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人 发表于 2016-4-22 13:50:06

南朝齐代出现了“永明体” 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扬子晚报杨民仆2016-04-21 15:54




  [摘要]他们把四声融入到诗歌中,四声就是“平上去入”,一首诗,哪里该用“平”声字,哪里该用“上”声字,都有讲究,同时规定了八种必须避免的毛病。这样的诗朗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和谐。


  南齐的第二任皇帝齐武帝萧赜(zé)是个让人捉摸不定的领导人,别的皇帝盖棺论定,或者说好、或者说坏,最多语言表达不同,但意思八九不离十。对他的评价却很离奇,南方人把他捧上了天,北方人把他贬得一文不值,那么这个“两面派”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53/137/2056/133726388.jpg


  玄武湖梁洲上的闻鸡亭,与萧赜有关。


  他个人有勇能谋


  如果看“外形”,他很像“瘦了一圈”的宋文帝刘义隆。


  1、南齐总共24年,齐武帝萧赜在位时间恰好是一半;宋60年,宋文帝占的比例一样;


  2、宋文帝有“元嘉之治”,齐武帝则有“永明(萧赜在位时的年号)之治”;


  3、两人都生活节俭,萧赜更是个“吝啬鬼”。在任期间不搞形象工程,住的是老宫殿,用的旧家具,吃饭穿衣都不讲究,珠宝玉器、绫罗绸缎,宫中根本找不到。


  但如果让两个人表演“才艺秀”,就有明显区别了。


  文帝刘义隆拿手好戏是舞文弄墨、吟诗作赋,只会遥控指挥,自己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萧赜却当过“游击队长”、做过一方统帅,和敌人真刀真枪实干过。


  他26岁那一年,正碰上刘子勋和明帝刘彧争夺天下,他是个“七品芝麻官”,属于刘彧的人。但倒霉的是,人在刘子勋的地盘上,被抓起来送进大牢。萧赜的几十个族人和门客把他救了出来,还没跑多远,刘子勋部下有几百人追杀过来。萧赜毫不畏惧,拼死力战,杀掉对手100多人,其他士兵都吓跑了。但苦日子还没有结束,敌军把他们重重包围,萧赜躲到了丛林里,长期坚持游击战争,最后扩充成一支3000多人的“敌后武工队”,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刘子勋特别恼火,组织军队多次围剿,全部失败。后来刘子勋的兵一听到萧赜来了,就弃城逃跑。


  当年他父亲萧道成和沈攸之翻脸前,萧赜就领兵抢先占据重要关口,以防沈攸之。萧道成一听,大喜说:真不愧是我的儿子!


  萧赜治军特别严格,不许拿群众一针一线。有一支军队不遵守纪律,抢了百姓粮食,他下令把部队负责人就地处决。因此,他在位期间,军民鱼水情,亲如一家人。


  萧赜特别喜欢打猎,经常深夜出宫,一直到凌晨才回来。每次他经过玄武湖的时候,天刚刚破晓,鸡啼声正好传到这里。因此他在这里建了一座闻鸡亭。如今在玄武湖梁洲的北端,建了一座亭子以示纪念。


  与兄弟们和睦相处


  萧道成的临终遗言还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因此萧颐对整个家族非常友好,仅有一次例外。


  他的第四个儿子叫萧子响,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勇猛有力又胆大妄为,居然私制了龙袍,还打算向少数民族购买军火。


  萧赜派了8个人去调查这件事。萧子响把他们全杀了,给建康打了一份报告说:这几个人不出示诏书,我怀疑是假冒的。


  萧赜大怒:你是先斩后奏啊,把我还放在眼里了。


  随即派兵出征荆州,萧子响又和政府军对抗。萧颐愤怒之极,又派大将萧承之率援兵西上,萧子响这才怕了,愿意向父皇请罪。


  但他根本就没有到建康申诉的机会,就被萧承之杀了。临死前萧子响写了一封信,为自己申冤,萧赜看到后扔到一边。很久以后,萧赜在华林园游赏,看见一只猿猴跌跌撞撞,不住地悲号哀鸣,问左右:这只猴子怎么了?左右答:它的孩子前天从悬崖上摔下去死了。


  萧赜一下子想起了萧子响,忍不住泪流满面。


  有一次萧赜和弟弟萧晔(萧道成的第五个儿子)一起吃饭,萧晔不小心帽子掉下来,上面的冠毛插进菜盘的骨肉中。萧赜笑着说:好端端的冠毛被骨肉弄脏了,真是可惜。


  萧晔答:陛下只知道爱惜皮毛,而不知道爱惜骨肉,岂不是本末倒置吗?


  萧赜听了惭愧不已,从此,再没有对亲人下手。


  他在任期间,对北方没有大的战事,南方也比较和平,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所以《南齐书》评价:“永明之世十许年中,百姓无鸡鸣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


  但非常奇怪的是,最受他信任的几个大臣是茹法亮、吕文显等,不仅是奸邪小人,而且是巨贪,都是《倖臣传》中的人物。全国上下,贪污成风,百姓的生活依然很苦,因为天下太平,所以如大雪一样覆盖了荒凉的山庄、横行的官吏、贫苦的百姓。北方人很看不起萧赜,《魏书》中评价他:“德政不理,徭役滋剧;内无股肱之助,外有怨叛之民。”




新鲜人 发表于 2016-4-22 13:50:28

  诗不再依附于音乐

  这12年间,文学上却石破天惊,那就是“永明体”的横空出世。

  萧赜的第二个儿子叫萧子良,喜欢结交宾客,其中以范云、萧琛、任昉、王融、萧衍、谢朓、沈约、陆倕最有名,时称“八友”。他们在一起最多的娱乐活动是写诗。在此之前,诗和音乐水乳交融,如同现在的歌曲,都是能唱出来,所以称为“诗歌”。

  沈约等人就琢磨:文字有本身的魅力,离开了音乐一样光彩照人,完全可以自立门户。但是如果没有了节奏,读起来不顺,诘屈聱牙,那肯定流传不广。怎么样解决这个矛盾呢?

  他们把四声融入到诗歌中,四声就是“平上去入”,一首诗,哪里该用“平”声字,哪里该用“上”声字,都有讲究,同时规定了八种必须避免的毛病。这样的诗朗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和谐,虽然不符合乐律,但和音乐美异曲同工。

  这种新体诗的形式史称“永明体”,这也是格律诗讲究“平平仄仄”的源头,唐诗就是站在“永明体”的肩膀上才走向灿烂辉煌。

  沈约的祖父是宋初名将沈林子,父亲沈璞,是盱眙保卫战中的主帅。沈约左眼有两个瞳仁,聪明过人,他从小丧父,但一直刻苦学习。母亲担心他学得太晚,总是偷偷减少灯油,好让他早点休息。

  沈约是个高产作家,代表作是《宋书》,其他的大多亡佚了,他是“永明体”理论的先驱者,但诗的名作比较少。

  当时最有成就,万人瞩目的偶像是谢眺,他是谢晦的堂侄,在历史上,谢灵运和他并称“大小谢”。谢眺传诵千古的名句有:“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寥寥几句,一个忧郁的诗人身影就隐约可见,一幅优美的画就浮现在你眼前。唐代的李白、杜甫都是他的忠实“粉丝”。

  沈约称谢眺的诗是:“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永明体”的特点如果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就是谢眺的一句话:“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南方人过着太平的生活,凑巧的是,北方人也在唱“今天是个好日子”,这是一个厉害女人的杰作。(文/杨民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朝齐代出现了“永明体” 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