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联合国发布亚洲城市TOP100,苏州完胜杭州重庆澳门厦门!

[复制链接]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75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0:5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社会新闻 2020-04-20 23:41147网络整理admin

  最近,联合国人居署发布了2019-2020年亚洲城市TOP100,苏州排名第21,排名低于北上广深、成都、武汉,但是大大胜过了杭州、重庆、澳门、青岛、厦门等等城市。

  这个榜单和中国自己的榜单区别非常大,不过这不重要,对于我这种热爱苏州的人来说,可能会100个赞同联合国的排名。

  热爱苏州,首先是爱苏州温婉软糯的城市气质。

  苏州有个老城区,叫“姑苏区”,让人联想到金庸小说中姑苏慕容家那几个聪敏灵动的姑娘,姑娘的气质就是城市的气质。“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挢多”就是对姑苏的完美形容。

  姑苏区这片老城是限制开发的,高楼大厦不多,粉墙黛瓦的江南风情不少。拙政园、狮子林、寒山寺、苏州博物馆……几个如雷贯耳的著名园林和博物馆都在这里,逛完几个知名景点,该去平江路看看了。平江路上有许多小里巷,高低参差、鳞次栉比,有的小巷子狭窄幽深。

  还有些人热爱苏州,主要是爱那碗“矫情”的苏式面。

  苏式面讲究“卤、汤、型、浇”,其中汤头是一碗面的基础,浇头就是这碗面成败的关键。

  吃苏式面不能急着动筷子,懂行的要先端起碗啜口汤,如果猴急着去捞面条甚至浇料,就会被老饕们嘲为“洋盘”。所以一碗好汤,当是苏式面的第一要义。传统苏面有白汤和红汤两大流派。

  传统“吊”白汤的原料应该是焖肉剩下的猪骨、拆鳝丝剩下的鳝骨和卤鸭里的鸭架,这些其实都是苏式面常用的浇料。北方人吃饺子喜欢配着充满淀粉香味的饺子汤,讲究“原汤化原食”;而江浙人的面汤则是“原食归原汤”,其中自由异曲同工之妙,自不待说。

  鉴定白汤奥灶是否正宗的另一个标准,就是面汤里的酒酿。江浙人嗜甜口,烧羊肉里加甘蔗、包子馅儿里撒白糖、火腿上淋蜂蜜、小元子里掺桂花糖都是常规吃法,汤面里的酒酿也自然不是什么异端。事实上,白汤的精髓就在于最后那一勺酒酿,甜味可以增鲜,酒味则可以去腥、解腻,有效调和了河鲜与猪骨鸭架带来的副作用。更有意思的是,江浙人认为酒酿可以拔毒解暑,和性凉的鸭肉类似。所以炎炎夏日,如果看在街头到人们对着一碗汤面吃得不亦乐乎,不消说,必然是一碗加了酒酿的白汤卤鸭面。

  

  如果到了冬天,红汤面出现的几率更大。红汤是不能加酱油的,在苏州吃面讲究汤色清透,沾了酱油汤色浑浊,那就落了下乘。正宗的做法是用炸熏鱼的油,这种油本身吸足了葱姜和鱼肉的汁水,滋味浓厚,又因为加了冰糖而呈现出红色的焦糖光泽,所以叫红油。用它来煨热汤下面条,再配上熏鱼,就是三九天里最曼妙的享受。

  

  “硬”是苏面的特点。这种银丝细面需要反复压制提高韧劲,煮的时间也很短,往往是滚水下锅,几十秒就捞起,最好面芯里还带点生,再泡入汤内上桌,待到食客口中才刚好烫熟。面不在多,最好在汤水里浮浮沉沉、若隐若现,这与北方手擀面讲究软嫩顺滑、一煮就是一大锅的套路很不相同,倒是更接近广东的竹升面——其实也反映了南方对面食的不求吃饱、但求过瘾的趣味。


  至于“浇头”,苏州高档面馆的浇头多半不是浇上去的,它演化成了数十种小菜,分量均是细巧,做法多为现炒。一碗阳春面,可搭配上十几种浇头,生生地化素净为华丽,变简约为繁琐。但主旨是让客人觉得,吃得高兴不寂寞就好,就算是一碗面,也要吃出前呼后拥、众星拱月的热闹和气势来。


  苏式面中,起源于昆山的奥灶面,“浇头”则讲究“重味”,不管是鸡鸭牛羊、鱼鲜肥肠,也不管是煎炒烹焖、脆嫩软韧,总之都要入味。只有厚重的浇头,才能带出清汤白面的香醇。清朝人金孟远写道:“本色阳春煮白汤,银丝细面拌蹄髈”这副馋样不敢恭维,但确实把这碗面的精髓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苏州街头找个小馆子吃碗面,然后去茶馆听上一曲昆曲,是到地的苏式享受。苏州人把昆曲唱腔比喻为“水磨腔”,意思是就像水磨一样圆润细腻,而这种特点也反映在当地的饮食上,诸如苏式早茶、大闸蟹、酥蹄膀,都是精工细作典范。但白先勇说,水磨腔的另一个特色是容易让人联想到色彩,“这是一种容易让人看得见颜色的声音。”从这个定义出发,也许唯有红白分明、镬气十足的苏式面,才与昆曲内敛文雅的气质最为契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0-18 18:55 , Processed in 0.09224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