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夺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连载转:六朝史话札记

[复制链接]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0:49:22 | 只看该作者
读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一三) (2012-09-07 12:47:13)转载▼
标签: 魏晋史 王仲荦 东晋 刘裕 杂谈         分类: 明远楼
    91、中原地区的各少数民族统治者对汉族残酷剥削,便出现了北方流民南下的现象,迁徙的大势,是我国北方的东部人民,迁移到我国南方的东部;我国北方的西部人民,迁移到我国南方的西部。自永嘉至刘宋之季,南渡人口约九十万,占当时户政人口的六分之一,以江苏为最多,山东、安徽、四川、陕南、湖北等次之。
唐诗人张籍《永嘉行》中的诗句说,“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可见,在唐代北人南迁的影响还是很大的。P343-346
    92、政府为了加强对流民的管理,一方面拉拢流民领袖,另一方面则成立管理机构侨州郡,同时政策上也有所照顾,起到了稳定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稳定下来以后,政府又要剥削,实行了土断制,就是对北来侨民,用乡里的组织形式,把他们编织起来,固着于土地之上,作为牢固的剥削对象,所以出现了所谓的“财阜国丰”现象。P346-351
    93、东晋政权内部,桓、谢、王、司马氏等世家大族斗争不断,孙恩领导的浙东农民起义也爆发了,五斗米道盛行,朝廷镇压,孙恩率众退入海岛。多次反复,公元四〇二年三月,孙恩终于失败,率部下及家属一百余人投海而死,人们便传说孙恩成了“水仙”。P356-363
    94、东晋王朝日益衰落,公元四〇三年十二月,桓玄逼安帝退位,自己做了皇帝,国号楚。次年,刘裕起兵反叛,获得成功。公元四〇八年,刘裕即入为扬州刺史録尚书事,实际掌握了东晋政权。P363-367
    95、刘裕北伐南燕时,卢循领导农民军自广州向南昌推进,刘裕就停了下来,农民军声势浩大,逼近建康,东晋王朝甚至有了迁都的打算。刘裕坚壁不战,农民军在建康城下屯兵达两月之久,补给亦成了问题,只好撤退。随后两军在安徽望江一带大战,以卢循失败告终。兵败的卢循就向广州撤退,广州城却早被晋军占领,于是又转战交州,即今越南慈山、仙游一带,兵败投水而死。自公元三九九年十一月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开始,至四一一年四月卢循在交州失败为止,东晋末年的的这次农民起义共持续了十一年零五个月之久,给了统治者沉重的打击,但教训也是深刻的。P367-372


读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一四) (2012-09-18 12:30:17)转载▼
标签: 魏晋史 王仲荦 刘宋 萧梁 杂谈         分类: 明远楼
    96、第六章讲南朝的政治与经济。
    97、刘裕镇压了农民起义之后,在内部则消灭了与自己势力相当的将领刘毅,此时为公元四一二年至四一三年,为自己受禅称帝扫清了障碍。随后兵分四路,水陆并进,北伐后秦,公元四一七年七月,攻克长安,姚泓出降,后秦亡。P377-381
    98、刘裕收复关中后,北地百姓很希望他能继续收复失地,但他担心江南政权旁落他人之手,于是仓促东归,安排他的次子,十二岁的刘义真为安西将军,镇守长安。这时被夏主赫连勃勃瞅中机会,举兵夺取了长安,也就一年多时间,北伐的成果就这样丢失了。P381-383
    99、刘裕回到江南,受封为宋王。公元四二〇年,代晋称帝,是为武帝,国号宋。不到三年,病死。而后权臣几番废立,直至文帝刘义隆收拾局面,把徐羡之等几位灭掉,政权才回到了刘氏手中。刘宋初年,减免税负、发展农业等政策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历史学家把这三、四十年时间称之为小康时期。P383-387
    100、自刘裕弃关中以后,没有几年,北魏拓跋氏就消灭了赫连氏,并吞关中地区,慢慢统一了黄河流域。此时农民起义不断,遭到镇压。回过神来,北魏就起兵进攻南朝。久攻不下,退兵,实行屠城清洗政策,南朝经此空前浩劫,国力大大削弱下来了,防线亦由淮北撤至淮南。P387-390
    101、刘宋王朝几代父子、兄弟、叔侄骨肉相残可以说到了极端罕见的地步,镇将见此亦纷纷投降北魏,这样淮北地区的大部就丢失了,淮南终于成了前线。朝廷大权此时集中到了中军将军萧道成手里,不久即像刘裕一样登位称帝,是为齐高帝,国号齐,史称南齐。时公元四七九年。P391-396

    102、萧道成称帝后四年就死了,王室内部和刘宋王朝一样,不断爆发争权夺利的斗争。至齐明帝时,北魏爆发人民起义,被朝廷镇压,义军曾求救于南齐,但齐王朝正忙于内斗,不肯出兵。北魏消灭义军后,旋即南侵,南齐王朝的统治就很快结束了。在外侵内斗的情况下,公元五〇二年,萧衍在建康自为皇帝,该国号为梁,他即梁武帝。P396-398


读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一五) (2012-10-09 13:42:53)转载▼
标签: 魏晋史 王仲荦 南朝 梁武帝 文化         分类: 明远楼
    103、南朝世家大族社会地位优越,子弟一开始就做官,起步就高;日常生活中势亦很大,且不与寒门通婚;这种传统,改朝换代对他们甚至亦没有多大影响,他们有时亦不关心,但“保家”的念头却是深切的。P398-404
    104、世家大族大多鄙薄武事,不肯“屈志戎旅”,这样就给寒门人士提供了登上政治舞台的机会,大多的将帅都是出自寒门的。亦有统治者专用寒门人士担任要职以遏制世家望族权力的情况。P404-414
    105、南朝时期,兵士身份是逐步走向低落的,常年兵乱,兵源也成问题,士气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土地政策和庄园经济的发展,自耕小农经济亦继续衰落,朝廷对小生产者通过征收田租、丁调、田税、禄绢等增加赋税方式,大肆剥削,自耕小农的生活就很是艰难了。P419-433
    106、在这样艰苦的生存情况下,北朝的人民对于南朝的统治,反抗的方式,除了起义,就是逃亡,因而改朝换代现象突出。“人人厌苦,家家思乱”,这八个字,用于概括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再恰当不过的词语了。P433-438
    107、梁武帝即位之初,看到东晋王朝首尾一百〇四年,宋王朝首尾六十年,齐王朝首尾二十四年,一个王朝比一个王朝短促,就想着改变这种局面。梁武帝重用寒门以遏制贵族势力,使内部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但他对贵族的腐化生活则采取放纵的态度,前提是不危及政权,增加了人民负担;对北魏则用兵,劳民伤财。农民起义频繁发生。P441-445
    108、梁武帝公元五〇二年即位,时年三十八岁,在位四十七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皇帝。晚年信佛,生活简朴,好经学,诗也做得好,“洛阳女儿名莫愁”的句子现在也在流传;“草隶尺牍骑射,莫不称妙”;又兴修国学,增广生员,衣冠礼乐一时称盛,在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影响。P445-446
    109、侯景之乱。侯景羯族人,在军阀动荡时大致主政河南一带,为定州刺史,后来还做了东魏司空、司徒一类的大官,而后投降西魏,投降萧梁,萧梁又不是十分地信任他,三面受敌,他就又投降南朝,这样,侯景成为几股力量相互斗争的砝码,如鱼肉处于刀俎,但侯景终究为一代枭雄,纵横捭阖,在公元五四九年用兵围台城,达一三〇天之久,攻破,就把整个建康城给毁了。后来梁武帝也被他软禁起来,老病饿死,年八十六。此时梁武长子萧统已死,侯景便立其三子萧纲为帝,即简文帝,后又几经易帝,公元五五一年十月杀简文及其十余子,次月强迫萧统长子萧欢之子萧栋禅位于己,国号汉。常年的兵乱,百姓的生活,用民有菜色,甚至千里绝烟来形容,都是不过分的。P446-451

