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汉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粮食国际贸易和性质的历史分析(下)

[复制链接]

751

主题

1323

帖子

1万

积分

钻石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6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20: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粮食国际贸易和性质的历史分析(下)
   (二)1980-1996年粮食国际贸易的性质

    1、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和弥补国内巨大粮食供给缺口

    80年代以前,中国粮食供给缺口的解决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实行配给制把人民的生活水准降低到最低;二是借助于国际粮食市场,用进口粮食来弥补这种供给缺口或改善配给标准。后一种途径由于要受到有限的国家外汇储备制约和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的波动、及对粮食缺口数量的预测是否准确等因素影响,而不可能是完全足量及时的弥补。尽管如此,进口粮食仍然是解决这种供给缺口的基本途径。

    70年代末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起点的改革,其最初目的就是通过减少粮食征购基数,以缓解农村的粮食供给缺口,提高和改善农民生活。这使本来就已经存在的城市粮食供给缺口进一步扩大,这一缺口不得不要通过进口粮食的渠道来填补。1979年以来中国粮食进口大幅度上升,常年粮食进口量平均达到1267万吨,最高年份达2040(1995年)万吨,成为国际粮食市场上一个特别突出的“中国现象”。中国大量进口粮食就会带动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的急剧上升,而价格上升又会抑制中国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的积极性。反之则反是。但这种被动的粮食进口的“中国现象”显然不会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所愿意长期接受的,而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2、稳定和发展农村经济,支持国家工业化建设和经济发展

    推进工业化和促进经济发展一直是新中国经济政策和政治政策的首要目标。开放改革前,中国把出口粮食换汇换机器看成是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粮食成为创汇的主要来源。开放改革以来,在关注农业和粮食经济发展的同时,国家把由于减少粮食征购基数形成工业用粮和城镇居民口粮的供给缺口,通过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的办法加以解决。粮食进口缓解了国内紧张的粮食供求关系,为稳定和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这样做避免竭泽而渔,有利于农民进行农业扩大再生产,有利于发展农业和粮食经济。农业和粮食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为工业化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1986年当时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就指出,大量进口粮食的后果就是减少其他物资的进口,影响生产和建设的速度,否则周转库存大量减少,形成粮食市场紧张,对政治和经济形势的持续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在大量进口粮食的同时,国家又努力扩大有剩余的大米、玉米等粮食品种的出口,以减少大量进口粮食用汇。这是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经营理念的显著变化。当然,这种通过大量进口粮食来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受到国家外汇储备能力制约。

    3、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从经济效率的评判标准看,粮食经济效率应该表现为价值增加而不是产量增加,即粮食产量应是满足粮食市场供求均衡的产量。改革以来出现过多次“卖粮难”现象其实就是产量增加而不是价值增加,也就是说,供给过剩的“卖粮难”具有与粮食短缺现象相同的低效率。不为市场所承认的粮食无法实现其价值,促使拥有粮食生产自主权的农民不得不进行微观生产的调整。另一方面,卖粮难问题使政府也不得不付出代价,对农民的粮食生产方向和数量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对粮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这样,在经济转轨时期,政府和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民都在根据市场来对粮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提高粮食经济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种粮食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描述:一是在粮食产业结构内部进行调整,即在粮食品种播种面积上进行合理分配;二是在农业产业结构内部进行调整。即在粮食产业内部粮食品种间和农业产业内部粮食产业与非粮食产业间进行播种面积的合理分配。1981年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今后若干年继续保持一定数量的粮食进口,以使各级地方政府能够在粮食供求平衡的条件下,逐步而有计划地调整农业经济内部失调的比例关系和状况。粮食国际贸易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较为宽松的条件,而其表现之一就是扩大了这一时期粮食出口品种。

    80年代以来粮食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经济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各个方面,有利于改革。从必要性的另外一个方面来说,70年代末确定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对外开放主要是采取区域性试点开放形式,东南沿海地区成为这种区域性试点开放的重要地区,然后分阶段、分层次地扩大对外开放。这种对外开放战略导致中国经济呈现非均衡发展局面,其结果之一就是进一步地使粮食在产业内和产业间及地区间呈现层次不一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成为提高中国资源配置效率的依据,推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粮食在地区内和地区间及国家间的流动和交换更加必要和频繁。

