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难道乱港头目的行迹还不足以证明幕后黑手是谁?

[复制链接]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8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31 21:1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罗思义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观察者网特约作者


  2019-09-01 08:14:44  来源:中国日报 (文/罗思义)


  香港的暴力骚动是由外部力量组织和领导的,这对任何在其他国家见过此类行动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声称这些暴力行为是“无领导”或“自发的”是完全错误的,这些暴徒显然是有良好的组织和训练去对付警察,有关调查都表明了这一点。


  示威活动头目与美国和台湾地区的分裂主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长期担任示威头目的前任香港民主党主席李柱铭(Martin Lee)与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关系密切。NED的资金主要来自美国国会的拨款。NED给李柱铭颁发了一个奖项,并在他们网站上刊登了他的传记。2014年,李柱铭在华盛顿会见了时任美国副总统拜登。


  另两位抗议领袖罗冠聪(Nathan Law)和周庭(Agnes Chow)访问美国时会见了反华强硬派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艾略特·恩格尔、副总统彭斯,国务卿蓬佩奥、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和参议员卢比奥。


  


  
8月30日上午,“香港众志”黄之锋、周庭被捕。图片来自港媒



  另一位乱港头目黄之锋(Joshua Wong)与美国和台湾地区的反华高层关系密切。2017年,他在台湾进行了一次演讲。2019年6月,他公开感谢台湾政治力量对香港示威活动的支持。


  2016年11月,黄之锋赴华盛顿为参议院两位反华鹰派人物马克·卢比奥和汤姆·柯顿提供了介绍所谓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的机会。


  黄之锋还与右翼的传统基金会智库、卢比奥、柯顿、佩洛西和参议员本·萨斯以及《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的编辑部举行了会谈。


  


  
2017年,黄之锋、李柱铭等人参加所谓的美国国会关于香港的听证会。图片来自港媒



  


  
黄之锋赴美与卢比奥、佩洛西等美国参议院会面 图片来自港媒



  2017年9月,卢比奥、本·卡丁、汤姆·科顿、谢罗德·布朗和科里·加德纳在一封致黄之锋、罗冠聪以及同为反华活动人士周永康(Alex Chow)的信上签名,并称赞他们“为建设一个真正自治的香港所做的努力”。参议员们宣称,美国不能袖手旁观。卢比奥还提名三人为2018年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2019年8月,黄之锋和另外几人士被拍到在骚乱发生期间与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政治部主管朱莉的密会照片。


  


  
黄之锋、罗冠聪等人在香港骚乱期间与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政治部主管朱莉密会 图片来自港媒



  这些密切联系清楚地表明了美国领导人在8月13日发布的推特有多么的荒唐,他说自己“无法想象为什么”香港骚乱要归咎于美国。


  这些人物的背后是雄厚的资金力量。其中最核心的是媒体大亨黎智英(Jimmy Lai),他没有否认自己在这场抗议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并直截了当地告诉《华尔街日报》:“我一直是麻烦制造者之一。”


  黎智英曾在华盛顿会见美国国家安全团队成员,其中包括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


  这些人采取的行动是非常愤世嫉俗和有害的。香港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贫富差距过大、房价和租金极高,而一个拥有74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14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总人口的近20%)。对于那些想要寻求实际结果的人来说,通过与内地和香港特区政府对话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相反,如上所描述的政治力量试图将人们拖入暴力活动,破坏香港经济,但这没有丝毫成功的迹象。中国不仅永远不会接受这些势力的分裂主义议程,就连美国和英国,无论它们在香港进行何种不负责任的活动,也永远不会支持任何香港“独立”的真正企图。换句话说,这些力量正在走入自己创造的政治目的死胡同,持久损害香港的繁荣,但无法避免的是,最终都会结束。如果暴力继续,他们面临的则是终身监禁。


  (翻译:杨清清、金月月,本文刊于8月30日中国日报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0-20 16:46 , Processed in 0.08178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