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8月 24日 BBC中文网
图片版权GETTY IMAGESImage caption[size=0.75]俄罗斯北方的北冰洋航线曾经是这样的:核动力破冰船为集装箱货轮开道护航。在北冰洋为大型集装箱货轮开辟商用航线,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属于纸上谈兵,咫尺天涯。但是,地球变暖、北极群雄争霸,北冰洋航线的商业价值再度引人关注。
世界货运巨头马士基航运的最新尝试如果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那么这个愿景将离现实更近一码。
马士基公司的Venta Maersk集装箱货轮8月下旬启航,从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经北海航线前往圣彼得堡,航程时间约一个月左右,预计9月底抵达。货轮可装载3600个标准集装箱。
这是挺进北极航线的第一艘集装箱货轮。 Image caption[size=0.75]集裝箱貨輪北極航線圖北海航线东起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白令海峡,沿俄罗斯北部向西延伸至挪威,连接欧亚的航行时间可以比苏伊士运河航线缩短一、二周。
北极航线开通不但将大幅度降低航海时间和燃料成本,同时也能避免经由印度洋等危险地区时的海盗威胁; 一旦航道开通,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有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
但受极地气候、破冰成本和船只体积等因素制肘,目前只是具有替代苏伊士运河航线的潜力。
迄今为止,试图通过这个航道的船只,无论是货船还是科学考察船,都需要核动力破冰船开道护航。
全球变暖使得情况出现变化。北极冰层持续融化,今年北极圈夏季异常高温,部分地区气温突破摄氏30度。为生态环境亮起红灯的同时,北海航线的价值再次浮出水面。
据哥本哈根商学院2016年发表的报告,按目前的冰层融化速度推算,大约到2040年,从经济核算意义上讲北海航线就可以作为商业航线投入使用。
当然也可能提前。 图片版权REUTERSImage caption[size=0.75]挪威今夏高温,居民和麋鹿享受难得的夏日和煦。中俄先行马士基不是第一个挑战北海航线的公司。
北冰洋航线商船常态化航行在中国的"一带一路"蓝图中占重要地位,是拓展欧亚贸易通道的一部分。
中国国营企业中远集团(Cosco)的多功能货轮莲花松2017年7月从上海港启航,经停连云港后取道北极东北通道前往俄罗斯。船上装载了出口俄罗斯的重工机械设备,用于莫斯科地铁隧道施工,还有一些化工厂机械设备。
那是莲花松的北极首航,也是中远海运2017年窗口期多次北极航行的第一次。
之前,中远海运船舶在2013年、2015年和2016年3次通过北海航线的东北航道,为中国商船经北极常态化航行探路。
虽然北海航线对大型货轮有诸多限制,无法全年使用,船体和吨位不能太大,但俄国已经把这条航线作为国家战略资产。
俄国一艘经特殊改装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去年7月从符拉迪沃斯托克经北海航线抵达中国,全程没有破冰船开道,是为首次。
今年,俄国天然气公司Novatek用一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又经北极航道前往中国。
俄过政府今年至少批准了370艘大小船只使用北极航道; 2012年获得莫斯科批准从欧洲通过北极航道驶往亚洲的海轮只有46艘; 2011年则只有4艘。 图片版权REUTERSImage caption[size=0.75]马士基航运总部在丹麦,航线遍布全球。丹麦的Venta Maersk 集装箱货轮是第一艘试航北海航线的货轮,2018年建成,属于“冰级”。
今年8-9月间的北冰洋首航,主要是测试航道,"探索集装箱货轮通过北海航线的可能性"。
Venta Maersk 的集装箱里装的是冰冻鱼类、冷藏食品和普通商品货物。
这次航行还负有收集北冰洋冰层融化数据的任务。马士基航运公司将根据这些数据评估北海航线的商业运营可行性。
马士基公司强调,这条航线目前还不具备航运网络的商业替代选项。商业航线的决定因素包括客户需求、交易性质和人口密度等,背后更大的依托是相关地区的经济和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