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87|回复: 2

三国演义与红楼梦-墙内墙外的古代社会图景

[复制链接]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发表于 2016-5-28 18: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杜康

我要评论点击:1989次


摘要
《三国演义》与《红楼梦》之间具有极大的相关性。

  墙是一种隔绝的作用,把空间分割开来。就如长城,隔开了游牧与农耕地区。墙围起来就成了院子或者围城。如果在围起的墙上加个盖就成了房屋。本文所要讲的就是房屋的墙。房屋的墙内是家庭,墙外就是广阔的社会了,墙内的家庭构成一个人内在的心灵港湾,墙外的世界则要纷繁复杂得多。
  在《三国演义》与《红楼梦》之间也有一堵墙。我们在阅读两部小说的时候,一般都把两者各自独立的去看待。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出现在中国历史的元末明初,而曹雪芹的《红楼梦》出现于清朝。从时间上两个没有什么关系。再看故事内容,《三国演义》自不用说是写三国的历史演义,而《红楼梦》则是清朝北京贵族贾家的故事,内容上也没有什么关系。
  然而,假如我们把两部小说合在一起看,并且横向观看中国古代社会,就会发现《三国演义》与《红楼梦》之间具有极大的相关性。貌似不想干的两个故事实则距离十分的接近,两个之间的距离实际上只有一墙之隔。这堵墙恰恰隔开了两个故事,墙内是《红楼梦》儿女情长,墙外是忠肝义胆。现在我们“骑在这堵墙之上”,来共同审视墙里墙外的世界。
  一、墙内的家族与墙外的国、天下
  自汉代起《大学》就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小经”。唐代韩愈把《大学》看做与《易经》、《孟子》同等重要的书。宋代朱熹对《大学》更是推崇备至,被后列入“四书”,之后《四书集注》更是成为科举考试必修教材。可以讲《大学》在古代地位较高,并且还有一个不断在升高的过程。《大学》里面讲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里列出的这几条成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指向标准,人人都要从这个条目上尽自己所能去实践它。
  这就使得古代社会的人们具有很强的“家国天下”情怀,“家国天下”意识非常强烈。如果我们把这种观念分隔开了,分成“家”和“国天下”,再把这两者相应去对照《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这两部小说就可以看出,《红楼梦》说的是这个条目“家”的部分,《三国演义》说的是“国天下”的部分。可以讲这两部小说正是《大学》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分别表现。
  现在我们在墙内可以看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我们都知道《红楼梦》主要以贾家为关注对象,墙内的家族又可以分为众多的小家庭。贾政和王夫人,再加上妾赵姨娘,还有他们的孩子贾珠、贾元春、贾宝玉、贾探春、贾环组成一家。贾赦和邢夫人,女儿贾迎春是一家。更低一级的贾赦的儿子贾琏和王熙凤是一家。大的家庭套着各个小家庭,墙围起了贾家这个大家族,墙有隔开了大家族的每个小家庭。墙把家族、家庭、个人统统包起来又层层分隔。当然《红楼梦》也涉及墙外的“国天下”,贾元春入宫、贾探春远嫁海南镇海统制周家涉及国家天下,但更是一种家族的延伸。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8: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墙外的《三国演义》讲的都是国家天下,国是国魏蜀吴,三国以及边境少数民族势力就是天下。曹操拥子以令诸侯就是再利用天下的政治力量,而刘备号称皇叔也是用来阐释其汉天下的正统性。其中的各个英雄豪杰几乎都是为了国、为了天下,动辄以天下苍生为重。各个势力却互不承认对方而相互厮杀,袁绍袁术、刘表刘璋、孙策曹操等,最终建立魏蜀吴三个国家。其中吴蜀联合、吴向魏称臣也只是一种策略,而不是真正认可。

  《三国演义》也有“家”的表现。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是家庭之间联姻,周瑜回家看小乔是家庭夫妻。但是这种“家”更侧重于“国天下”的成分,孙权嫁妹妹是吴蜀友好,周瑜回家见小乔则加上了孙吴群臣对是战是和的屡次拜访。

  二、墙内的父子关系“孝”和墙外的君臣关系“忠”主流价值

  墙内的仁孝观念和墙外的忠义观念是《红楼梦》展现家族和《三国演义》纵观天下各自范围的价值分析,是从两者“家”与“国天下”的延伸。

  《三国演义》作为魏蜀吴三国的演义,以蜀汉作为正统国家,而这个国家主要人物刘关张三兄弟。结拜兄弟之间讲的就是义气,同时他们又是君臣关系讲究忠,他们把这种观念作为自己的价值认同,并贯穿其一生。关羽在曹营不忘刘备就是忠义的行为,刘备为关羽麦城殒命和张飞被杀而伐吴是义。其中军师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生命演绎自己坚持的价值观。反过来我们现在将忠义的时候,关羽、诸葛亮就成了这类观念的典型代表,一直备受崇敬。

  我们都说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是从作品中看出的主要人物中的主题。尝若用爱情来涵盖整个贾家家族,就发现是极其不合适的。我们在《三国演义》中可以用主要人物审视作品中的价值观念,因为曹魏和孙吴也可以展示君臣之间的忠。所不同的是刘关张是结拜兄弟而加上了义。

