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银行网站:抗灾,中国有五大经验

[复制链接]

2478

主题

3112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3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02:3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弗兰西斯·盖斯奇埃尔等,乔恒译
2020-09-12 05:19
世界银行网站9月10日文章,原题:中国灾害风险管理进步的经验  仅去年一年,因地震、台风、洪涝、干旱等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3000亿元。经济快速增长、气候不断变化可能增加自然灾害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在此背景下,中国在减少脆弱性和灾害应对方面不断取得进步。以下是我们总结的一些经验:


规划和指导很重要。中国起草了第一个国家多年综合减灾规划。自2007年起,中国按照政府的五年规划周期编制《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事实证明,这些规划对指导减少风险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从被动减灾到主动减灾的转变在中国的规划制定中相当突出。


树立榜样的重要性。作为2008年防灾减灾计划的成果,中国在全国范围选择1.2万多个社区作为示范社区。计划实施以来,不仅示范社区自身减灾效果好,还鼓励周边社区开展减灾能力建设。


通过跨地区协作加快灾后恢复。汶川地震后,中国制定了对口支援计划,将部分省市与受灾最严重的县市结成对子,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该项目使受灾地区得到有针对性的专项支持。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类似方法也被采用。


系统化数据有助于有效减灾。中国正努力实现灾害损失统计体系的标准化,从而加强分析灾害损失数据的能力,促进有风险依据的抗灾能力建设,进而加快灾后评估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后,全面损失估算历时100多天,2013年芦山地震后历时27天,今年平均估损时间缩短到10天左右。


适应地方特点的保险。中国越发认识到巨灾保险对促进自然灾害后快速恢复的重要性,正试行根据地方特点进行创新的保障机制。深圳、宁波、云南、四川等多地已启动巨灾保险试点。(作者弗兰西斯·盖斯奇埃尔等,乔恒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0-19 15:47 , Processed in 0.07759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