    110、台城被围时,荆州刺史梁武帝七子萧绎按兵不动,希望父兄被灭,自己好称帝即位,虽然后来也用兵,但也只是应付,很快被侯景灭掉了。此时台城已破,父兄披难,他还是攘外必先安内,不急于讨伐侯景,而是把自己几个弟弟消灭掉了,为自己继位扫清障碍。公元五五一年,侯景出兵攻取江州、郢州,大败,被杀,侯景之乱被平。次年,萧绎在江陵即位,是为梁元帝。公元五五七年,梁即为西魏所灭。齐梁首尾五十五年。P451-457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0:51:39 | 只看该作者
读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一六) (2012-11-05 12:38:33)转载▼
标签: 王仲荦 魏晋史 南朝 文化         分类: 明远楼
    111、陈王朝的建立与衰亡。陈霸先是今浙江长兴人,出身寒微,一直跟随广州刺史萧映做事,在攻破建康,剿灭侯景的战斗中立功居多,梁元帝就任命他做了扬州刺史,镇守京口。西魏攻破江陵时,陈与王僧辩拥立十三岁的晋安王萧方智为皇帝。后王僧辩屈身北齐,又立梁武帝亲侄子萧渊明为帝,激起江南人民不满,于是陈霸先举兵从京口偷袭石头,杀了王僧辩,重新拥立萧方智为帝。又消灭王僧辩残部,把北齐军队逼回江北,他的力量增强了。公元五五七年十月,自己登上皇位,国号陈。P458-460
    112、霸先在位两年就死了,由他的侄子陈蒨执掌政权,称文帝。经过多次战役,长江以南,总算是统一在陈的政权之下了。侯景之乱时,地方豪强遭到重创,后来逐渐恢复,至陈文帝时,陈氏先是笼络,而后分解打击,又逐渐衰落了。P460-464
    113、此后陈政权与北周多次交锋,很快就根基动摇了。而北周政权内部恶斗,公元五八一年杨坚废帝自立,改周为隋,进入稳定期,没有精力伐陈,这样陈政权又苟存了十年之久。公元五八九年,隋兵渡江灭陈,擒叔宝,陈亡。P464-467
    114、南北朝时期,南方各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山越、俚、僚等民族与汉族交错杂居,密切了文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亦使内部阶级分化,走向了封建化模式,从而与汉族逐渐融合。至隋唐,则更为明显。P468-475
    115、在经济发展方面,农业中庄园经济发展成为支撑粮食生产的重要形式,生产力也发展起来,用粪施肥取代了火田方式,栽植开始推广,水利设施亦进一步改良,建立堰闸,浇灌可以人工调节,还利用湖泊等自然条件栽植水稻等,都取得较好的成功。手工业也得到发展,家庭纺织业进展较快,关中的锦工在刘裕灭秦后还被迁至江南,成立了锦署;草棉种植面积较大,织布业逐渐形成,棉布的使用开始出现;盐、铁的提炼与冶炼都有作坊出现,金银开始流通,煤矿已被发现和开采;造纸技术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民间已普遍使用漆器,瓷器制造水平亦有提高。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基础,建康城成为政治文化商业中心,广州南海郡成为与海外进行交易的重要港口。P475-490
    116、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涉及到货币,在初期,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谷、帛等成为交易的中介,但到后期,商业发展起来,货币的铸造与发行就很迫切,随着时局的变化,时好时坏,总体上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四铢钱等货币形式是以辅助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之上的,不过只是谷、帛等中介的补充。总之,经济中心在南北朝时期是逐渐南移的,全国之力发展下来的江南,比北方要繁荣很多了。P490-496


读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一七) (2012-11-28 12:28:39)转载▼
标签: 魏晋史 北朝 拓跋氏 文化         分类: 明远楼
    117、下册。第七章讲北朝的政治与经济。
    118、鲜卑拓跋氏基本活跃在内蒙、山西一带,原来的居住地是黑龙江大兴安岭附近,最初由部落组成,经历好几代,势力逐渐强大,在公元三一〇年,请求晋朝封公,四年后又被封王,公元三三八年在今山西浑源即代王位后,“始置百官,分掌众职”,用汉人为长史和郎中令。公元三七六年前秦苻坚出兵二十万击代,灭之。后其残余势力在塞外又成立拓跋魏国,与后燕恩仇交错,公元三九八年,拓跋珪即帝位,为魏道武帝,逐渐统一了黄河流域,与刘宋王朝对峙,成了南北朝的局面,甚至实力一度压过南方。P507-511
    119、拓跋氏在入主中原以前,是停留在氏族社会组织形式逐步解体,奴隶使用制度发展不成熟的阶段。而后,慢慢变为地域组织了,由游牧经济转入农业经济生活。在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孝文变法,洗刷了先封建因素而向封建制进一步转化,应该是一种改革。P512-516
    120、孝文帝综合北魏的“计口授田”与古代的井田制以及西晋的占田制的特点在北魏实施了均田制改革。这也是王权强化的结果,在东晋和南朝是不可能实行的。除此而外,亦为形势所迫,农民起义频发,土地问题成为焦点,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于是北魏孝文帝在太和九年,即公元四八五年颁布了均田法。P520-525
    121、均田制是一种带有村社性的土地所有制度,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农民年老免课或身死,土地都要交回国家。而且桑田还可进行买卖,因而,均田农民又带有小土地所有者的性质。实施是分步骤先易后难进行的,是非常细致而琐碎的工作。均田制的实施,改变了农业虽占主导地位,而畜牧业仍占很大比例的局面,农业终究壮大起来了。工商业者的地位亦逐步得到改善。P526-538
    122、迁都洛阳。北魏自道武帝拓跋珪定都平城,僻处塞上,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都受到很大的限制,粮食供应不上,从内地转运,成本也大,又天灾严重,同时外部受到柔然人的威胁,洛阳和邺城就成为选择,权衡之后,还是定都洛阳了。P538-540
    123、孝文帝迁都洛阳,统治集团内部意见分为三派,保守派、中间派、改革派,后来孝文帝采取了严厉打击的措施,甚至废太子为庶人,后用椒酒毒死,镇压叛乱等,才统一了思想,进行了汉化改革,终于以华夏文化正统继承者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了。P540-543
    124、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包括,禁鲜卑语,以汉语为北魏唯一通行语言;改鲜卑复姓为汉语单姓,死洛阳者即葬洛阳,不得迁葬,籍贯也变为洛阳;禁胡服,推行衣冠礼乐改革;改定郊祀宗庙礼;改官制;改定律令;除此而外,还有修学校、修建洛阳城坊等,加速了向封建制飞跃的过程,推进了民族融合,“鲜卑”很快就成为一个历史上的名词了。因此孝文帝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P543-548