  4、促进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的逐步形成

    计划经济时期,国内的粮食价格并的不反映粮食生产的资源成本,也不反映国内粮食供求关系。官定汇率不能建立起有效的国内外粮食价格的比较机制,也不进行国内外粮食价格比较。1987年中国进出口粮食在内外贸部门间由拨交制改为代理制,国内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逐渐由政府定价过渡到市场定价,粮食价格日益反映着国内外市场的粮食供求关系。粮食国际贸易逐步起着调节国内粮食供求关系的作用,并对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的形成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751

主题

1323

帖子

1万

积分

钻石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61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20: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90年代中后期以来粮食国际贸易及其性质

   (一)90年代中后期以来粮食国际贸易形势逆转
    1949-2003年的57年中,1961-1985年和1987-1993年,中国是粮食连续净进口。只有50年代和1997年以后共23年是粮食连续净出口。
    1997年后中国大米和玉米出口仍然维持着此前的良好势头。但小麦、大豆进口与此前相比则是形势逆转,使粮食国际贸易表现为整体上的逆转态势,从粮食连续净进口转变为粮食连续净出口。这一逆转态势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国内粮食供大于求,中国减少或基本停止了国内供大于求产品的进口(如小麦和玉米),增加了国内需求旺盛产品的进口(如大豆和大麦),增加了国内供大于求产品的出口(如玉米和大米)。中国粮食流动由“北粮南运”演变为“北粮南运”与“南进北出”并存的格局。
1997年以来粮食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改变了中国一直是大米和大豆重要出口国的面貌,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小麦出口在粮食出口中比重不断上升,并占有相当比重。1997-1999年大米分别净出口61万吨、351万吨和253万吨,玉米分别净出口661万吨、444万吨和423万吨。小麦也由长期净进口大户转变为净进口量逐年急剧减少。1995-1999年小麦净进口量分别为1157万吨、831万吨、186万吨、149万吨和45万吨。而1995-1997年中国出口小麦分别占出口粮食的12.15%、46.53%和6.29%。
    粮食进口方面最显著的变化是小麦进口量和比重都急剧下降。1997年进口小麦占进口粮食比重进一步下降为27.38%。1998-2003年最低年份小麦进口量不足50万吨,只有最高进口年份的3%。同时,大豆进口量急剧上升,取代了此前小麦在粮食进口中的主导地位。从1996年开始,大豆由净出口变成净进口,1995-1997年大豆进口量分别为29万吨、111万吨和273万吨,分别占当年粮食进口1.39%、9.25%和39.57%。2001年和2002年大豆进口量急剧上升到1394万吨和1132万吨。
    2000年粮食进出口双双大幅度增长,且是净出口格局,主要特点是玉米、大米出口大幅度增加,大豆进口大幅度增加,大麦进口规模仍然较大。2000年中国玉米出口1047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1年中国谷物净出口532.5万吨。其中大米进出口分别为29.3万吨和187万吨,净出口157.7万吨;小麦进出口分别为73.9万吨和71.3万吨,净进口2.5万吨。玉米进出口分别为3.9万吨、600万吨,净出口596万吨。

表6  1997-2002年中国粮食国际贸易情况   单位:万吨


年份
出      口
进      口
净进出口
合计
其中
合计(不包括大豆)
其中
大豆
大米
玉米
大豆
小麦
大米
玉米
1997
834
94
662
19
417
186
33
280.1
+417
1998
888
374
469
17
388
149
24
25.1
319.7
+500
1999
738
271
431
20
339
45
17
7.0
431.7
+399
2000
1378
295
1047
21
315
88
24
1041.6
+1063
2001
1876
186
600
25
344
69
27
3.9
1394
+1532
2002
1394
199
1167
28
253
63
24
1132
+1141
合计
7108
1419
4376
130
2056
600
149
36
4599.1
+5052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历年),《中国统计年鉴2002、2003》。

