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台政策软硬之间 绿营放下心头石 专家警告别误判

[复制链接]

911

主题

1234

帖子

126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2:1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龙鱼 于 2017-12-7 03:15 编辑

多维新闻/多维客/时事/内文
纪硕鸣

对台政策软硬之间 绿营放下心头石 专家警告别误判


2017-12-07 00:36




《超讯》与绿营人士在台湾举办座谈会, 研讨十九大后两岸关係。与会者对习近平涉台论述反应正面,认为可鬆一口气,希望加强对话沟通;更有绿营人士认为「僵局就是最好的状态」, 未来30年两岸关係都不会改变。北京涉台学者指绿营人士误判形势, 表示北京对解决台湾问题有自信,会按设定目标推进统一,民进党不认九二共识,两岸失去对话基础,以拖待变只会误导民众。


文/纪硕鸣  赵银峤





可能没有任何一届中共党的代表大会如此受到台湾朝野的关注。围绕中共十九大的对台政策,北京到底会是更强硬,还是会更柔软?十九大前后,台湾各界展开了竞猜游戏。十九大前,台湾更相信中共十九大报告,对台湾会更强硬甚至「武统」;十九大后,台湾又更相信中共身段很柔软,即使不认「九二共认」也可以维持现状相安无事;也有另外的声音表示,别误判北京,不回到「九二共识」,北京对台政策更强硬。

十九大召开前夕,台湾媒体上,名嘴各种评述,赌中共十九大报告对台部分措辞会更强硬。十九大前,美国智库、香港的媒体都信誓旦旦,北京武统计划曝光,要在2020年向台湾开战;2021是中共的第一个百年,北京要武统台湾。智库、媒体的先在纸上「开战」,台湾社会焦虑感上升。媒体推波助澜,称十九大报告会去了「九二共识」的提法,会强调武力统一台湾等等,反正,台湾朝野主流都猜,后十九大,北京会对台湾採取非常强硬态度。蔡英文执政以来,由于不认「九二共识」而使两岸已有的僵局会更僵,直至动手。

不过,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十九大政治报告中对台湾部分的阐述,令对岸出乎意料的感到身段柔软,词语平和,初看与以往没有不同。台湾朝野作出各种分析评述,反应正面。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和平统一」,强调了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虽然还强调了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但始终没有说「武统」。反而用更多的篇幅讲一中原则下开展对话、交流,讲两岸一家亲,愿意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等。

《超讯》与绿营谈两岸关係

11月1日,民进党前副秘书长、前立委李俊毅和民进党部分好友,与《超讯》一起座谈研讨十九大以后的两岸关係。财团法人阳明海运文化基金会执行长林宜正主持了座谈会。参加研讨的都是长期参与台湾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些好伙伴。李俊毅担任了五届的立法委员,两度出任民进党副秘书长,在16年蔡英文参选总统,特别邀请他担任唯一的特别助理;财团法人台湾世代教育基金会执行长洪耀南长期参与民进党相关事务,在相关政策、民调工作,以及选举等,都有丰富的经验。名嘴陈敏凤长期在媒体界,她曾与大家并肩参与台湾民主进程。座谈会的与会者对习近平十九大涉及台湾的论述反应正面,认为终于可鬆一口气,对十九大后的两岸关係抱谨慎乐观,希望加大两岸的对话、沟通。

有绿营人士对《超讯》称,台湾关注习近平报告,听完放下了心头之石,认为维持现状成为两岸最大的现实,「僵局就是最好的状态」。甚至有人表示,未来30年都不会有颠覆性的改变。不过,也有台湾人士直指,对台的形势并非想像中乐观,习近平讲话平实、正面,但软中带硬,硬招还不断跟着会出,千万别误判了。

而北京涉台学者很惊讶台湾绿营人士的判断。他们向《超讯》表示,北京对解决台湾问题有自信,有底气。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讲两岸关係的原则、大局,具体怎麽做,都早有预桉并逐一推行。未来对台湾,你要谈,就必须回到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你不谈,北京按设定的目标推进,一定会破局的;坚定反台独,绝不姑息。对解决两岸问题,北京已经显得很娴熟了。「解决台湾问题是放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局中思考的,不会允许台湾问题拖了后腿」。

未来30年没有颠覆性改变?

