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山

标题: 纽约时报:人质危机、贸易战:那些针锋相对的时刻 [打印本页]

作者: 华盛顿人    时间: 2018-7-29 08:47
标题: 纽约时报:人质危机、贸易战:那些针锋相对的时刻
本帖最后由 华盛顿人 于 2018-7-29 08:50 编辑

AMY CHANG CHIEN, BEN HUBL   2018年7月27日  纽约时报中文网
曲桦与儿子少帆。她的丈夫王夕越在伊朗沦为人质。 ADAM FERGUS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关键词:tit for tat 以牙还牙、针锋相对


时报本周的长篇报道《德黑兰之囚:普林斯顿华裔学者妻​​子的救夫之路》介绍了华裔学者王夕越赴伊朗从事研究,却被控间谍罪,在伊朗狱中服刑的案件。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在谈及王夕越案件时表示,自己对司法事务没有管辖权力,但美国和盟国确实因同制裁相关的指控拘留了一些伊朗人,他说:“我不想说这是针锋相对的……


I’m not saying that it’s tit for tat. ...


扎里夫使用的tit for tat一词指是两国间因为人质问题而造成的紧张关系。在新闻报道中,tit for tat常被用来形容两个国家、人物之间针锋相对的情况,如中美贸易战爆发前夕,两国僵持不下、一触即发的紧张情势就是tit-for-tat的展现。时报记者在《美防长四年来首次访华,将与习近平会面》一文中写道:


最近几周,特朗普威胁要全面加征关税,中国也做出了针锋相对的反应,让人担心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会爆发全面的贸易战。


In recent weeks, Mr. Trump’s threats of sweeping tariffs, and China’s tit-for-tat responses, have raised fears of an all-out trade war between the world’s two largest economies.


又如《中国官方媒体猛烈抨击特朗普政府》一文中提到:


中国的其他宣传渠道也对美国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决定使用了类似的严厉措辞。美国的做法马上引起了北京的反应,北京表示将以牙还牙。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on Friday escalated a trade war between the world’s two largest economies, moving ahead with tariffs on $50 billion of Chinese goods and provoking an immediate tit-for-tat response from Beijing.

tit for tat指的是一个人在回应他人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时做出的报复行为,也是一个被应用在博弈论(game theory)的重复囚徒困境(reiterated prisoner's dilemma)中的策略。


至于为什么会使用“tit”和“tat”这两个字呢?根据The Phrase Finder网站上的解释,tit for tat可能是"this for that"的另一种说法。在中世纪,对于拼写与发音的不在意可能会产生“tip”、“tap”、“tit” 或“tat”等不同的用法。


除了美伊之间的人质危机、中美间的贸易战,你还想到哪些tit for tat的案例?欢迎来信或留言告诉我们。也欢迎对“每日一词”这个栏目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的读者信箱地址是:cn.letters@nytimes.com







欢迎光临 汉山 (http://s541722682.onlinehome.u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