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67|回复: 0

现代芭蕾剧《长恨歌》中的杨贵妃(图文)

[复制链接]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发表于 2015-8-2 04: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代芭蕾中的杨贵妃:有人觉得惊喜,有人不知所以

一二三

2015-08-02 11:50 来自 有戏

字号



上海大剧院与上海芭蕾舞团最新联合制作的现代芭蕾舞剧《长恨歌》是上海大剧院2014/2015演出季的闭幕大戏,由德国人帕特里克·德·巴纳编导,他还编过现代芭蕾《简·爱》 澎湃新闻记者 高征 图

台湾作家蒋勋这样解读《长恨歌》,如果从道德、伦理和社会习俗去讲,唐明皇与杨贵妃确有许多值得批判处,但白居易写这则故事时,把背后隐藏的很多东西去除了,单纯写了一个男子被一个美人惊动后的专注,“我们最后并不见得一定要坚持这个男子是不是唐明皇,这个女子是不是杨贵妃,白居易只是借他们的故事,在讲人世间不可磨灭的真情所在。”

蒋勋曾说:“最让人惊讶的是,《长恨歌》这首诗歌没有一点指责,没有一点批判,没有任何一点点带刺的东西。全部是原谅。”德国编导帕特里克·德·巴纳似直觉到了蒋勋的所指。在现代芭蕾《长恨歌》中,他未想过评判或还原这段历史,直言不做唐朝的复制品,也不贴标签。与其说这部芭蕾复述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不如说它更关注的是“人性”,那种与生俱来,终身相伴又终身相斗的孤独。不走故事,走内心。

帕特里克更从现代人的角度体恤唐明皇与杨贵妃:唐明皇艰辛治国二十余载,临到老累了,人前光鲜,人后孤独;他遇到杨贵妃时年事已高,明白这可能是他的“最后春”,杨贵妃也不再是天真无邪的少女,两人历经沧海,正因不再年轻,反而会以最大的热情去拥抱生活;将“红颜祸水”的罪名扔给杨贵妃不公平,没有谁有罪,她愿意为唐明皇献生,是郑重的承诺,也是严肃的举措。

在这里,唐明皇和杨贵妃都是卸下桂冠,沉陷爱情的“凡人”。为舞者解说《长恨歌》时,帕特里克也不强套历史,而是让他们将之当成“杨小姐”与“明先生”,一个历史上重复数遍,搬到任何时代都可以套进去的故事。


舞台大而空旷,色调暗黑而幽闷,帕特里克以一种隐约的工业感,将这则古老故事置于现代环境里演绎。澎湃新闻记者 高征 图
7月30日,《长恨歌》在上海大剧院首演,有人甚至专门打印了白居易的长诗,想要对照着看个究竟。但如果你带着看历史故事的想法看《长恨歌》,大概不会如愿。

舞剧的叙事线索被简化为三段:皇宫内、马嵬坡、月宫。帕特里克开篇便提纲挈领定下了悲伤的基调。月宫仙子、杨贵妃、唐明皇、高力士、安禄山、陈玄礼鱼贯而入,各以一段独舞亮相。舞台两侧的幕布被撤下,两排巨大灯架裸陈于眼前。舞台大而空旷,色调暗黑而幽闷,六人似潜藏于深海的游鱼,满是重压。帕特里克以一种隐约的工业感,将这则古老故事置于现代环境里演绎。

唐明皇与杨贵妃第一次相遇,他俯身一看,她双眸一抬,一段双人舞顺势而起,最后以杨贵妃跪坐于地,唐明皇侧躺于她怀里结束。所谓一见倾心。在常人的想象里,这里大概会被处理得甜蜜、明亮、畅快,然而即便是一见倾心的热恋,两人也是满脸平静甚或滞重。从开始到结束,这从来不是两张纵情声色的脸,也甚少能看到起伏变化。