台湾执政当局、民进党、国民党都对习近平在十九大政治报告中对台部分作出解读,各类智库也召开记者会表达意见。民进党有乐观倾向,有表述认为,绿营执政,蔡英文不提「九二共识」,中共十九大政治报告还是表现出相当的柔性。立法院专门举办的「中共十九大后之评估与新时代两岸关係展望」座谈会,前陆委会主委、台大国发所教授陈明通在会上提出「纳殊均衡」(Nash equilibrium)理论,表示美中台的三角关係,是60年来多层面的互动,达到目前三方「维持现状」,互不踩线的结果。他认为,「守衡」(守住均衡)将是蔡政府要维持的均衡点,台湾守住这个衡,不要出状况,未来30年就不会有颠覆性的改变。

刚刚在上海出席由上海东亚研究所等主办的「两岸关係三十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回到台北,台湾前海基会董事长、台湾产经建研社理事长洪奇昌对《超讯》表示,十八大以来,台湾社会和民众对习近平的评价是中间偏向正面的,并还在加分。「但如果有民进党的朋友说,我们都不说『九二共识』,大陆还不是软?那我觉得这样的判断是有一点风险的。」

针对十九大报告,陆委会认为大陆将续採「软硬拉打两手」策略,并期盼双方携手共建两岸「新模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911

主题

1234

帖子

126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6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2:11: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龙鱼 于 2017-12-7 03:13 编辑

强硬反台独 善意对民间

国民党智库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10月26日下午举办「中共十九大之后的两岸关係」座谈会,邀请曾陪马英九赴「马习会」的台湾前国安会谘询委员、政大东亚所荣誉教授邱坤玄,台湾前国安局长蔡得胜及台湾驻美代表沉吕巡座谈。国防外交组召集人林郁方说,从习近平、蔡英文的隔空对话可以得知双方在十九大各持立场依旧,十九大后的两岸关係改善可能性低,感觉就像台湾目前的天气「去秋入冬,寒意愈浓」。林郁方指出,习近平在十九大政治报告中对台政策基本不变,没有大幅限缩,也没提出武统时间表,但仍不应乐观,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所说台海目前是「僵持不恶化,但恶化的可能性是有的」,台湾仍要妥善因应,因为没有人可以准确预知何时、何因会导致战争的爆发。

台湾陆委会前副主委、台湾青年圆桌论坛理事长张显耀对《超讯》说,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对台湾部分论述表达得非常清晰,和平统一的大前提、一个中国的大原则下让台湾政府作取捨。但不管民进党政府如何回应,「北京反台独的态度是强硬的,北京两岸一家亲,对民间释放的善意也会是真诚的,这都会对台湾执政者是严峻的考验。」张显耀表示,看到有文章讲到习近平,指他软的更软,硬的更硬的表述:行霹雳手段怀菩萨心肠。「即使怀菩萨心肠,恐怕也不会给台独主义者,而是给台湾百姓。」张显耀注意到在这场两岸赛局里,北京的战略架构、目标,甚至阶段布局都已经很清晰、明确,反观民进党政府,迄今仍陷入如何维持现状的困境中,未提出自己的两岸战略规划与目标,且战且走。他提醒台湾执政当局,习近平再提「六个任何」,态度是严肃强硬的,依他长期从事两岸关係的经验,解决台湾问题,北京应该早有腹桉,千万别误判了。

绿营对「保持现状」乐观

到底该如何判断十九大以后北京的两岸关係政策走向?台湾绿营一位希望不透露姓名的重量级人物接受《超讯》访问时表示,民进党感受习近平未来五年,是不希望两岸变成他桌子上的议题。不要影响经济改革和军队改革或是金融改革,重点是抓国内的改革。一样道理,蔡英文也是如此,她也不希望两岸问题突然变成了桌上的要件。