751

主题

1323

帖子

1万

积分

钻石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615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20: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2年是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没有出现预期的粮食大规模进口现象。粮食进出口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大米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玉米出口猛增,进口很少;小麦进出口双双快速增加。2002年1—11月中国累计出口粮食1252万吨,进口253万吨,粮食净出口999万吨,增幅110%。由于国家免征大宗谷物铁路建设基金以及玉米出口增值税零税率的政策效应和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等原因,中国玉米出口报价较低,增强了出口竞争力,出口大幅度增长。其次是大米出口小幅增长。大米品质不高、加工水平低等原因制约了中国大米出口。在进口粮食中,小麦进口回复到增长,主要原因是国内部分小麦品种、质量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如2002年1-7月累计进口硬粒小麦42.5万吨,占小麦进口总量的87.6%。同时,此前中国出口的春小麦主要是以较低价格出口到韩国等周边国家作为饲料并且储存时间比较长的陈麦。由于中国积极推广种植优质小麦,2002年中粮集团开辟了河南、黑龙江及江苏三个小麦出口基地,形成小麦出口新西兰、东南亚并辐射南北美洲等市场的新局面。2002年11月中国第一船5000吨河南冬小麦装船运往印度尼西亚。这是自1949年以来磨粉食用小麦首次出口,新中国首次成为小麦净出口国。
    但从进出口贸易值来看,2002年中国粮食出口额17.89亿美元,进口额26.8亿美元,逆差8.91亿美元,同比减少10.11亿美元和53%。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出口陈粮和低价值粮比重较大,而进口高价值粮比重较大。
   (二)90年代中后期以来粮食国际贸易的性质
    1997年后中国粮食国际贸易形势逆转与50年代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主要体现为:
    1、粮食国际贸易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从抑制比较优势到发挥比较优势
    1995年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从当时粮食安全和政治稳定的角度来说,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它是以中国并不丰富的土地资源超强度利用为代价的。它抑制比较优势的发挥,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因为粮食是土地资源密集型产品,粮食生产不仅有国内地区间比较优势的区别,而且在国际上更不具有比较优势。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却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当然不利于中国比较优势的发挥。这种政策还很容易形成粮食封锁的狭隘的地方主义。而一旦粮食供过于求,粮食价格下降,各地更是竞相对粮食进行低价倾销,并将这一倾销战延伸到国际市场,更是对比较优势发挥的严重抑制。这导致这一时期中国粮食呈现净出口,但农民收入却连年不断下降。
    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粮食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实行“种子工程”,大力推广优质粮的种植,提高了粮食质量,增加了出口粮食品种。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中国粮食国际贸易。同时,通过对“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内容的充实和改进,使新世纪“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具有全新的内容,也更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
    2、粮食进口主要是满足国内人民生活日益多样化需求
    1997年以来,国内粮食供过于求,国内人民增加了对优质粮食消费的选择机会。中国进口粮食主要是满足国内人民对生活多样化的需求。首先,南方逐步增加从泰国等国进口大米(香米)的数量主要就是为了满足国内人民对优质大米的消费需求,尤其是广东、福建两省。这主要是因为,南方在开放过程中的先发优势增加了人民提高生活质量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南方尽管是中国大米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但所生产的大米主要是籼米,口感很差。其次,南方进口玉米也并不是用于口粮而是用作饲料粮。此前南方加工的玉米多是从东北长途运输过来的,运费高昂,损耗很大,而且结算手续繁琐。而进口玉米水分低,杂质少,非常适合于加工,深受南方粮食加工商的欢迎;所以,南方玉米加工商大多愿意使用进口玉米。第三,此期进口小麦主要是弥补国内生产缺乏的加工专用小麦,也不是用做口粮消费。第四,大豆和大麦进口数量急增也基本是这样的原因。上述进口粮食的用途除大米是直接用做口粮消费外,其他都是间接用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肉类消费和加工食品消费,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生活多样化的需求。此外,不包括大豆在内的中国粮食国际贸易是出口大于进口,但是,如果把大豆进口包括在内,那么,1997年以来中国粮食进出口基本上是平衡的。而进口大豆的主要用途就是炼油,这也是为了满足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生活消费质量提高的要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汉山网    

GMT-5, 2024-5-31 18:52 , Processed in 0.06169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