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钟南山院士无烟日谈控烟

[复制链接]

8395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57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20:0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华盛顿人 于 2016-6-1 21:12 编辑

“我为什么呼吁100%的室内无烟环境立法”
作者: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钟南山
2016-06-01 10:20:40来源:健康
2016年世界无烟日暨《北京市控烟吸烟条例》实施一周年活动现场。(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以讲真话闻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亦为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吸烟与健康医学顾问。世界无烟日当天,他向南方周末发来文章,谈及目前争议颇多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立法问题,他再度强调,必须要做到“100%室内无烟环境的立法”,这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
救死扶伤、维护人民健康是医生的天职。因此,作为一名医生,医院就是我的战场,而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就是我要不遗余力歼灭之敌人。近几年,随着对疾病和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在承担繁重的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到控烟这项工作当中。
开辟捍卫人民呼吸健康的“第二战场”
我把控烟工作看作在医院之外捍卫人民呼吸健康的“第二战场”。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表明,很多严重危害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慢阻肺和肺癌,都与吸烟和二手烟密切相关。
研究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口慢阻肺的发病率已达到10%,2010年我国慢阻肺所致死亡人数超过90万,这相当于每个小时就有超过100人被慢阻肺夺去了生命——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而吸烟、二手烟和生物燃料暴露,是慢阻肺发病的主要原因。吸烟和被动吸二手烟都会显著增加慢阻肺的发病率和已罹患者的死亡率;而戒烟则可以显著地减缓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下降。
世界卫生组织预计,肺癌将和艾滋病一起,成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两种最常见的疾病。在我国,肺癌已成为在男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也高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而且男性和女性的肺癌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吸烟,包括被动吸二手烟,也是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
我深感如不改变国内烟草流行的趋势,遏制这一危害人民呼吸道健康的主要因素,单凭在医院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纵有三头六臂也很难真正赢得这场战争。于是,在医院这个主战场之外,我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控烟工作中,开辟捍卫人民呼吸健康的“第二战场”。我希冀,通过更有效的控烟工作,让更多人告别烟草,让更多人远离二手烟危害,通过消除吸烟这个主要的致病因素,从根本上遏制慢阻肺和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态势。
只有100%室内无烟环境立法才能捍卫人民健康

我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都在积极推动室内无烟环境立法,以北京为代表的城市,在室内无烟环境立法上已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公约的要求。全国性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也已经列入2016年国务院的立法工作计划。作为呼吸科医生,我为国家和地方无烟立法的快速进展而感到欢欣鼓舞。
但让我感到遗憾和忧虑的是,最近从媒体报道和一些控烟界的朋友那里了解,全国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草案讨论过程中,有人以各种理由提出为吸烟者“开口子”,扩大室内公共场所允许吸烟的范围。其一是扩大了允许公共场所设置吸烟区的范围,即餐厅、酒吧、咖啡厅、茶楼、歌舞厅、棋牌室、宾馆、酒店、机场航站楼等室内区域都可以设立吸烟区;其二是将室内工作场所的禁烟范围仅仅限制在“共用区域”。作为医生,我认为开这两个“口子”从科学上讲殊为不妥。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几乎没有一种经济和管理上都可行的办法能在建立吸烟区或是吸烟室的情况下来彻底隔绝二手烟的危害。无论是宾馆的吸烟楼层或客房,还是写字楼中的单人办公室,都会对进出其房间或同一建筑中共享通风系统的不吸烟者造成危害;按照预防传染病标准建立的密闭、排风和负压的专用吸烟室,尽管耗资巨大,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并不能真正有效地防止二手烟外泄。也正是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强调要实现100%的室内无烟环境。
从科学上讲,为单人办公室吸烟开口子的做法更为不妥。实际上这是将这些人推向了更高的烟草致病风险之中。作为一个有着数十年呼吸系统临床经验的医生,我目睹太多身居要职或是腰缠万贯的成功人士,最终却因大量吸烟而被呼吸系统疾病夺去了同样只有一次的生命。这些社会精英的生命因烟草而远去,不仅是他们自己和家人的损失,也是整个社会的损失。
面对严峻的呼吸系统疾病挑战,唯有100%室内无烟环境的立法,才能真正起到扭转呼吸系统疾病流行趋势、捍卫人民呼吸健康的作用。对此,我们没有退路,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吸烟与健康医学顾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5-10-6 07:36 , Processed in 0.10583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