他认为,这是两岸领导人「不是默契的默契」,在民进党看来最好的方式,就是维持现在这样子。「但是不代表以后就没有希望,就是说现阶段来看,以我们能做的,先不互相挑衅,然后发展彼此国内的状况,然后增进彼此相互的瞭解跟交流,我觉得是最重要的。」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关心两岸关係的发展,中共十九大闭幕之日,他在美国华盛顿智库座谈时说,两岸处于僵局,不认为北京或台北有一方会退让,只要事态不恶化,僵局是最好情况。台北的这位绿营人士比较乐观地认为,「个人非常非常赞同,现在最好的状况就是僵局,我个人不会从两岸关係去看两岸关係,我是从民进党角度去看,就是两岸关係本质是国际关係,本质上面是能够牵动到东亚区域的权力格局。那任何要改变这个权力格局不是只有单方面能够做到的,单方面如果要去突破这个形势,一定要付出一些代价。」

对于十九大后,在政治上中共会压缩民进党的说法,这位绿营人士从台湾民众的角度考量。他指出,民进党是民选出来的政府。打压民进党,会反馈到台湾人民这里,甚至反馈到国际上。北京打压台湾政府的时候,我相信台湾社会是看得到的,台湾人民的那种情绪是有的。我今天看到一个民调,现在还有73%的台湾民众认为北京对我们有敌意。那麽,过去二十年来北京给予台湾这麽多好处,为什麽台湾民众还会这样认为?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北京给台湾的优惠我们都知道,但是只要一打压台湾的政府,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国际上,民众的那种情绪就会在,是分不开的。

他认为,过去一年半,蔡英文政府花在两岸关係上的时间不多,主要是在国内改革,其实跟习近平是差不多一样的,就是两岸的领导人都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国内的改革与施政上面。「我觉得是好事情,那你说两岸要交流或者两岸人民之间要往来,甚至要彼此理解,这个我们完全同意,从2014年1月对中政策进到纪要,我们的政策点是这样子,我们绝对不排斥跟大陆有比较密切的交往跟沟通,只是说这种交往不是只有涉及人民的利益,你看过去一年半,我们发生那麽多的突发事件,两岸的政府很多时候没法直接对话,就会有很多误判。避免误判,我觉得比进一步对话而言,是更需要马上解决的事情。」

他进一步表示:「我们的做法是把二者切开,因为这是两种不同逻辑。我们不排斥,并且认为跟中国大陆维持一定程度的经贸关係是必要的,因为毕竟我们不是威权国家,市场有自己的逻辑。只是我们不认同把所有的风险都放在中国大陆市场内,我想没有一个国家会这麽认为,就是说把经贸的这个重担全部放在某个国家,而且这个国家可能对台湾的生存或对中华民国的生存有一定的威胁感。所以这也是为什麽我们跟美日或者东南亚国家要有一定的连接,是有这样的背景在的。那这个就跟国民党那个时候思维是不一样的。」

民进党有意改善两岸关係

民进党究竟要一个什麽样的两岸关係?这位绿营人士表示,我觉得这是动态的,并没有一个标准如何适当。我会认为,不是我们不想跟中国大陆政府去谈,而是每次联络没有任何回音,那我们怎麽解决事情?我觉得当务之急是有些事务性的东西,不要让政治因素去干扰。包括一些打击犯罪,人道救援之类的。「我认为,如果真要解决一些临时的突发性危机事件,两岸政府必须要有一定的联繫基础。而不是我们打电话过去,发个传真过去,对岸没有任何回音,像李明哲事件就是这样子。那其实对台湾民众来讲当然会觉得很无奈,这个对两边都是有伤害的。」

