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疫区手记/为隐藏亚裔脸孔戴口罩 ABC处境有多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5:4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金春香 2020年04月21日 10:30   世界新闻网



  

  在政府强制配戴面罩规定生效前,一些华裔戴口罩和棒球帽免被人看出族裔。(记者金春香/摄影)


  ABC好友K跟我说:“实不相瞒,我戴口罩、戴棒球帽义务为老人家采购送货,健康考虑还是其次,最主要是想隐藏自己的亚裔面孔,以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乍听此言,我心想:这不就像是做好事可以留名但不能留姓,生怕别人知道祖上来自中国?


  ABC志愿送餐者行善时,还要承担多一层心理压力,他们担心,要是接收食物的人,又刚好是认为病毒是“中国制造”的反中人士,面对亚裔志工辛苦采买到的一袋袋赈灾粮食,会不会就算饿著肚子也吃不下去?


  


  ABC志愿送餐者怕被人看见华裔身分,匆匆在门口放下代购物品就迅速离去。(K提供)


  ABC志愿送餐者怕被人看见华裔身分,匆匆在门口放下代购物品就迅速离去。(K提供)这场疫情之初,美国ABC们莫名被狠狠地捶了一拳,又踢了一脚,之后意识到疫情仇恨怎么回事,开始维权反抗,又时不时被人恶言攻击,还要揣著已支离破碎的心,上前线冲锋陷阵,为抗疫送暖奉献一己之力。


  好友K于3月中旬加入志愿组织“无形之手”(Invisible Hands),为独居老人提供超市购物和送货上门,服务免费。曾是学校游泳队佼佼者的K,虽然身材娇小,体力却超好,一天送餐能做好几单,且每单采购量都惊人。


  


  志愿组织“无形之手”(Invisible Hands),为独居老人提供超市购物和送货上门免费服务。(取自Invisible Hands脸书)


  凭借著做任何事都“go big or go home”(要嘛把事情做大,否则就回家!)的精神,短短几天,她就从采购员“晋升”为该组织的运作成员;但这几天她决定减少在组织内的曝光率,回归普通采购员身分。


  约三周前我编译一篇文章,前民主党候选人杨安泽投书华盛顿邮报,号召美国亚裔到前线为疫情出力,证明自己“美国精神”(American-ness ),那篇文章引起轩然大波。我并不是要继续讨伐杨安泽(公众号上把杨安泽骂成汉奸的文章已经够多了),而是想检讨一下自己当时的“不敏感”。


  当我阅读和翻译那篇文章时,虽然对其中一些细节感到“怪怪的”,却完全没有意识到杨安泽的论调会引发美国亚裔一边倒的反对。


  ➤➤➤“ 我们不是病毒!” 杨安泽:亚裔是治愈病毒重要力量


  混迹于纽约中文媒体、报导了数百件亚裔种族问题的我,竟然这么“种族不敏感”!为什么?我觉得,或许是因为有一种“不管在美国做了什么,遭遇什么,只要想回头,中国的家人永远欢迎你。”那种踏实感吧。


  回想一下,每每爆出美国亚裔又遭歧视,被骂“滚回你的国家”,受害者的论调基本都是:“我是美国人,为什么要骂我、叫我回去祖辈移民出来的国家,我做的还不够吗?要怎样才能把我当美国人?我祖上150多年前就来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了,亚裔就是美国人!”


  如果被骂“滚回你的国家”的人是我,虽然我也会很气愤,但我会呛回去:“那里是我的家,我想回就回,滚著回我也乐意,你管不著!”这么一看,身后有家的我们是何其幸运。


  ➤➤➤“滚回妳老家去死”华裔游民被骂哭:他们把疫情归咎于我


  杨安泽却在亚裔已因自己脸孔被歧视、贡献很多却被人无视的节骨眼上,不懂“沉默是金”,说他对自己身为亚裔“感到尴尬”,呼吁亚裔需要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美国精神”,去帮助邻居,去捐献医护用品,去投票,穿红白蓝色衣服,去义务服务,支援援助组织,做所有能够帮助提早结束此一危机的事情。


  虽然我认为他这些话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真的是美国亚裔的典范吗?去年在采访活动中拿着奶茶一边喝一边说:“珍珠奶茶真是好东西”,他当时是在作秀吗?