  维系红楼梦贾家的是礼,礼维系了其中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核心是孝。贾政贾赦对贾母是孝,可以说贾家晚辈在贾母面前皆需要孝。其中贾宝玉去见父亲家政几乎都战战兢兢,这里自然就是父子关系的呈现。宝玉的害怕恰恰是他要面对父亲巨大的压力,而孝是他所必须做的。贾政打宝玉而如怒了贾母,贾母愤然威胁搬出家,吓得贾政跪地磕拜不停,这亦是孝。这种关系就像刘备白帝托孤,临终前嘱咐时,吓得诸葛亮汗水湿透了衣背。君臣、父子之间地位的落差是他们战战兢兢地原因,而忠与孝是他们认可并必须依从的价值。

  《论语》中“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这种观念成为正统,并渐趋在整个社会得到实践。近代社会以前这种价值都被视为万古不变的道理。道家、释家也是中国多元价值的组成部分,它们相对于儒家的入世精神,更多有一种出世的倾向。相比之下儒家的主导价值就显现了出来,等级秩序下的忠孝是社会的整体追求。《三国演义》从正面弘扬了这种君臣之间的价值观,《红楼梦》从侧面展现出了家族内的秩序,孝这一伦理观。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8: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对于《水浒传》的农民起义就像未成功的汤武革命,追求稳定的古代王朝并未把孟子“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当做主流。

  三、墙内的青春与墙外的人生的双重悲剧

  如果延续着上述的思路继续去看这两部小说,把它们放置在古代社会整体格局下,视角从广大的家与国转移到维系家与国观念的君臣父子,那接下来就要从集体、观念转移到人本身了。从时间上讲《三国演义》出现的时间要比《红楼梦》早很多,可是我们把这个顺序颠倒一下就会忽然发觉到历史的顺序一下子就变成了人生的顺序。一个人的一生不就是从青春期到成年,从成年到暮年的完整阶段吗,是的。

  我们先来看青春时期。墙内是家的世界,一般情况古代社会人青春期都会是在家庭里面度过,或者说这个时期即使与外界社会有很多接触但都是一家庭为中心来维系的。墙内贾家里的贾宝玉与金陵十二钗都处于青春期,都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曹雪芹似乎想要把注意力停留在这个人生美妙的阶段,去体味男男女女之间懵懂微妙的感觉。大观园是一个理想的世界,与外面复杂肮脏的社会相比,少男少女这个年纪的保留了纯真与美好。贾宝玉与大观园的女儿们嬉戏打闹、结社写诗,正是青春美好的展示。

  反观墙外是成年人的世界。一个人成年了就需要有家庭、有职业,需要有社会担当意识,并肩负着这样的担子知道死去。这基本是每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人生真正开始到结束的过程。刘关张各个都是英雄,乃至蜀汉反对的曹魏与联合的东吴也都有曹操、周瑜这样的英雄。他们生逢乱世,一个个都担当起了他们认知下的社会责任。刘备号称皇叔,试图维护汉室的秩序,曹操“试问天下无有孤,当几人称王几人称帝”这里面也有肩负社会责任的意识。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保全江东免受战乱无疑功不可没。至于他们手下的谋士与将领一个个都尽职尽责,并坚持着着自己的人格价值。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贾宝玉无疑是处于修身的阶段,整体的价值下他是一个失败的案例。从贾宝玉看来,他似乎对这些不屑一顾,不爱《四书》、《五经》却爱《西厢记》。恰恰是因为《西厢记》里面的男女爱情和他的生活状况才是最相近的,宝玉爱和女孩子在一起。然而这些美好的女孩子终究是要嫁人的,终究要离开理想的大观园去进入肮脏的社会之中去,也就造成了女儿们的一个个悲剧。作者让林黛玉直接拒绝了墙外的世界,因而“质本洁来还洁去”以死来证明纯洁的青春。贾宝玉看透了这外面的世界出家为僧。作者完美的的表现了她们的青春,而青春逝去是不可避免的,也注定了悲剧。

  墙外的英雄们都是成年男子,他们都有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无论是君王或者是臣子都对他们共同的理想尽心尽力,恪守着自己的本分,坚持着自己的职业操守,把忠诚与正义贯穿了他们的一生。国家太大,天下太大,建立一份基业、统一天下总是那么磨难重重。时间在不断的流失,历史的时间在不断的延续,人生的时间却太短暂。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虽然满怀壮志,可改变不了的是他已经老了。诸葛亮为竟主业六出祁山,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恰恰是这种人生悲剧。因而杨慎词中“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感叹。

  四、打破墙—完整的古代社会

  把《红楼梦》与《三国演义》之间的这堵墙打破,让两部小说合并起来,我们就得到古代完整的一个社会。一个的青春到成年再到暮年的完整过程,一个人肩负着孝再接着肩负起忠义的过程,一个人从家庭到国家天下的过程。两部小说可以说分别讲述了人生、价值、社会的不同阶段,打破这堵隔绝与两部小说的墙,就得到一个完整一体的社会。传统社会的集体概念的划分、主流价值的认知、诗词里应用的情感,进阶以宏观的视角囊括进去。尽管我们对小说与社会认知都非常熟悉,可合并两部小说去看整体的社会,就会看到古代社会宏大的图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18 16:45 , Processed in 0.07873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