    125、北魏政权与汉世家大族的结合上,孝文帝采取拉拢、通婚、改变门第制度等措施,加强了与汉世家大族的融合,与之渐渐成为休戚相关、利害与共的统一体。P548-551

读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一八) (2012-12-18 16:51:59)转载▼
标签: 魏晋史 王仲荦 北魏 杂谈         分类: 明远楼
    126、北魏迁都洛阳,洛阳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自魏晋以来,商业停滞,货币几近废弃,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技术落后,剩余产品稀少,朝中权贵卖官鬻爵,贿赂公行,赋税严重,人民生活的困苦是可以想见的。加之北朝不时就想南侵,兵役和徭役就成为自耕小农破产的主要原因。民怨沸腾,人民大起义的条件完全成熟了。P556-561
    127、除了农民起义之外,僧侣起义也很突出,宣武帝时代的十次起义,其中四次是僧侣领导的。那时,自耕农破产以后,出家为僧就成为躲避徭役的主要出路,最多时期,僧侣人数有二百万人,占全国编户人数的十五分之一。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把这种性质的起义说成是政、教的武装冲突,是不全面的。P561-563
    128、六镇起义。北魏初都平城,为了拱卫首都,北拒柔然,就在平城北边设置六个军事据点,即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军事主力就集中在这里,后来孝文帝迁都洛阳,六镇逐渐失去其重要性,镇将亦大都贪残无比,政以贿立,加之镇户大都是朝廷的罪犯被谪配过来的,身份较低,屡受欺压,因而矛盾愈来愈多,终于导致农民起义。后来朝廷买通柔然人镇压起义,与官军形成夹击之势,不久起义就失败了。拔陵自公元五二四年三月起义至五二五年六月起义失败,共一年零三个月时间。P563-569
    129、六镇起义失败后,北魏政府开始把平城以及六镇兵民二十余万人移往河北地区,路上饥寒交迫,就爆发了河北大起义。河北大起义自公元五二五年八月始,共持续了四年零一个月。混入义军中的汉世家大族以及鲜卑的贵族豪强的倒向,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另外,义军的战略、战术上的错误,也加速了失败的过程。P569-572

    130、此时,山东、关陇一带也爆发了农民起义。六镇起义和河北起义、山东起义是连续进行着的,六镇起义的同时,关陇起义也爆发了。但都以失败告终。起义对统治者是沉重的打击,促进了后来统治者汉化政策的加强,对民族大融合的影响亦是深远的。P572-577

读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一九) (2013-01-16 12:19:10)转载▼
标签: 魏晋史 王仲荦 南北朝 北齐 杂谈         分类: 明远楼
    131、北魏分裂之际,塞上契胡族酋长尔朱荣拥兵作乱,擅政后镇压农民起义,军事上一度统一了北魏,公元五三〇年九月,入朝洛阳时为朝廷设计所杀,其后代又起而兵乱,后又为掌握了三州六镇兵权的鲜卑人高欢经过艰难的征战消灭了。高欢消灭尔朱氏后,拥兵遥控洛阳政权,引起魏帝元修不满,就又发生兵乱,魏帝见洛阳不保,只好率轻骑入关投奔宇文泰了。P579-586
    132、高欢进驻洛阳以后,操持政权,立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并迁都邺城,史上称此为东魏。再说元修到长安后,不愿做傀儡皇帝,与宇文泰发生矛盾,不久就被用药酒毒害致死,宇文泰立元宝炬为帝,史上称之为西魏文帝。北魏就这样被分裂了。P586
    133、东、西魏之间战争不断,尤以发生在渭水沿岸的沙苑之战最为著名,高欢因为感情用事,十万之众被宇文泰不满一万的战士打得大败。而后发生河桥之战,西魏乘胜追击,高昂在战斗中亦为西魏追兵所杀。公元五四三年,发生邙山之战,东魏胜。不久,高欢病死。没有几年,又发生战争,东魏占领了西魏的长社城,战争暂时消停下来,此时南朝正值侯景之乱,力量受到削弱,取代东魏的北齐和西魏调转兵锋,都向南朝攻城略地去了。P586-591
    134、公元五四九年八月,东魏大将在邺城遇刺,其弟高洋秉持朝政,逐渐由丞相而被封为齐王,次年即废掉东魏王,自称齐皇帝,建立了北齐政权。初期,西魏曾出兵讨伐北齐,而后就互相僵持了一个时期。从考古资料来看,北齐的农业、盐铁业以及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它应该是当时中国境内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一个国家。P591-593
    135、北齐为中原最富庶的地区,地主经济比较发达,均田制较难巩固,土地兼并剧烈进行,均田制受到极大破坏,阶级矛盾始终处于紧张状态,王朝军事力量衰落,农民起义频繁发生,政权基础受到极大的破坏。P593-598

