉尼毕克发明了钢筋混凝土,并建成了第一批钢筋混凝建筑;作为世界上最高的临时建筑的埃菲尔铁塔一直矗立到今天。
  可以说现代建筑体系正是发端于法国的理性主义思想和运动。

  19世纪末的现代建筑师们在与东方文化的接触中,摆脱了建筑设计中的“欧洲中心主义”,彻底革新了建筑语言。路斯、柯布西埃、斯卡帕等大师热爱日本艺术。被奉为“现代主义四大师”之一的美国建筑师莱特则引用中国老子的思想来解释自己的建筑空间观念:

  《道德经》说:“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明确地指明“无”与“有”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正是“现代主义建筑”观念的一个显著特点(解放古典主义建筑观念的一把钥匙)——塑造空间:空间是人类活动的容器,建筑构件围合出空间。空间并不必然是传统房间的形状,建筑也不必然是房间堆砌的结果。现代主义建筑彻底跳出了古典建筑语汇的桎梏。

  贝聿铭被称为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正是因为他对于几何形体具有超长的把握能力,从他设计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肯尼迪纪念图书馆、香港中银大厦等项目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

  (2)理性主义“法式”方案的胜利

  在路易十四扩建卢浮宫的过程中,曾就卢浮宫东立面的设计方案举行了一场划时代的竞赛。最终,来自法国建筑学会的彼洛(Perrault)推崇理性主义的“法式”方案,战胜了老牌大师贝尔尼尼的“意大利式”方案。这不仅在卢浮宫的建造史上留下了鲜明的一笔,而且标志着法国现代建筑的诞生,理性主义自此深深植根于法国现代文明的基因之中。

  卢浮宫东立面全长约172m,高28m,上下按照一个完整的柱式分作三部分:底层是基座,中段是两层高的巨柱式柱子,再上面是檐部和女儿墙。主体是由双柱形成的空柱廊,简洁洗练,层次丰富。中央和两端各有凸出部分,将立面分为五段。这种构图反映着以君主为中心的封建等级制的社会秩序。它同时也是对立-统一法则在构图中的成功运用。
卢浮宫三段式东立面



  (3)奥斯曼男爵与巴黎的轴线体系

  拿破仑三世时期的1852年,乔治·欧仁·奥斯曼男爵调任巴黎所在的塞纳行政区,任行政长官。从这年开始至1870年的18年任期内,奥斯曼启用了著名的城市建筑师欧仁·贝尔格朗德等一批建筑师、规划专家和水利专家,对巴黎市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规划和改造。他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就是将杜乐丽宫花园的中轴线延伸到协和广场,直穿大凯旋门,并以这座巨大的纪念碑式建筑为中心原点,扩建出12条放射状的主干道,从而构成了当今巴黎的辐射状街道网络的型态。

  奥斯曼男爵充分运用17世纪以来的“法式”理性主义空间规划模式(整齐、对称和轴心崇拜),甚至“超前”地在人类历史上实现了一个传奇般的现代城市规划案例(历史意义上的“现代建筑”还要在几十年以后才萌芽),将巴黎从一个中世纪古城直接改造成现代大都市。
巴黎的轴线体系



  一百多年后,贝聿铭将新时代的卢浮宫扩建方案的中心,准确地设置在奥斯曼男爵创造的巴黎城市空间的轴线上。难怪在玻璃金字塔建成之后,它会被法国人誉为“卢浮宫庭院中的一颗宝石”——从空间位置上来说,它确实穿在城市轴线上,闪闪发光。

  • 贝律铭的天才构想


  1981年,弗朗索瓦·密特朗在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后,致力于“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他的第一项举措就是让财政部搬出“黎塞留侧翼”。这使卢浮宫增加了2.15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3个庭院和165个新展厅,共展出艺术品1.2万件,其中3000件是从存放室取出的,卢浮宫博物馆展出的展品由此大量增加。

  但是,如此偌大的宫殿里,当时只有两个洗手间可供大众使用。最糟的是,走进卢浮宫让人如坠五里迷雾,人们在狭窄、标示不清的入口处四处流窜。密特朗总统的第二个大行动,就是扩建卢浮宫。他亲自出面,邀请世界上15位博物馆馆长评选,结果其中13位都选择了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的方案——其核心便是在拿破仑广场上建一个“金字塔”入口,从地下通入卢浮宫内。

  贝聿铭在1983年春天和冬天4次参观了卢浮宫,之后便草拟了一个5英亩的地下楼层方案,包含宽大的储藏空间、运输艺术品的电车路线、拥有400个座位的视听室、会议室、一间书店及气氛良好的咖啡厅。贝聿铭的计划共增加了8万2千平方米的展览空间,且里面光线明亮,最重要的是,这些全都设在卢浮宫古老的内部结构之中。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入口,高21米,底宽34米,耸立在庭院中央。它的四个侧面由60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有1000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和谐美景。
玻璃金字塔




  这里有两个重点需要强调:

  • 贝聿铭的设计并不是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而是来自现代主义建筑最基本的的几何形态;应用玻璃材料,不仅可以使金字塔表面积小、能够倒映出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采光,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让玻璃金字塔享誉世界的,首先是因为它是一座了不起的现代主义建筑,贝聿铭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头衔也由此而来。

  • 一个“主要空间”处在中心位置、周围有喷水池环绕的格局,又沿用了17世纪以来典型的理性主义建筑样式中,对于广场纪念性建筑的处理手法。
责任编辑:胡顺磊




上述资料恕不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3-29 02:55 , Processed in 0.07725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