《长恨歌》的中心是“长恨”,白居易先从重色——“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说起,极力铺陈。遇上杨贵妃后,唐明皇“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对两人的痴缠做足了渲染。前面越甜,才越能反衬出后面撕心裂肺的恨——唐明皇因耽溺私情误国,引发政治悲剧,反过来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按照安禄山扮演者张文君的说法,安禄山发起叛乱是因唐明皇沉迷声色、亲小人而远贤臣,起兵不是祸国殃民而是为让国家走回正轨,所以他反叛反得霸气,理直气壮。只是,杨贵妃的面部表情始终冰冷,绝少展现出现媚态,唐明皇如何欲罢不能疏于朝政,亦难寻踪影。两人相识、相依、死别的三段双人舞,仰赖音乐渲染情绪,观众却难从肢体上看出二人情感走向有何区别明显的设计。这让安禄山的反叛显得突兀,也让人不解,杨贵妃为何要担起死罪?


饰演杨贵妃与唐明皇的演员鲜少面部表情的变化。澎湃新闻记者 高征 图

“这是我在演出前就有的打算,让情感流走于舞者身体,靠身体语言去说话。”帕特里克解释说,这也是他为什么试图纯粹一点,“脸就是一张面具,真实始终埋在心里暗潮汹涌。”

全剧高潮在马嵬坡“赐死”一段。一个即将消散的灵魂告别挚爱,世界也仿佛为之沦陷失色,帕特里克足足用了二十多分钟表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死别”。他用尽气力刻画杨贵妃赴死时前细到分秒的孤独、哀伤、恐惧,以制造时间被放大到近乎停顿之感。这本容易让人心生恻隐,只是,当没有足够的戏剧张力铺陈,全是二人情绪的外化,时间线又被拉得过长时,观众的同情心很容易被稀释。

能用舞蹈讲好故事,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能力,约翰·诺伊梅尔、克里斯托弗·马约都是个中代表。比如《茶花女》,诺伊梅尔为茶花女和阿尔芒不同阶段的爱恋设计出四段双人舞,舞蹈、服饰、舞美、灯光都能看出层层递进的设计巧思,观众亦能借此旁观出人物的心潮起伏和情绪变化。相较之下,全程处于低气压状态下的《长恨歌》,面相过于单薄。

帕特里克沉溺于悲剧情绪的营造,回溯他以往的作品,你会知道他对悲剧有天然的亲近性。

《简·爱》里,他将视角聚焦在原本无足轻重的疯女人贝莎身上,直斥圈禁妻子的罗切斯特是“-10分”男人;《孤独的迷宫》里,他关注的是因精神分裂症被监禁于疗养院的尼金斯基;《无法企及之爱》灵感来自MH370失联事件,重现了失亲之痛……帕特里克作品的色调一贯幽暗,对人也始终抱有很深的同情。他迷恋那些“病态”的人物,热衷从疯狂、悲伤、折磨里看到故事与细节,就像一张白纸,被揉皱了才有可能成为有棱有角的艺术品。


帕特里克·德·巴纳

他对音乐敏感,极擅营造氛围和意境,亦能因此将一部十来分钟的短作编得灵光四溅。但要撑满一部近两小时的大作,淡化叙事,靠片段化的舞段和情感来撑,却是“险棋”。让一位久居欧洲的西方编导来解读中国传统故事,本是一场冒险,何况他还选用当代最前沿的国际舞蹈语言来处理。无怪演出结束,有人欣喜于它的细腻和神韵,也有人表示不知所以。

谢幕时,帕特里克走上台,面向舞者跪地感谢。这是他对舞者艰辛排练4个月的真诚致谢,亦是当晚最让人动容的部分。好编导难寻,好演员难找,原创新剧步履维艰。《长恨歌》整体面貌洋气,在当代表现手法上作出难得且冒险的尝试,上海芭蕾舞团亦在帕特里克打磨下闪现出异彩。至少,这部诚意之作让人愿意坐下来认真观看,没有掰着手指穷等结束的尴尬。

录入编辑:梁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18 20:21 , Processed in 0.05679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