    136、王朝内部腐败严重,朝廷的态度就是放纵,尽管后来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使用汉人压制鲜卑勋贵等,但不是很彻底和凑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鲜卑与汉人之间冲突不断,在这样的形势下,北周武帝宇文邕就南连陈而北结突厥,向北齐进兵,公元五七七年,俘高纬,灭北齐,统一了黄河流域。P598-601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9:33:34 | 只看该作者
读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二〇) (2013-03-08 12:37:33)转载▼
标签: 魏晋史 王仲荦 北周 隋唐 杨坚         分类: 明远楼
    137、宇文氏自东汉末即在今内蒙一带游牧,后经几代人的前赴后继,历前燕、后燕、北魏,至宇文泰时,才立足于关陇地区。北魏永熙三年,即公元五三三年七月,魏孝武帝为高欢所逼,自洛阳入关,宇文泰迎帝迁都长安,是为西魏,军政大权此时就被他掌握了。年末,泰毒杀孝武,拥立孝文之孙为傀儡皇帝,即西魏文帝,泰则为太师、大冢宰了。P602-604
    138、宇文泰稳定政权以后,于公元五五三年出兵取得巴蜀,次年,攻破江陵,扶植后梁傀儡政权,作为以后经略江南的据点,西魏的疆土也扩展到了今天四川、湖北一带。公元五五六年,宇文泰出巡得病,死于云阳宫,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年仅五十。死时,权力移交给侄子宇文护,宇文护遂推宇文泰嫡子年少的宇文觉代西魏称周天王,是为北周闵帝。P604-605
    139、宇文护专政后,在权力斗争中,杀掉了与宇文泰行辈相似的几位大将,又杀帝、废帝,成为北周政权的实际主宰者。宇文护自公元五五七年执政,达十五年之久,北周武帝宇文邕精明强干,是容不了他的,于是在公元五七二年三月趁他进宫朝见太后时,就把他杀了,夺回了自己的权力。P605-606
    140、西魏、北周的均田制度是巩固的。同时推行府兵制度。至隋文帝开皇十年时,凡是府兵,也就是均田制下的农民,即均田户未必人人是府兵,而府兵必然是均田户,两者就紧密结合起来,兵农合一了。府兵人数大大增加,竟成为主要军事力量,因而,后来隋王朝的强盛,是和均田、府兵分不开的。P605-619
    141、宇文泰关陇集团的组成。与山东高欢与偏居江南的萧衍争一日之长,宇文泰在军事上实行府兵制度,在统治阶级内部则尽力消除民族差别与利益格局纷争,对外掠夺劳动人手,巩固集团经济利益。这样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积累雄厚力量以后,关陇集团就左右着周、隋和李唐前期三朝的政权,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P619-622
    142、北魏末年,僧侣人数发展,至北齐、北周时,就约占国民数的十分之一了,政府租调收入减少,编户齐民赋役加重,社会矛盾剧增,周武帝又想统一中原,先要灭掉北齐,富国强民,就采取了废佛政策。缓冲了社会矛盾,积聚力量,五年时间,就灭掉了北齐,废佛成为重要原因之一。P622-627
    143、周武帝联陈灭齐之后,又派大军伐陈,剿灭南朝主力,于是疆土抵达长江沿岸。又打算一鼓作气,统一江南,不久他却病死了,这个任务,交给后来的隋文帝杨坚完成了。周武帝应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P627-628
    144、周武帝死后,后代极不争气,没有多长时间,政权就旁落在宣帝嫡妻之父杨坚手里了,杨坚则利用手段,逐步清除了宇文氏的势力,自己独掌了国家大权。随后又面临三面起兵局面,但还是被杨坚平定了,仅用了四个月时间。公元五八一年,杨坚代周称帝,国号隋。北周仅存二十四年。北方各族人民亦走向了大融合的局面,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隋唐王朝拉开了历史的帷幕。P628-636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9:35:18 | 只看该作者
刀尖上的风度——《世说新语》品读之20 (2013-03-16 14:19:02)转载▼
标签: 桓温 世说新语 周一良 拔白 文化         分类: 新雨堂
    自己的夫君纳了妾,过了很长的时间,自己才觉察到,以人之常情,当然要“拔白刃”而追杀情敌了。《世说新语·贤媛》门中就记录了一件这样的事情,通篇仅七十四字,但故事的曲折性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意趣,却是后来同类事件中很少有的。故事全文如下:“桓宣武平蜀,以李势妹为妾,甚有宠,常着斋后。主始不知,既闻,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正值李梳头,发委藉地,肤色玉曜,不为动容,徐曰:‘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主惭而退。”
    晋征西大将军桓温率晋军攻伐十六国之一的蜀汉是在晋穆帝永和三年,亦即公元三四七年,那时桓温才三十五岁,汉第二代君主李势招架不住,只好降晋了,李势的妹妹就被桓温纳了妾。桓温很宠爱她,常把她安置在书斋后边,桓温的夫人呢,是晋明帝女南康长公主,忽然有一天听说了这件事,盛怒之下,就带了几十名婢女拔出刀去杀她。到了现场,却见这位女士正在梳头,长长的黑发垂落着铺到地上,肤色如玉石般洁白润泽,而且毫不动容,慢慢地对公主一行人说,国破家亡,并无心到这里来,今天能杀了我,也是心愿。
    这实在是电影中的场景,到了这一镜头,转折性的景况就出现了,“主惭而退”,惭愧着离开了。这样一种美的展示,竟使因妒心而起、盛怒之下的强者感化,起了恻隐之心,退缩了,在今人看来,也许只有在唯美主义盛行的魏晋时代,让人用魏晋风度的概念去理解和诠释,才是最好的心灵沟通了。《世说新语》中故事的结局已是让人非常感动,不过这则故事下刘孝标注引《妒记》,却将结局推向了另一个极端,“主于是掷刀前抱之,曰,‘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遂善之。”我见你都觉得可爱,何况那老东西!“我见犹怜”于是约定俗成,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作为成语使用了。这实在是一种刀尖上的风度。
    读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南齐书>札记·拔白》一节,有云:“东昏本纪云,‘又虚设铠马斋仗千人,皆张弓拔白,出东掖门。’《南史》五东昏纪文同。又卷二九周盘龙传,‘仍登岸,拔白争门’。拔白即拔白刃之省文。《世说新语·贤媛篇》记桓温娶李势妹为妾,温妻南康公主‘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注引《妒记》作‘乃拔刃往’,知拔白即拔刃也。”有关“拔白”一词,周氏援引《世说新语》佐证“拔白即拔白刃之省文”、“知拔白即拔刃也”恐有误读。
    其一,《世说新语》中“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与刘孝标注引《妒记》中“乃拔刃往”并不矛盾,且相互印证,知“拔白刃”即是“拔刃”,而不能看出周氏所谓“知拔白即拔刃也”的结论,更不能看出有“拔白即拔白刃之省文”的结论,而说“拔刃即拔白刃之省文”,则能讲得通。
    其二,周氏札记所引《南齐书》“又虚设铠马斋仗千人,皆张弓拔白,出东掖门。”语句中“拔白”一词,一般的解释是指“从箭囊中拔箭在手。白,指白羽箭。”而“拔白即拔白刃之省文”一说亦恐为周氏一家之言。