  K坦承说,在她公司出现确诊,以及父母住的威彻斯特郡出现多个病例前,她从没有关注过新冠在中国蔓延的消息。突然间,因为自己的华裔面孔,不得不应对随之产生的仇恨与歧视,连做志愿者都要顾虑重重。她不解的问,杨安泽说亚裔要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但这不就是要我们承认是自己的错误吗?”


  K说疫情令她再次深陷身分危机中,“现在我出门会很在意别人的目光,我到底是‘问题’的一部分,还是与大家一样都是病毒面前的受害者呢?”


  这不禁令我感到其实自己是幸运的,从1月20日搭地铁去上热瑜珈课读到微信上有关新冠的传闻,以及非典后遗症的文章,导致我胸闷气短不得不下车转而坐上回家的地铁;到2月1日周六纽约出现首例疑似病例,市长晚间紧急在曼哈顿表维医院(Bellevue)召开记者会上,我成为全场唯一戴口罩的惴惴不安者。以及之后两个多月一直生活在紧张和巨大压力下的经历,其实都不算什么,毕竟我一直在关注、在应变,从始至终把新冠在全世界各地的蔓延当作自己家门口的事,也在身边其他人措手不及时保持镇定。


  但ABC终究是美国人,近20多年里他们没经历过公共健康引起的灾害,他们眼中真正危及生命的事,就是恐袭和枪枝暴力;对中国的作法,他们也多以民主国家的视角进行评判。


  我问一位对在美华人历史了如指掌的ABC前辈,怎么看中美抗疫,他认为中国与美国都在抑制病毒传播的行动上慢了半拍,中国情况就不再赘述了。


  川普则是在1月9日至3月8日世界疫情爆发、美国疫情潜伏期,在全美举行了近10场竞选活动,还打了6、7次高尔夫,这些时间加起来有差不多两周时间,他根本没在意新冠可能会在美国大爆发;而中国的封城策略呢?他说那基本就是“不听话,就滚蛋”(their way or the highway)的典型中国治理方式。


  ➤➤➤“软弱领导人”波洛西批川普抗疫失败


  


  “华盛顿邮报”摄影记者Jabin Botsford3月23日在白宫疫情记者会上拍到川普的讲稿。(取自推特)


  那么杨安泽呢?这位前辈说,第一代移民多会强调通过教育获得平等、才能被美国社会接纳,杨安泽的成长经历同样印证了这一点,但由于早期美国教科书漏掉了美国亚裔历史这一重要部分,虽然杨之后成为一颗耀眼新星,但他仍然缺少这部分历史教育。“亚裔家长之所以被成为‘tiger moms’和‘dragon dads’,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尽可能美国化,杨安泽这次的失误也与他接受的家庭教育经历有关。”


  那么美国华人在这场无硝烟的战役中,处境又怎么样呢?我们的朋友圈里充斥着各行各业的华人为纽约各大医院和前线人员筹款、购买和捐赠口罩、防护服等用品的照片和文章,除了华文媒体的力挺和报导外,又有几家英文媒体曾试着将这些故事讲出来呢?纽约市大大小小的医院里不乏在中国读了大学后到美国读医学院成为医生或护士的人,英文媒体又采访过他们吗?


  绝大部分ABC和美国华人本就生活在两个气球内,虽然外表看上去相似,但彼此都认为对方的气球有点“漏气”。


  在纽约这个追求平等、对新移民较为友善的城市里,平日大家不分移民身分,都说自己是“Chinese”,两只气球靠在一起其乐融融;但真的牵扯到中国的事和中美间的事,两只气球就会被风吹散,各自飘向更远的地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0-18 16:40 , Processed in 0.1201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