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辣辣 发表于 2016-4-23 18:49:05

亚特兰大——见证南北战争的惨烈

(2011-09-21 17:40:20)   jinmin


  到达亚特兰大之前,我们曾途经乔治亚州的肯纳索山(Kennsaw Mountain),此处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著名的战场,目前也被定为国家公园(National Battefield Park)


  http://s3.sinaimg.cn/bmiddle/48d2b6adtad70626fb222&690


  肯纳索山战场纪念馆前


  说老实话,当我们的汽车进入肯塔基州,大家兴致勃勃地到公路边的信息中心抱回各种旅游手册后,我已恍然大悟: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涉及的地域相当广,何止南方几个州。打开有关遗址分布图,只见南北战争的战场、纪念碑、公墓、博物馆和公园等,密密麻麻地遍及南北十七、八个州。


  关于肯纳索山之战,我肯定也是孤陋寡闻了。女儿力挺此国家公园,并介绍南军在此地打了大胜仗。眼前是一片大草坪,有人扮演北军,在大炮前点发“炮弹”;还有一纪念馆,展示各种图片。肯纳索山之战的真正战场在山上,我们没去。匆匆翻阅了旅游手册后,我说:北军攻克了肯纳索山之后,直驱亚特兰大,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女儿急忙申辩:“NO,是南军取胜”。谁也说服不了谁,争论暂时搁浅。


  回国以后,又上网研究一番,事实原来如此:


  1864年5月,在南军势力已大大削弱之际,北军(Union,联邦军)的谢尔曼将军(Gen.william T.Sherman)奉命向南军进攻,欲夺下南方的铁路中枢和补给要站亚特兰大。战役开始之际,谢尔曼大约有十万军力、254门火炮,南军(Confederate,邦联军)将领约翰斯顿将军(Gen.Joseph E.Johnston)拥有约六万五千军力、187门加农炮,北军处于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但是,在6月27日这一天,当北军对肯纳索山上的南军防线发动猛攻后,南军顽强御敌,双方展开肉博战,结果是北军承受重大伤亡,无功而返,即南军取胜,4,000 名伤亡者中,北军占3,000余人。也就是说,对这一天来点评,女儿的说法是对的。


  但是,三个月后,由于南军换了统帅,战术不行,谢尔曼将军的北军很快用炮火彻底摧毁了亚特兰大。历史是这样记录的, 1864年9月1日,联邦军即北军取胜,占领了亚特兰大。12,140 名伤亡者中,南军占 8,499人。亚特兰大之役是南北战争的决定性战役,1865年,内战结束,南方的独立企图彻底破灭,全美国的400万黑人从此摆脱了奴隶制的枷锁。


  http://s15.sinaimg.cn/bmiddle/48d2b6adtad70669af82e&690


  http://s2.sinaimg.cn/bmiddle/48d2b6adtad70682f7151&690


  天鹅居


  http://s8.sinaimg.cn/bmiddle/48d2b6adtad7076760dd7&690


  天鹅居楼梯厅


  我们到亚特兰大的第二天,为参观天鹅居(我以为是农奴主豪宅),一家人走进了亚特兰大历史中心,撞见了一有关南北战争的展览——“Turning point ,The American Civil War",整个展览包括南北两军的军服和武器等实物、双方将领和一些实景照片、北军的战役部署、以及反映内战给妇女和市民带来苦难的模拟场景等。虽然展览肯定了南北战争结局对美国发展的积极影响,但不少统计数字流露了一种悲凉之情。对最怕死的美国人来说,这些数字是非常触目惊心的——四年内战期间,南北两方共有67万人被夺去生命,留下20万寡妇。




  http://s8.sinaimg.cn/bmiddle/48d2b6adtad707e3ac217&690


  http://s8.sinaimg.cn/bmiddle/48d2b6adtad7080290417&690


   有关南北战争的展览


   再看看亚特兰大市容吧,基本是一个以高层建筑为城市符号的现代都市,一些红砖白柱的英式维多利亚风格的小楼应属近代仿旧之作。想想1864年9月的那些可怕日子,北军头领谢尔曼将军成了“疯狂的屠夫”,为教训南方人,让他们永远不再敢有独立的念头;为对肯纳索山6,27那天的败仗狠狠地出一口恶气;他下令士兵们放火烧毁美丽的亚特兰大市,根本不顾城内不愿离开家园的居民的生命和安全。


