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博物馆的古砚台展览(图文)

[复制链接]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0:0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海博物馆首推砚台特展 :从汉代古砚看到纪晓岚铭著录砚

陈若茜

2015-07-16 19:37 来自 艺术观

字号



东汉卧虎盖三足石砚

现今所见最早的砚台是怎么样的?它绝非如你想像得那般温润如玉。

你见过铁砚和镂空刻花的铜暖砚么?有了暖砚,即便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古人应该也不用担心墨汁会凝固吧。

明清名家陈洪绶、纪晓岚的砚又是什么样的?

所有这些关于“文房四宝”中古砚的问题,在上海博物馆建馆以来首次以砚为主题的展览“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展”中基本都可以得到回答。7月16日下午开幕的这一展览展出馆藏精品砚台共计96件(组),包括馆藏特色的明清文人题铭砚、著录砚与近世巨匠陈端友制砚,较为全面得展现了砚文化的发展脉络。

展览以时间顺序分为四个主题。第一部分“实用与气度”,展现古砚自战国秦汉至两宋从初创到逐渐发展的阶段。据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研究员华慈祥介绍,现今所见到的最早的砚台是汉代的砚台。在展厅的开端部分展示的就是由上海青浦出土的西汉圆形石砚(附研石),那个时候的砚上边有个小石头,叫研石,是用来压着墨以磨出墨汁的。秦汉墨多为丸状,尺寸偏小,不能手持着直接在砚上研磨,故需要砚石。



唐龟形澄泥砚

隋唐时期,经济发达,文化多元,端、歙、澄泥等名砚开始为世人所好。前期以圆砚为多,中唐以后箕形砚开始占主导地位。箕形砚砚面较深,蓄墨量大。作为唐代砚台最基本样式的抄手砚则是从箕形砚发展而来。华慈祥说,典型的抄手砚底部是镂空的,手可以伸入,因为当时文人没有自己专门的书案,砚石需要经常搬动,抄手砚便于它的移动。

第二部分“粗犷与厚朴”,呈现的是元明时期的砚形风格。这一时期砚形变化多样,已不复固定的样式。风格浑厚朴实,端庄凝练。元明砚的造型承袭了早期的箕形、抄手形、长方形、圆形等,也有各种富有个性的样式。


北宋张思净造抄手澄泥砚

在这一展区,观众可以见到几方由上海地区出土的砚台,比如元圆形三足歙砚,是从上海青浦重固镇高家台元代晚期任氏家族墓出土的;明箕形端砚是从明代上海宝山顾村明万历朱守城夫妇墓出土的。

明清文人题铭砚是上海博物馆馆藏的砚台的一大特色。此展区展出一方“明陈洪绶铭抄手端砚”,通过这方砚台可欣赏到陈洪绶书法的特点——遒劲有力而又流畅自然;“明古桃州风雨抄手端砚”这方砚台也是很有意思,其上题铭记叙了这方砚的来历,“暑天的午后,大风把石墙吹倒了,然后这方砚就出来了,感觉像考古出土一样。”华慈祥说。陈洪绶铭的抄手端砚和古桃州风雨抄手端砚均属于标准的文人砚,有人喜欢雕琢繁复的砚台,也有人欣赏文人砚简练的造型,流畅的线条。


元嵌端石连盖长方形蓬莱仙岛澄泥砚

另有一方 “明代镂空刻花铜暖砚”造型独特,由两方砚套叠组成双层砚式,砚侧四周均透雕枝纹。华慈祥说:“这是一方暖砚,可再下面放炭,可防止寒冷的冬天墨汁凝固。该方砚台还是“文革”时期从上海冶炼厂抢救回来的。”

第三部分“良材与精工”,内容以清砚为主。作为中国砚史的巅峰之作,清代砚材取用、造型、纹饰、雕琢工艺、题铭诸方面,多超越了前代,达到砚史的高峰。端、歙、松花、澄泥、红丝、洮河等名砚各擅胜场;漆砂、砖瓦、紫砂、玉石也为砚用。


明陈洪绶铭抄手端砚

清砚中还有一类是著录砚。所谓的著录砚,是指在砚图类书籍中出现过的砚,这种砚在古籍中留下了拓图或绘图,以砚与古籍中的砚图相比,如果是同一方,此砚就是著录砚,由于著录砚来路清晰、传承有序,最为人所珍视。著录砚存世量非常稀少,各大收藏机构和收藏家都以收藏著录砚为自豪。著录砚中尤以清代高凤翰的《砚史》、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砚谱》等著录过的最为闻名。此次上海博物馆展出的馆藏精品“高凤翰田田砚”即著录于高凤翰《砚史》;“纪昀铭螭纹端砚”即著录于《阅微草堂砚谱》。而传世的高凤翰和纪昀铭的著录砚仅见数方。


清康熙御制双螭纹松花石砚

另外,清丁敬铭二十八宿端砚、清嘉庆伊秉绶铭半壁端砚都是材质、石品上乘,又有名家题铭的珍品,为上海博物馆砚台方面的专家重点推介的展品。

第四部分“近世巨匠”则着重展示了海派砚雕开山鼻祖,20世纪最杰出的制砚艺人陈端友的作品。陈端友制砚中,再现真实的自然生物与摹写古物是其一生的追求,刀下的松蕈、甜瓜、竹节、螺蛳,无不活灵活现,洋溢着自然的勃勃生机,摹刻的古鼎古镜也是逼真肖形。陈端友极其擅长把握自然物体的细微之处,被锯后竹节的糙面、锈蚀残破的古钱、池塘戏水的九龟等等,一块块顽石在他的刀下演化成灵物。写实肖形、情趣盎然,确立了海派砚雕的风格,对后世砚雕影响巨大。据华慈祥介绍,陈端友制砚总数在100方以内,上海博物馆馆藏30余方。

华慈祥对澎湃新闻说:“苏东坡有一句诗:‘我生无田食破砚’,对很多文人来说,现实中没有田地可以耕种,砚是他惟一的田地,他只能通过砚田的耕耘来有所收获,来成就他的理想,所以我们从“惟砚作田”来破题——砚就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有梦想的载体,他只有通过砚田的耕作来完成人生的愿望。 ”






高凤翰铭田田端砚



陈端友制笋形端砚



纪昀铭螭纹端砚


陈端友制九龟荷叶形端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26 21:27 , Processed in 0.05944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