    其三,“拔白”除了以上的解释以外,大致还有两种解释,一是拔去白发,如曹魏时诗人应璩《杂诗》中的句子“丑麄人所恶,拔白自洗苏。”二是东方发白,破晓。如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从天未拔白,酒旗挑在歌楼外。”除此而外,似乎就再没有其它的释义了。
    以上虽为故事之外的话题,是题外话,但刀尖上的风度,却于此是不应该有的,谓之为班门弄斧亦是顾不得啦。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9:35:46 | 只看该作者
何须身后千载名——《世说新语》品读之21 (2013-05-07 19:53:03)转载▼
标签: 张翰 世说新语 品读 文化         分类: 新雨堂
    费先生在老鹳画室以行草笔意书四尺整张一纸,内容为,“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落款说是魏晋人语。后来我翻《世说新语》,才知道这句有名的话出自魏晋名人张翰的口中,张翰之后,引用这句话的人就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李白在《行路难》中就说,“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关于张翰,《晋书》本传中的文字也很简短,说他是今江苏苏州人,字季鹰,生卒年不详,盛年应在八王之乱时期,活了五十七岁则是明确的。他“有清才,善属文”,性格纵任不拘,时人把他比之为阮籍,因为阮籍做过步兵校尉,所以称他为“江东步兵”。本传中有关他的事迹,很少,少于《世说新语》,其实《世说新语》中有关他的事迹亦仅有四篇之多。他的“善属文”,是那首很有名的《思吴江歌》可以佐证,“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不过,钟嵘《诗品》中却是称赞他的另一首诗,“季鹰‘黄花’之唱”,虽不全美,而文采高卓华丽,得到了虬龙的片甲,凤凰的一毛,于是将他的诗品评为中品,是与陆云、孙楚等人齐名的。所谓“季鹰‘黄花’之唱”,后来有人考证说,是指他《杂诗》中的句子,“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文采果真是高卓华丽。
    张翰说这句话的背景,在《世说新语·任诞门》中有所记载,说他平日里总是任情放纵,于是有人问他:“你怎么可以放纵、安逸一时,难道不考虑身后的名声吗?”他则回答那人说:“与其让我身后有名,还不如现在喝一杯酒。”他的“任诞”,在这一门中还记有一事,说司空贺循任职京都洛阳,从吴地经过,在船上弹琴,清朗的琴声被张翰听到,就找了过来。此前两人并不认识,但初次见面却很投机,于是他问人家到哪里去?贺循说去京城任职。他则说他正好在京城有事。于是给家里人也没有说,就乘船走了,家里则是后来才听说到这件事。他的这样说是任诞,其实以现在的眼光看来确乎是有些神经质的行为,在《世说新语·伤逝门》中的一则记事中表现得就更是突出了,同乡好友顾荣生前好琴,死后,家人便经常把琴放在灵床上,他去哭吊,忍不住内心的悲痛,就跳上去弹几曲,说一句顾荣还能再欣赏一下这些曲子么?于是又大哭起来,连孝子的手也不握一下就离开了。
    其实这位张翰,还有一个更为出名的典故发生在他的名下,那就是“莼鲈之思”,《世说新语》“识鉴门”中就记了下来。公元三〇二年,他在首都洛阳任齐王司马冏的东曹属官,见秋风起了,便想吃老家吴中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说道:“人生可贵的是能够顺心罢了,怎么能远离家乡到几千里外做官,来追求名声和爵位呢!”于是坐上车就南归了。不久齐王败亡,他则躲过一劫,当时人们就都认为他能见微知著。
    实际上,如果联系一下上边讲述的他的几则故事,与其说他能见微知著,即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还不如说他性格使然,放达情性,淡泊名利,追求人生的快意,而又有惧祸避乱的心思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他的与名利的决绝的人生是非常彻底的,因而他所说的话,“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都是非常有名的句子了,一直为后来的人所追捧。还是李白的那首《行路难》,“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的前一句就是,“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而欧阳询有名的帖子《张翰帖》在时隔二百年后亦是记录了张翰的逸事,末句仍是“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的话,该帖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至宋一代,辛弃疾欲学不能,反用其意,只好叹一句“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而闲愁万种,幽怨着说“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作罢。张翰所为所言,真是独格高蹈,风流无限了。
    在汉末魏晋时代,能看到很多的这样舍弃名利等身外之物,而追求即时的人生适意快乐的短歌长吟,古诗十九首中就有“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的话,实在与张翰的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深层次的缘由,其中有着人性的觉醒,而另一方面,正如李泽厚所言,他们“处在身不由己的政治争夺中,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清洗和身家毁灭,使他们的人生慨叹夹杂无边的忧惧和深重的哀伤。”其实,何尝又不是后来的人难解的人生困惑。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9:37:46 | 只看该作者
所谓贤媛——《世说新语》品读之17 (2012-05-15 13:15:34)转载▼
标签: 曹操 曹丕 卞后 《世说新语》 文化         分类: 新雨堂
    卞后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任夫人,她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曹丕、曹植名气很大,曹彰、曹熊就不是太出名了。曹操的第一任夫人刘氏,早亡,生子曹昂,过继给第二任夫人丁氏,丁氏没有子女,就很喜欢他,不幸的是,在一次战争中,为救曹操,被乱军射死了,为此,丁夫人经常数落、哭骂曹操,曹操一气之下就把她送回了娘家,再要接她回来的时候,她不回,劝她再嫁,她也不嫁,于是,在建安初年,曹操便把她废了,立卞氏为正妻。
    这位卞氏,其实出身并不好,《三国志·魏志·卞皇后传》中说她“本娼家”,就是四处漂泊着卖艺为生,曹操二十五岁时在老家谯县遇到她,就纳她为妾,带回了洛阳,这时她才二十岁。《太平广记》里说她出生时,屋内金光灿灿,她的父亲问卜于人,卜者说,这是吉祥气,此女后来必大富大贵。倘以她二十岁前的经历看,打死鬼也不信,但拿以后的情况看,她贵为皇后,应该是应验了。
    有关她的事迹,我在《世说新语》中看到两则,一则在《贤媛门》,说魏文帝曹丕病了,她去探望,但进门后却看到值班侍奉的人都是从前魏武帝所宠爱过的,太后就问什么时候过来的?回答说正在为武帝招魂的时候。卞后就叹息说,狗鼠不如的东西,早就该死了。直到魏文帝曹丕死时,卞后也没有去哭吊。另一则在《尤悔门》,重点似乎不是在说她,但她的形象却很突出,说曹丕疑忌弟弟曹彰太过于勇猛强壮,对他有威胁,于是趁着在卞太后房中一起围棋,一块吃枣的机会,便把毒药放在枣蒂中,自己挑选能吃的吃,曹彰不知道,就中了毒,卞太后找水救他,光着脚跑到井边,打水的瓶罐却早就被曹丕指使的人打碎,曹彰很快就死了。曹丕又想杀曹植,卞后说,你已经杀了我的曹彰,不能再杀我的曹植。