10月26日,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办、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两岸交流30年回顾与前瞻」研讨会,在台湾「国家图书馆」国际会议厅举行。蔡英文应邀致词,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蔡英文首次公开回应,蔡英文特别讲到了民进党参与的一段历史:在解严之前,因为当年政府「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两岸往来不但是政治的禁忌,也是违法的行为。但在1987年,一群来台老兵身上穿着写着「想家」二字的白上衣,穿梭于台湾的街头、台北的街头,挑战政策的禁令。

当时,民进党创党不满一年,力量还很有限,却勇敢坚定地和示威老兵站在一起,为他们请命。

蔡英文强调处理两岸关係,一贯不变的原则,「善意不变、承诺不变,不会走回对抗老路,也不会在压力下屈服」。她表示「我要再次呼吁两岸领导人应秉持圆融、中道的传统政治智慧,寻求两岸关係的突破,为两岸人民创造长久的福祉,并永远消除敌对及战争的恐惧。」

民进党人士认为,蔡英文柔软的回应,完全是因为习近平讲话中对台的柔软姿态。那位绿营人士表示,蔡英文是变相在回应两岸一家亲这个东西,这个是双十国庆讲话的加强版,「永远消除战争恐惧是蔡英文总统过去没有讲过」。

一楼有两岸三十周年的一个展览,蔡英文致辞完本来就走了,陆委会张小月主委说,要不要去看一下。小英说「好」就进去了,看到一个玻璃的橱窗,有展览的衣服,是那时候老兵返乡抗议的衣服,上面写着「想家」。蔡英文指着它,陆委会的摄影工作人员拍下来了。绿营人士表示:「至少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去告诉不管中国大陆还是台湾民众,民进党是有这个想法或者是个意愿去改善两岸关係。最重要是台湾人民不认为我们会卖台,这跟国民党最大不同。」

911

主题

1234

帖子

126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6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2:12:11 | 只看该作者
两岸或迎来恢复对话良机

财团法人台湾世代教育基金会执行长洪耀南代表立委姚文智参加座谈。洪耀南刚出了一本新书《中共百年看习近平十年》,他定位十九大是习近平至少掌权了十年的开始。洪耀南认为,看十九大之前、到中间、到之后,是连贯的。从习近平工作报告32000个字看,台湾问题大概佔了900多字,大概只佔2.88%。这说明台湾问题在中国大陆内部基本上是很微小的,不是主要议题。那十九大本来是一个换届,而不是换代,换代要到二十大。我觉得十九大工作报告里面,最大问题不会被那麽凸显,那刚刚谈到,虽然很多媒体都说武统啊,时间表什麽的,基本上我们在事先研判时,认为这个问题不会在这个时候提出来。

洪耀南指出,事实上「十九大报告并没有更硬,但是软的却更软,武力统一没有提出来,时间表没有提出来。」洪耀南认为,对中国人来讲,现在内部问题可能是大于外部问题。那我想对两岸,问题都是一样。台湾目前两岸问题不是我们优先处理的,我们理想是这样子,我们内部的改革可能优先一点。所以维持现状现在是变成大陆和台湾目前可能最大的共识,我们都认为应该是维持现状,包括我想美国日本包括新加坡都讲过,维持现状可能是国际的最大共识。

那过去中共在对台统战中用了很多方法,比如说用血缘用历史来进行统战,国共内战的历史的延续等等。那慢慢的我们民进党人就认为,两岸问题应该摆在国际上。从中共的佈局也能看到,刘结一来了之后,也是把台湾问题变得国际化。「所以民进党必须这样主张,台湾问题不是两岸问题,应该是国际问题,我想这个部分跟习近平的步调会比较接近一点。」

对两岸两个领导人的表现和呼吁,应该是朝着比较正面的方向去解读,这是洪耀南对未来两岸关係不那麽悲观的理由。不过,洪耀南也有担心和忧虑,北京对香港的民主制度都没办法容忍,就是说对普世价值人权民主,没有半点怜悯之心,不用太期待说中国大陆未来会走向民主改革,短期内是不会看到了。

