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粮食国际贸易和性质的历史分析(下)

[复制链接]

2790

主题

3436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971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20: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3、粮食出口着眼于充分实现其市场价值,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1995年实行 “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后,中国粮食产量取得持续增长,国内粮食供大于求,出现了第三次“卖粮难”现象。农民收入自1998年以后持续下降,严重影响了粮食主产区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为此,国家出台农产品出口优惠政策和措施,并为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政策优惠和技术指导,使农民生产在国内外市场上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以便为国内剩余粮食找到实现市场价值的出路,增加农民收入。可见,此期中国粮食国际贸易还具有着眼于为农民生产的粮食实现市场价值,增加农民种植粮食的收入的性质。
五、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有进有出
    长期以来,中国加工专用小麦短缺,主要依靠进口。1997年以来,各小麦主产区引进推广优质专用小麦,2001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9000万亩,占当年全国小麦种植总面积的1/4。优质小麦品种的发展和商品率的提高,改善了国内市场供应,替代了部分进口,使中国小麦进口量逐年减少。1995-1996年平均每年进口小麦995万吨,1999年和2000年两年中国只进口了小麦132万吨。中国小麦主产区的流向将减少国内省份的调入,增加向西部地区的流入量。同时,小麦已经并将出现一个逐步增加的国外流向。
    2000年中国大米出口总量仅占总产量的2%多,2001年l-7月份,中国大米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76万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大米品质低劣和加工水平较低等,导致大米在质量上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加入WTO后,国际粮食价格能够较为充分地传递到中国市场。泰国大米生产成本低于中国,更低于广东,具有较强的价格及品质优势,关税降到1%有利于泰国大米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市场。
    2005年中国农产品关税水平将降至15.35%,而世界农产品关税平均水平为62%,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同时,国内粮食供给缺口在一个阶段内还会存在,所以,粮食进大于出的局面也将持续一个时期。
    加入WTO后,粮食国际贸易对中国粮食流动格局的影响在流量上表现为粮食产销区之间的区域流通数量将不断扩大;在流向上表现为东南沿海省份及京津等大城市的进口数量增加。一方面适当增加东南沿海省份及京津等大城市的粮食进口,弥补国内粮食供给的不足,而且通过粮食国际贸易可以缓解国内交通的压力,降低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大米、玉米可以“南进北出”,“两头在外”。要适量增加北方粳米、玉米的出口及南方大米、玉米的进口。南方可以在适当进口优质大米(口粮)和玉米(饲料)的同时,增加大米出口;北方粳米、玉米可以扩大向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出口。可见,在WTO框架内的开放世界中,粮食有进有出,而且大进大出将会是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的一个长期发展趋势。这也意味着中国可以获得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最大利益,也更有效地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
    从历史上看,粮食禁运不仅受到进口国的反对,而且也受到出口国国内的反对。即使中国今后遭到粮食禁运,但中国进口的粮食主要是饲料粮,受到影响的只是人民的生活质量,可以通过缩减需求弹性来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而对中国口粮安全不能构成威胁。在此判断的基础上,中国多进口粮食,利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多出口肉类等其他粮食加工或转化食品,使中国变成食品出口大国。这对缓解中国巨大的耕地压力和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机会都是一个理想的办法。同时,通过原粮的进口和高附加值食品的出口还可以换取更多的外汇。
   (二)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中国粮食出口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成本和价格优势上,但正逐渐丧失这一优势。1983-1995年,国际农产品出口价格基本平稳,但中国国内农产品价格却增加了五、六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以上速度递增,除大米、部分杂粮以外,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的国内资源成本均高于国际市场。目前,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价格高于国际市场30%到50%。中国大米一直拥有比较优势,但优势正在逐步下降;而玉米和小麦呈现出明显的比较劣势,尤其是玉米的比较劣势逐步增强。