   《魏书·后妃传》里裴松之注中还记录了一件卞后救曹植的事件,体现了她的政治智慧,说曹植遭到群臣弹劾,曹丕便委派卞兰带着公议到卞后那里指控曹植,本意在于置曹植于死地,且让母亲无话可说,卞后深知曹丕用心之险恶,就当着卞兰的面批评了曹植,而见到曹丕时却绝口不提这件事,这样就使曹丕不便发难,从而巧妙地保护了曹植。
    这几件事情,都发生在曹操死后,其实在魏武生前,卞后的作为,就深得曹操赞赏。当年董卓兵进洛阳的时候,曹操为典军校尉,后来觉得董卓成不了什么气候,就带了几个人逃跑了,不久就有曹操已死的消息传来,洛阳城中原来他身边的人都纷纷要逃回老家,在这关口,被当时还是小妾的卞氏制止,为曹氏集团保存了实力,后来曹操很是赞赏这件事。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立为太子时,王府的人对卞氏说,你儿子被立,天下人都感到高兴,你应该拿出财物来奖赏大家。她却说,曹丕被封,只说明我对他的教导没有过失,我高兴也正在这里,但是没有因为他当太子要大肆庆贺、赏赐众人的道理。这些话被传到曹操耳朵里,他高兴地说:“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赞扬她识大体,做人稳重,处理事务得当,并委以主持家务的重任,与曹操的感情很好。此外她还很是照顾丁氏的生活,自己平时也很节俭,也很注意制约外戚干政,平衡各种政治利益关系。
    《世说新语》中所记“贤媛”,卞后应该是很典型的人物形象了,所谓“贤媛”,字面的意思就是指贤惠美貌的女子,这个词语在《世说新语》中出现,应该是相当早的,而后多为人所引用。《世说新语·贤媛》三十二篇中,前十篇都说的是两汉、三国的旧事,其余则为晋以后的事迹,基本上是从母仪风范、相夫教子、析理断物、思辨敏捷等方面记录了一些女子的德言容功,说明女性在当时已经引起了必要的重视,不过余嘉锡先生考察说,“有晋一代,唯陶母能教子,为有母仪,余多以才智著,于妇德鲜可称者。题为贤媛,殊觉不称其名。”其实还是重在考察德的因素,而才智与美貌,似乎是应该居于其次的,但从卞后的事迹来看,我觉得她与所谓“贤媛”的标准,还是相称的。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27#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9:38:16 | 只看该作者
究竟谁比谁狠——《世说新语》品读之18 (2012-07-13 12:11:11)转载▼
标签: 世说 王敦 桓温 王恺 石崇 读书札记 杂谈         分类: 新雨堂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开篇即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我读魏晋南北朝史,就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那时的中国,民族割据情况突出,政权更迭现象频仍发生,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各种政治势力、社会力量内内外外争强斗狠,手段凶残,人性最丑陋的一面的暴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说它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是不为过的。
    日前读《世说新语·黜免》门,看到了“肝肠寸断”这个成语的来历,就让我看到了人性最丑陋的一面,故事说晋穆帝永和二年,也就是公元三四六年,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桓温率军伐蜀,到了三峡,队伍中有人抓了一只小猿放在船上,母猿怜子,就沿着江岸哀嚎,跟了一百余里也不肯离去,后来终于跳上船,当时就死去了。剖开母猿的肚子一看,肠子全是一寸一寸地断裂着。桓温听说后大怒,罢免了捕猿人的职务。原来“肝肠寸断”这个成语的出处竟是这样的惨烈。
    后来翻看《世说新语》的不同版本,发现在这则故事的后面,评论是非常少的,倒是明人凌濛初,就是那位《三言二拍》的作者,有一句评论的话,极其简短,却很是让人吃惊,他说:“桓公犹有此,大不似阿黑,忍杀石家妓。”
   阿黑是东晋时期另外一个很有名的人物王敦的小名,《世说新语》中有关他的故事,就有四十六条之多,这在书里提到的人名中,应该是不少了,他在东晋王朝建立那阵子,元帝过江的时候,和堂弟王导出了很大的力,对东晋王朝的奠基功莫大焉,晋武帝还把女儿襄城公主嫁给了他,但他后来掌了兵权,欲望膨胀,于是挟制朝廷,竟然两次起兵造反,大肆杀戮,最终却遗恨死在了造反途中。凌濛初评论桓温的那句话,意思是说他的做派就不如王敦,王敦看着石崇在杀侍婢,是无所谓的态度,而桓温却还要罢黜那个捕猿人的职务。
    有关王敦与石崇的这则故事,是《世说新语·汰侈》门中的第一条,“汰侈”就是骄奢放纵的意思,故事说大富豪石崇每次宴饮聚会的时候,常要让美人劝酒,客人如果没有喝干,就会让内侍轮流去杀掉美人。王导和王敦曾经受邀喝酒,王导不善喝酒,但看着那家伙要杀人,就勉强喝,以至于大醉,而轮到王敦时,他不肯喝,已经杀了三个人,他还是不肯喝,脸色也没有什么变化,王导就责备他,他却回答说,“他自己杀他家里人,干你何事!”
    这就是凌濛初所说的王敦的“忍”,王敦确实能忍,这样的场面还有,王恺,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有次设置酒宴,王导、王敦、石崇等都在座,有位艺妓把笛子吹错了,王恺就杀了她,在场的人都大惊失色,只有王敦是面不改色的,这则故事记录在《晋中兴书》里。可以想象,要在战场上,他是怎样的能忍了。
    捕猿人在一百多里的水路上挑战着动物界母爱的极限,后来他看到的是一寸一寸的肝肠,是桓温所不能忍者,石崇、王恺也视生命如草芥,很自如地杀生,而王敦却没有怜悯之心,面不改色心不跳,都实在是让人深思和愤慨的,究竟谁比谁狠,狠的程度,就成为人性丑陋、阴暗的衡量器了。读《世说新语》,有时是让人感到伤感的。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9:39:53 | 只看该作者
不敢有功——《世说新语》品读之19 (2012-07-20 18:30:00)转载▼
标签: 《世说新语》 品读 孙犁 殷羡 杂谈         分类: 新雨堂
    中国古代的君臣关系,要按历史书上的写法,整天君君臣臣、吾皇万岁万万岁地相处,实在也是累人而枯燥无味的,要说就是没有生活气息,分明书写的是一群群的神,而不是人,因而能在正史之外,读到一些活泛的资料,就感到很是新鲜,也才觉得像是回到了生活的常态。前几年看电视剧《乾隆下江南》,虽稍觉情节与人物的言行举止十分地夸张,但总让人感到还是在说人间的往事,观看时就能产生些生活的快意。
    孙犁一九七九年十月廿四日在写给纪昀的后人柳溪的信中,就记录了纪晓岚君臣之间日常相处的内容。孙犁写到,“另有一件关于纪昀的逸事是:纪昀死去老伴,有悼亡之戚。皇帝问他心中如何,他给皇帝背诵了《兰亭集序》中‘夫人之相与’一段,引逗得皇帝大笑。”孙犁接着说,“这种文字游戏,不只有玷名篇,也略见君臣之间日常相处的风格面貌。”不知这则逸事孙犁是从哪里看到的,但至少在他认为,古代君臣之间日常相处的风格面貌,相互游戏的情况是少不了的。
    《世说新语·排调》中有一则故事,发生在君臣之间,也有些意思。说是东晋元帝司马睿皇子出世,普赐天下,大臣殷羡就谢恩说:“皇子诞生,普天同庆。臣无功勋,却多取厚赏。”皇帝就笑着说:“这件事岂能让你有功劳呢!”这当然更有些游戏的成分,和上面的故事比起来,它明显还是要更野一些。
    像《世说新语》一类的笔记、野史,所记的好些内容,倘按正史的撰写要求去衡量,常常是为正人君子者流觉得荒唐可笑的,但它所记的事略,却让人感到真实,轻松和快乐,抑或沉重、激愤和悲伤,能起些情绪的波澜,正如庄严的生活之下,夹杂些无可无不可的生存的幽默亦必不可少,才是世间的道理,于正史或亦无功,但能像殷羡一般于正史说一句“不敢有功”,亦便为人世与生活的喜剧,即是人性的压抑中的笑,而于人有莲花般的喜悦了。