台湾资深媒体人陈敏凤觉得,习近平十九大讲出来他最柔和的态度,尊重生活制度啊等等,这个话听起来比以前悦耳多了。十九大之后,台湾媒体突然就没有声音了。其实,这些过去在交流的时候也讲过,很多讲话要引导言论的方向,十九大局势没有明朗前,话都是宁左勿右,都非常强硬,大家都是非常紧张,连武统时间表都出来了。「现在看来也不是那回事,可是这只是暂时的,在那之前,当然最近流行两岸一家亲,可是在两岸一家亲之前,所以中共对于台湾的所有的调子都是强硬的。说台湾人背叛祖国这样,那我就会说你把台湾人打成十恶不赦的同胞,那你要怎麽去统一呢?」

要考虑2000多万人的意见

陈敏凤指出,习近平十九大讲这番话让台湾人民没有觉得那麽刺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机会。她认为中国大陆会在11月中开放交流,国民党的学者代表能够去大陆交流,「这显然是十九大之后习近平要走一个开放的路线。双方坐下来谈新模式跟新共识我觉得还很早,可是,延续十九大气氛,去做两岸之间的恢复对话是一个好的时机。」

民进党前副秘书长、台湾前立法委员李俊毅认为,两岸问题对所有民进党的党公职来讲,都是一个必须要去面对的问题。民进党在野的时候也因为两岸问题怎麽样去突破,大家都有共识,希望得到选民的支持,重回执政,两岸议题是其中最大的挑战。李俊毅强调两岸存在的差异性,在处理两岸问题上的困难,这个似乎还没有完全得到一个解答。中国人口众多,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少数人可以说了算,但台湾虽然只有两千多万人,但是你就要考虑到两千多万个意见。「这是两个不一样的世界,两个不一样的社会,所以两个不一样的社会要处理一个共同的问题,他要怎麽样去架构一个顺畅的平衡的处理过程,比如说一个大家都还可以接受的共识,我觉得这个部分还没有那麽明显,所以大家应该在这里多下一点工夫。」(详见专访李俊毅)

谈到两岸问题,林宜正一直阐述他的一个观点,民进党比国民党更有机会解决两岸的问题。林宜正说,很多人有这样的共识,那不管是蓝营的朋友,甚至北京的朋友。他认为,其核心的关键问题,就是由民进党代表台湾人民,跟中国大陆来谈,两岸问题要架构在什麽样的关係体系下来互动,这个是很重要的基础。

林宜正手机里有很多群组,「我的群组里面有最最深绿的人,他们视蔡英文为台独的叛徒。所以北京可能不理解,就是蔡英文在主政之后提出维持现状,需要承受多大的、来自于深绿支持者的压力。我希望今天这样的一个座谈,让这个声音有机会传达给北京涉台的相关朋友。让他们可以听到看到,蔡英文其实是背负很大的压力,这个是她选票很重要的基础,她愿意去承受这样的一个风险。」

北京并不愿意维持目前现状

中共十九大10月24日闭幕,台国安局26日向立法院提出的报告指出,两岸持续中断官方对话,将增加误判、误解风险,并表示中共未关上两岸复谈大门,但谈判前提条件未有让步。

儘管有绿营人士认为,两岸僵局是最好的维持现状状态,北京却并不愿意如此的维持现状。继大陆向台湾的空服人员和教师、教授们招手,要招1000名教师到大陆工作。十九大刚结束,国台办又宣佈,开放律师业务给台湾的法律工作者。给台湾民众国民待遇的议桉也接近完善中。

不可否认的是,大陆工作的薪酬条件要比台湾好很多,幅员辽阔的大陆,要消化台湾几百甚至上千万专业人士还是有这个能力的。台湾开始担心,未来大陆如果向更多的专业人士开放,台湾的人才,会不会被掏空?台湾会不会由此空心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6-3 20:06 , Processed in 0.05883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