  我原以为亚特兰大多少会保留一些农奴主的豪宅和庄园,让我有机会“触景生情”,感受一下“飘”的原创者心结。女儿一句话:”妈,那个亚特兰大早给烧光了“,让我真为自己对美国历史的“无知”很不好意思了!如同当年白种人征服印地安人的血泪史,南北战争带给亚特兰大也是一片焦土。


  

小辣辣 发表于 2016-4-23 18:49:46

那么,绿林环抱的意式豪宅“天鹅居”(Swan house)是怎么会事?它是亚特兰大1964年大火的幸存建筑吗?,抱着好奇心,我们穿过历史中心后的一片树林,来到这一度被称为亚特兰大“地标”的颇有欧洲古典建筑风范的灰色三层楼房前,只见它背对山坡,后门前有四根浑圆的罗马柱,确实有那么点没落贵族的“范”。山坡上的树木如此茂盛,让我双眼直淌眼泪,大概是一种过敏症。当我们随讲解员步入有黑白大理石地砖,明亮而讲究的楼梯厅时,一切迎刃而解——这绝不是南方农奴主的宅子,应属近代建筑。

  原来它的主人是爱得华.哈密尔顿.伊曼(Edward.Hamilton.Inman)和他的太太埃米莉.麦克道格尔德.伊曼(Emilt.MacDougald.Inman),爱得华得益于其全球最大棉花经销商的父亲,用几千美元购地,花了10万美元精心装修,于1928年建成这个“天鹅居”。因埃米莉酷爱天鹅,无论墙上图案、窗上铁艺、或房间内的摆设,总有天鹅的身影,人们才有此取名。

  “天鹅居”确实有实力,客厅、图书馆和阳光房等,到处有从欧洲淘来的17-18世纪的油画、家具和古董。由正门往外看,喷泉水花沿石梯层层泻下,直指坡底。

  反过来说,与欧洲比较,不算奢侈的“天鹅居”,在亚特兰大这么吸引眼球;只能说明1928年的亚特兰大经济还没走出内战的阴影——事隔64年了!

  同样,“飘”(Gone with the wind)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的故居与博物馆(979 Crescent Avenue 公寓的1号房),也是建于南北战争之后,即1899年。米切尔1900年诞生于亚特兰大,小时候住在母亲家族的房子——1850年建成,位于市区以东的杰克逊高地。1912年全家搬到桃树街(Peachtree Street)一栋带殖民地时代风格的有白色圆柱的房子居住。米切尔的父亲于1933-1936年曾任亚特兰大历史研究会的会长,米切尔的母亲从小也给她讲了很多南北战争的故事,这样,满脑子都是故事的米切尔,后来写出“飘”就不足为怪了。

  http://s5.sinaimg.cn/bmiddle/48d2b6adtad70859f5504&690

  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的故居

  http://s4.sinaimg.cn/bmiddle/48d2b6adtad708a19af93&690

  年轻的玛格丽特.米切尔,还真有点“郝思嘉”的外貌

  今天的Crescent Avenue 公寓是经过多次修复的,带有白色廊柱阳台的红砖房,具有明显的南方特征。这栋公寓住了10家人,看来,成年后两次结婚的米切尔并不富裕,两间小房间就是她的天下;但那铺着松软棉垫的大飘窗窗台,以及一屋子的怀旧情调,常常就是小说“飘”主人翁斯嘉丽出场前的“闺房”。

  http://s15.sinaimg.cn/bmiddle/48d2b6adtad7098a26f3e&690

  http://s1.sinaimg.cn/bmiddle/48d2b6adtad709d52c540&690

  那铺着松软棉垫的大飘窗窗台,是米切尔的最爱

  我们在亚特兰大参观的最后一个与南北战争有关的景点就是石头山公园,此石头山是一整块大石块,占地3300英亩。高高石壁上有南方军总司令李将军、南方邦联总统戴维斯与杰克逊将军(Roberte Lee,Jefferson Davis,Thomas Stonewall Jakson)3人的大型浮雕,它体现了一种美国精神:胜方宽容,败方“虽败犹荣”。这天恰是美国独立日7月4日,石头山公园人山人海,都是等着看烟花的。就好像我住在颐和园附近,对清宫遗迹常常“熟视无睹”,这天的亚特兰大人,有几个会像我那样关心南北战争?

  http://s6.sinaimg.cn/bmiddle/48d2b6adtad70a52f6285&69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亚特兰大——见证南北战争的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