刀尖上的风度——《世说新语》品读之20 (2013-03-16 14:19:02)转载▼
标签: 桓温 世说新语 周一良 拔白 文化         分类: 新雨堂
    自己的夫君纳了妾,过了很长的时间,自己才觉察到,以人之常情,当然要“拔白刃”而追杀情敌了。《世说新语·贤媛》门中就记录了一件这样的事情,通篇仅七十四字,但故事的曲折性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意趣,却是后来同类事件中很少有的。故事全文如下:“桓宣武平蜀,以李势妹为妾,甚有宠,常着斋后。主始不知,既闻,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正值李梳头,发委藉地,肤色玉曜,不为动容,徐曰:‘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主惭而退。”
    晋征西大将军桓温率晋军攻伐十六国之一的蜀汉是在晋穆帝永和三年,亦即公元三四七年,那时桓温才三十五岁,汉第二代君主李势招架不住,只好降晋了,李势的妹妹就被桓温纳了妾。桓温很宠爱她,常把她安置在书斋后边,桓温的夫人呢,是晋明帝女南康长公主,忽然有一天听说了这件事,盛怒之下,就带了几十名婢女拔出刀去杀她。到了现场,却见这位女士正在梳头,长长的黑发垂落着铺到地上,肤色如玉石般洁白润泽,而且毫不动容,慢慢地对公主一行人说,国破家亡,并无心到这里来,今天能杀了我,也是心愿。
    这实在是电影中的场景,到了这一镜头,转折性的景况就出现了,“主惭而退”,惭愧着离开了。这样一种美的展示,竟使因妒心而起、盛怒之下的强者感化,起了恻隐之心,退缩了,在今人看来,也许只有在唯美主义盛行的魏晋时代,让人用魏晋风度的概念去理解和诠释,才是最好的心灵沟通了。《世说新语》中故事的结局已是让人非常感动,不过这则故事下刘孝标注引《妒记》,却将结局推向了另一个极端,“主于是掷刀前抱之,曰,‘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遂善之。”我见你都觉得可爱,何况那老东西!“我见犹怜”于是约定俗成,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作为成语使用了。这实在是一种刀尖上的风度。
    读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南齐书>札记·拔白》一节,有云:“东昏本纪云,‘又虚设铠马斋仗千人,皆张弓拔白,出东掖门。’《南史》五东昏纪文同。又卷二九周盘龙传,‘仍登岸,拔白争门’。拔白即拔白刃之省文。《世说新语·贤媛篇》记桓温娶李势妹为妾,温妻南康公主‘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注引《妒记》作‘乃拔刃往’,知拔白即拔刃也。”有关“拔白”一词,周氏援引《世说新语》佐证“拔白即拔白刃之省文”、“知拔白即拔刃也”恐有误读。
    其一,《世说新语》中“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与刘孝标注引《妒记》中“乃拔刃往”并不矛盾,且相互印证,知“拔白刃”即是“拔刃”,而不能看出周氏所谓“知拔白即拔刃也”的结论,更不能看出有“拔白即拔白刃之省文”的结论,而说“拔刃即拔白刃之省文”,则能讲得通。
    其二,周氏札记所引《南齐书》“又虚设铠马斋仗千人,皆张弓拔白,出东掖门。”语句中“拔白”一词,一般的解释是指“从箭囊中拔箭在手。白,指白羽箭。”而“拔白即拔白刃之省文”一说亦恐为周氏一家之言。
    其三,“拔白”除了以上的解释以外,大致还有两种解释,一是拔去白发,如曹魏时诗人应璩《杂诗》中的句子“丑麄人所恶,拔白自洗苏。”二是东方发白,破晓。如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从天未拔白,酒旗挑在歌楼外。”除此而外,似乎就再没有其它的释义了。
    以上虽为故事之外的话题,是题外话,但刀尖上的风度,却于此是不应该有的,谓之为班门弄斧亦是顾不得啦。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9:41:44 | 只看该作者
读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二〇) (2013-03-08 12:37:33)转载▼
标签: 魏晋史 王仲荦 北周 隋唐 杨坚         分类: 明远楼
    137、宇文氏自东汉末即在今内蒙一带游牧,后经几代人的前赴后继,历前燕、后燕、北魏,至宇文泰时,才立足于关陇地区。北魏永熙三年,即公元五三三年七月,魏孝武帝为高欢所逼,自洛阳入关,宇文泰迎帝迁都长安,是为西魏,军政大权此时就被他掌握了。年末,泰毒杀孝武,拥立孝文之孙为傀儡皇帝,即西魏文帝,泰则为太师、大冢宰了。P602-604
    138、宇文泰稳定政权以后,于公元五五三年出兵取得巴蜀,次年,攻破江陵,扶植后梁傀儡政权,作为以后经略江南的据点,西魏的疆土也扩展到了今天四川、湖北一带。公元五五六年,宇文泰出巡得病,死于云阳宫,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年仅五十。死时,权力移交给侄子宇文护,宇文护遂推宇文泰嫡子年少的宇文觉代西魏称周天王,是为北周闵帝。P604-605
    139、宇文护专政后,在权力斗争中,杀掉了与宇文泰行辈相似的几位大将,又杀帝、废帝,成为北周政权的实际主宰者。宇文护自公元五五七年执政,达十五年之久,北周武帝宇文邕精明强干,是容不了他的,于是在公元五七二年三月趁他进宫朝见太后时,就把他杀了,夺回了自己的权力。P605-606
    140、西魏、北周的均田制度是巩固的。同时推行府兵制度。至隋文帝开皇十年时,凡是府兵,也就是均田制下的农民,即均田户未必人人是府兵,而府兵必然是均田户,两者就紧密结合起来,兵农合一了。府兵人数大大增加,竟成为主要军事力量,因而,后来隋王朝的强盛,是和均田、府兵分不开的。P605-619
    141、宇文泰关陇集团的组成。与山东高欢与偏居江南的萧衍争一日之长,宇文泰在军事上实行府兵制度,在统治阶级内部则尽力消除民族差别与利益格局纷争,对外掠夺劳动人手,巩固集团经济利益。这样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积累雄厚力量以后,关陇集团就左右着周、隋和李唐前期三朝的政权,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P619-622
    142、北魏末年,僧侣人数发展,至北齐、北周时,就约占国民数的十分之一了,政府租调收入减少,编户齐民赋役加重,社会矛盾剧增,周武帝又想统一中原,先要灭掉北齐,富国强民,就采取了废佛政策。缓冲了社会矛盾,积聚力量,五年时间,就灭掉了北齐,废佛成为重要原因之一。P622-627
    143、周武帝联陈灭齐之后,又派大军伐陈,剿灭南朝主力,于是疆土抵达长江沿岸。又打算一鼓作气,统一江南,不久他却病死了,这个任务,交给后来的隋文帝杨坚完成了。周武帝应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P627-628
    144、周武帝死后,后代极不争气,没有多长时间,政权就旁落在宣帝嫡妻之父杨坚手里了,杨坚则利用手段,逐步清除了宇文氏的势力,自己独掌了国家大权。随后又面临三面起兵局面,但还是被杨坚平定了,仅用了四个月时间。公元五八一年,杨坚代周称帝,国号隋。北周仅存二十四年。北方各族人民亦走向了大融合的局面,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隋唐王朝拉开了历史的帷幕。P628-636