2790

主题

3436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971
沙发
发表于 2016-2-1 20: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贸易应建基于发挥比较优势之上。谷物等大宗农产品曾经是中国重要出口商品,但中国不具有玉米、小麦和大米等土地密集型的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现阶段中国要素禀赋的基本特征就是人均可耕地资源及资本资源短缺而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中国最具有出口优势的不是土地密集型产品的粮食而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中国粮食国际贸易在很多时候抑制了比较优势的发挥,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现在中国仍用70%以上的耕地来进行粮食生产,极大地限制了劳动力要素和资本投入多的其他农产品生产,并对出口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同时,对于低效率生产的粮食,国家又不得不采取保护政策,如保护价、最低收购价和补贴出口等。这一方面使财政为粮食背上了沉重负担,另一方面也制约了粮食进口,使利用国际资源弥补中国耕地资源不足的目标难以实现。粮食等土地密集型产品出口将趋于下降,在出口中的地位进一步削弱。这部分产品国内生产逐年减少并由进口弥补,成为中国加入WTO后受到冲击的主要对象,进口量可能在长期中有较大增长。因此,通过粮食国际贸易来调整产业结构,发挥比较优势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同时,在农业结构内部,对粮食和非粮食产品的生产和布局根据比较优势进行调整,也就是说,缩减粮食的生产,增加非粮食农产品的生产,对在宏观经济上扭转中国农产品贸易的逆差和在微观经济上增加农民收入来说,将是一个双赢的结果。程国强的测算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每年直接解决中国1600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因此,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也要用足用好WTO“绿箱补贴”和“黄箱补贴”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9]。
   (三)粮食生产和国际贸易转向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效率目标
    长期以来,中国粮食生产的取向以高产为主。但是,20多年来,在国际贸易中,尽管中国经济资本迅速增加,但所付出的自然资本代价惨重。中国每年一两千亿元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投入,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南水北调就是中国花费上千亿元的水利工程来调整南北方水资源的配置。东北黑土地经过近几十年毁灭性开发,水土流失严重。如果不加大东北地区的生态保护,几十年后它将变成 “北大漠”。因此,中国粮食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将转向可持续发展目标。
    其次,中国粮食国际贸易政策要进行调整和相机选择,应当侧重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农业资源,大胆而又谨慎地推进粮食自由贸易,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经济效率。一方面要适当扩大中国土地密集型粮食产品进口,另一方面大力促进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粮食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将逐步由平衡总量、调剂品种向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粮食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转变。
    中国粮食生产和国际贸易政策转向效率目标,并不意味着粮食生产要素的供给会逐步减少。工业化和城市化必然侵蚀部分农业用地。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粮食生产转向经济作物或牧业,不是减少耕地而是储备耕地。通过粮食政策转向效率目标,推动国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非但不会削弱中国粮食安全,反而有助于加强粮食安全。
   (四)国内外粮食市场互动
    通过广泛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使粮食产量保持稳定,粮食品质得到广泛提升,使得国际市场开始接受中国粮食。中国开始把自己生产的粮食拿到世界市场上去流通交易,同时开放自己的粮食市场。从长远看,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不可逆转,通过进口弥补国内粮食生产资源的不足,同时也出口部分优质粮食品种。从1996年开始,中国在部分农产品重点产区部署国际标准化示范区。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种植国际标准田、出口优质粮增加了收入。
    2003年1月,中国小麦出口达4.071万吨,开始成为东南亚地区越来越重要的小麦供应商。2月,全球权威的报价体系路透社硬质小麦出口报价单上列入了郑州小麦,并同时每日发布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期货价格。这不仅首次实现中国小麦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传统出口国小麦并列,而且把郑州小麦期货价格与美国芝加哥小麦期货价格并列。中国三大粮食品种小麦、稻谷和玉米都已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互动。建立有效的国内外粮食市场互动机制,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粮食品种和品质及数量的调剂。

2790

主题

3436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971
板凳
发表于 2016-2-1 20: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文献:
[1] 商业部当代中国粮食工作编辑部:《当代中国粮食工作史料》(内部发行),1989,P152、P156、P315。
[2]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P333。
[3] 同[1],P409-510,P520。
[4] Li Lianshen, Sino-Canadian Relations and The Grain Trade, MA  Paper, Carleton University, 1985, p.120.
[5] 李节传:《20世纪60年代中加小麦贸易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2),P89。
[6] 《不尽的思念》,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P239。
[7] 同[1],P434、P499-500。
[8] 同[1],P333、P469、P519。
[9] 张刚:《农产品贸易逆差达55亿美元,农业部表态用足补贴》,经济观察报,2005.2.20。

作者简介:瞿商(1965-),男,湖北浠水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武珞路114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联系电话:13454230436;027-61348004
E-mail:qus587899@yahoo.com.cn
后附:英文摘要与英文目录索引
A historic Analysis on Grain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its Character
QU     Shang
(College of Economics,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64  China)
Abstract:Export exceeded import of grain in 50,s in 20th century. And it,s character is get foreign exchange and machinery and push forward economic construction. Import exceeded export of grain in 60,s and 70,s. And it,s character is almsgiving life of people and get foreign exchange and sustain people revolution of the world. It would be also import exceeded export of grain from 80,s to the middle of 90,s. But it,s character is improved life of people and susta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djust industry structure. While it arises reversion since the middle of 90,s. Namely is export exceeded  import of grain. And it,s character will from restrain comparative advantage turn to bring into pla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dequately. We will also discuss the trend of grain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its character after entering WTO.
Key words:Grain, International Trade, Character, Trend
英文目录索引
A historic Analysis on Grain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its Character
一.International Trade of Grain and its Character in 50,s
(一)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f Grain in 50,s
(二)Character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f Grain in 50,s
二.International Trade of Grain and its Character in 60,s and 70,s
(一)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f Grain in 60,s and 70,s
(二)Character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f Grain in 60,s and 70,s
三.International Trade of Grain and its Character from 80,s to the Middle of 90,s
(一)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f Grai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from 1980 to 1996
(二)Character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f Grain from 1980 to 1996
四. International Trade of Grain and its Character since the Middle and Later of 90,s
(一)International Trade of Grain has arise reversion since the Middle and Later of 90,s
(二)Character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f Grain since the Middle and Later of 90,s
五.The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f Grain
(一)There be Import and Export in Grain Trade
(二)To Adjust Industry structure and To Pla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dequately
(三)Grain production and its International Trade will Turn to the Continually Developing Target and Efficiency Target
(四)Grain Market Intercommunion and Interaction i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5-31 19:23 , Processed in 0.06004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