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2025」政策方案是在三年半多前公布,被視為中國版的工業4.0國家戰略,不過在美中貿易戰正酣之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首度改口說,「中國製造2025」只是「規畫指南」,還不是正式的「行業政策」,顯示北京在貿易戰中承受美方巨大壓力,逼使官方必須調整口徑。
「中國製造2025」推出以來,被媒體廣泛報導,成為中國未來工業與科技領域的最高戰略和指導方針。陸慷的表態,是中國官方首度公開否認「中國製造2025」為一既定政策,立刻引起高度關注。
「中國製造2025」政策出現髮夾彎,應與美中貿易戰有直接關聯,尤其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團明年1月就要赴北京談判,陸慷先行表態,也有表達善意的味道。
陸慷日前訪問日本並接受日本放送協會(NHK)專訪,他首先糾正記者的問題,強調「中國製造2025」目前只是「規畫指南」,還不是正式的「行業政策」。他還說,從一開始,可能外界對這個的報導(涉中國製造2025內容)就是有誤的。
他指出,世界上其他國家,包括日本與德國,都會對自己某一產業領域有發展規畫,中國的類似設想沒有太大區別,但是要形成「政策」,需要經過「充分論證」。
陸慷說,中國會根據自身發展與國際形勢的變化,不斷對未來發展規畫做出符合實際的改進。他宣稱,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是否要結合美中、中日的談判情況做修改,則不一定有「必然聯繫」。
陸慷說,即便「中國製造2025」設定的那些優先、快速發展的領域,也從來沒有說是自己關門發展,而是在對外開放中發展。
熟悉國際經貿議題的海基會前副董事長高孔廉29日受訪時表示,中國之前公布「中國製造2025」,當然是一項政策,目的是要提高中國的高科技水準;從美方立場看,也會擔憂中國高科技產業強大之後,會成為美國在這些領域強勁的競爭對手。
高孔廉認為,美國之前對中興和華為出手,也有劍指「中國製造2025」的用意,至於中國官方在說法上的改變,就要看美國願不願意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