2043

主题

492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682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9:51:50 | 只看该作者
一种婚姻,几时心情——《世说新语》品读之22 (2014-06-03 15:46:42)转载▼
标签: 庾亮 诸葛恢 温峤 世说新语 品读         分类: 新雨堂
    读《世说新语》,我们也能读出一些魏晋时期婚嫁方面的信息来。在《世说新语·方正》门中,有一则故事就说,诸葛恢大女儿嫁给了太尉庾亮的儿子庾会,二女儿嫁给了徐州刺史羊忱的儿子羊楷。庾会在苏峻谋反时被害身亡,大女儿于是改嫁晋中兴大臣江虨。他的儿子诸葛衡则娶了邓攸的女儿。这时尚书谢裒请求娶他的小女儿为儿媳,却被诸葛恢拒绝了,他这样说:“羊家、邓家是世代有通婚关系的亲戚,江家是我顾念他,庾家是他顾念我,不能再与谢裒的儿子结亲。”不过这桩婚姻在他死了之后,还是成了,大书法家王羲之去谢家看了新媳妇还夸赞说:真是有他爸的风范,容貌举止端正庄重,仪容服饰光彩整饬;我嫁女儿时也才能这样啊!
    在《方正》门中还有另外一则推辞求婚的故事,说王述的儿子王坦之在桓温手下做事,桓温为儿子求娶王坦之的女儿,王坦之就说回家和老爸请示一下。王述是太喜欢他这个儿子了,虽然已经长大,但总是习惯把他抱在自己的腿上,这天谈到了这件事,王述大怒,就把儿子从膝上推了下去,说:见不得你这瓜怂样子,怕驳了桓温面子?一个兵,怎能把女儿嫁给他?于是王坦之回复桓温说,家里原先已经给女儿找到婆家。桓温何等聪明,悻悻说道,是你爸不同意罢了。后来桓温把女儿嫁给了王坦之的儿子。
    这两桩拒绝婚姻的事件,关键都在于门户之见。在晋初渡江时期,世家大族中,王、诸葛两姓并称,谢家那时还不行,谢家只是在谢尚、谢安发达之后,才兴盛起来,我们也才看到“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情景,诸葛恢压根儿就看不起谢氏,因而拒绝谢裒为儿子求婚。而在桓温时期,王、谢两姓却是有位望的豪门大族,桓温虽掌兵权,作着大司马的高官,但属寒门,还是为士大夫所鄙弃的,因而王述不愿意让孙女出嫁给桓温的儿子。不过,不愿意就不愿意,但王述说的那句话,即使放在今天让我们听,却实在也是够恶心人的,可见那时服着兵役,是为权贵看不起的。这种情况,也能从王仲荦的《魏晋南北朝史》中了解到。当然据说,一种相反的情况,寒门女嫁与士族儿,却是当时门阀制度下的一种风尚,桓温女儿嫁给了王坦之的儿子,也许可以作为一个例证。
    当然门户之见只是家族之间权衡婚姻匹配关系的一种考量,还有一些婚姻当事人自身条件的相互认可或者当时的婚配风尚也在《世说新语》中有所体现。《假谲》门中有故事说温峤死了妻子,这时堂姑刘家遭逢战乱而流离失所,只有一个女儿,有姿色且很聪明,就托他给寻找一门亲事。这家伙动了念头,就说像我这个样子怎么样?姑母说,丧乱苟且偷生,我年龄也大了,哪敢找像你这样出众的人。过了几天,温峤回话说:“已经找到人家了,门第还可以,女婿的名声官位都不比我差。”并送了一个玉镜台作为聘礼。姑母十分高兴。结婚行了交拜礼后,新娘拨开纱扇,拍手大笑说,我怀疑是你这老东西,果然不出所料。门第、名声、官位,作为婚姻匹配的条件,几乎陈陈相因下来,现在亦能看出旧有的影子。温峤因为讨伐王敦、苏峻有功,被封为骠骑将军,这桩婚姻,亦应算作是老夫少妻的典型匹配。《世说新语》“假谲”二字的意思是虚假欺诈,故事中温峤确实也是使用了一些手段,但他关于婚姻匹配条件的话语,应该还是可信的。
    再说说诸葛恢大女儿的改嫁,《世说新语》中《假谲》、《伤逝》门中有两条记录。说她守寡之后,发誓不再改嫁,但诸葛恢已经把她许配给江虨,骗她说搬家,其实就在江家附近,留下她一个人,等她察觉,已经出不来了。江虨傍晚过来,她哭闹得很凶,过了几天慢慢平复了下来,但还是不理江虨。江虨觉得有戏,有一天就假寐装死,这女的终究善良,就叫婢女说,把江郎唤醒!江于是跳起来说,看来你还是关心我,不能不和我说话。女子默然无语而心中惭愧,二人情义于是深厚起来。在此之前,诸葛恢曾在给庾亮的信中说到女儿改嫁的事,庾亮的态度是值得我们赞赏的,他说:“贤女尚少,故其宜也。感念亡儿,若在初没。”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令爱年纪尚轻,本来应该这样;然而在我的感情上,觉得亡儿彷佛刚刚离去。这时再看诸葛恢拒绝谢家求婚时所说的话,“江家是我顾念他,庾家是他顾念我”,心思就应该是很复杂了。
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4-19 03:08 , Processed in 0.0612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