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标 发表于 2016-1-27 15:04:30

当女性走上复仇之路

在看过许多别人为施剑翘撰写的回忆文章后,你能感受到的,绝对不是女杰为父报仇的酣畅淋漓,反而是一种不能言明的沉重。人们常常感叹十年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但如果这十年你朝思暮想的只有一件事,甚至到了只为这一件事而活的程度,那日子真是很长的。

  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和太阳神阿波罗一个帮助特洛伊人放牧牛群,一个帮助他们修筑城墙,事成后国王非但没有报酬,还威胁并驱逐他们,他们因此与特洛伊城结仇。所谓诸神不可亵渎,体现的就是西方人对“尊严”的重视。这一点在日后中世纪的“骑士精神”中又被重复定义,麦尔维尔《白鲸记》中就曾有这样一句话:“即使太阳侮辱了我,我也要戳穿它。”
http://www.21ccom.net/uploadfile/2016/0127/20160127095440326.jpg
希腊神话中也有不少以复仇为主题的故事  而东方文化中的“复仇”视角则有很大不同。假如说西方的复仇事件,动机多来自于对个体价值和个体尊严的平反,中国古代的“侠肝义胆”,却是刨除个人利益的尽忠尽孝。亲仇、家仇、雪友——儒家思想中,“父之仇,不共戴天”,“不复仇,非子也”。个体的复仇情感,其实是深深植根于种族的集体无意识中。  但是“复仇”母题并不只有刀光剑影,反而集合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浪漫主义,特别是女性作为快意恩仇的角色,往往更具诗意。女性在复仇事件中体现出的智慧和决绝,也更受文学创作者的青睐。  侠女  “艳如桃李,冷如霜雪”的侠女是《聊斋志异》中经典的女性形象之一。与常规的聊斋狐女不同,侠女的角色设定大有突破传统局限的走向。金陵书生顾生家境贫困,而且家中有老母亲需要照料,所以他无意远游考取功名。侠女是顾生的邻居,状况比顾生还要艰难,因此顾生听从母亲的安排经常接济侠女一家,意在娶侠女为妻。侠女并不钟情顾生,态度十分冷漠,即使接受顾生的接济时,也表现的不卑不亢。但是接下来的故事却有了戏剧性的转折,侠女虽然对顾生“举止生硬”,却“欣然交欢”,还为顾生生下一个孩子。连顾生的母亲都笑道“异哉此女!聘之不可,而顾私于我儿。”http://www.21ccom.net/uploadfile/2016/0127/20160127095512933.jpg  其实侠女的举止正是中国古代“侠”文化中“有恩必报”原则的体现。顾生对侠女一家有恩,所以侠女决心为顾生延续后代以报恩。她对顾生并无情,但有义。对于侠士来说,义薄云天比男女之间的情爱重要得多。侠女不提感情,连和顾生的交欢都像是履行义务一般郑重:“苟且之行,不可以屡。当来,我自来,不当来,相强无益。”  聊斋侠女故事中,报恩是明线,复仇是暗线。侠女在母亲去世、为顾生生子后,终于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手刃仇人,这也为她“冷若冰霜”的态度作了交待——心中有大恨,的确没有心思耳鬓厮磨了。  侠女的故事之所以精彩,就在于蒲松龄将侠女刻画成一位恩仇必报、黑白分明的新女性,而不是简单为相公磨墨的软妹子。其实在侠女的故事正文中,一直将侠女称为“女“或“女郎”,到结尾判语一段,才赋名侠女。虽然只字未提,她的“侠”气却是贯穿全文,丝毫不输男子,也难怪胡金铨会在几百篇聊斋故事中选择侠女作为电影原型。  杭州少妇孙秀姑  童养媳孙秀姑的故事绝对不是《子不语》中最精彩的,但却是中国古代女性复仇的另一个典型套路:自杀复仇。故事说孙秀姑是杭州一位十六岁的少女,给李家做童养媳。李家老头带着儿子出门,只剩下秀姑和婆婆在家。同乡的恶霸名叫什么虎的看上了秀姑,万般献媚,派出自己的娈童勾引秀姑,都没有得逞。于是这个叫什么虎的就和仆人爬上秀姑家的屋顶,大跳淫舞,以此侮辱秀姑。古时候的女性果然思维是比较曲折的,因此准确无误的感受到了羞辱。秀姑和婆婆势单力薄,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自杀泄愤了。http://www.21ccom.net/uploadfile/2016/0127/20160127095545227.jpg  通常对人生的巨大失望会带来自杀的念头,但是作为复仇团体的无数中国古代女性,她们到死都没有对世界彻底失望,所以她们并不是一死了之,恰恰相反,她们是把死亡当做终极法宝。无论是窦娥的六月飘雪,还是霍小玉的我死之后必成厉鬼,都寄希望于上苍显灵,用自己的死亡换取公正。


夺标 发表于 2016-1-27 15:06:19

 施剑翘  她是《一代宗师》里宫二的人物原型,姜文也在多年前就买下了同名剧本的版权,准备投拍,女主周韵。但她同时也是搜狗输入法至今都不能自动识别的盲点名字之一,她就是为父报仇刺杀军阀孙传芳的施剑翘。  我们都知道,聊斋中的侠女多半是杜撰或者几百倍夸张后的形象,现实中的女性既没有什么机会习得一身绝世武功,更是从思想上就很难突破局限去伸张正义。因此当她们遭遇不公时,更多人会选择自杀。  中国女性的整体形象一直是温婉懦弱,即使到了近现代也是如此,但是在死这个终极命题上,却不知从哪里得来了莫大的集体勇气。可以说从古至今,贯穿中外,再没有比中国妇女更大规模的自杀性复仇事件了。http://www.21ccom.net/uploadfile/2016/0127/20160127095614836.jpg  施剑翘原名施谷兰,父亲施从滨在段祺瑞执政期间一直在山东任第一军军长。孙传芳领兵北上之际,意欲拉拢施从滨为倒戈内应,被施拒绝后设计将其俘虏。通常战争中不应加害已失去战斗能力的俘虏,孙传芳却在很短的时间内下令将施从滨斩首并暴尸示众。  十年以后施剑翘在法庭上这样说:“父亲如果战死在两军阵前,我不能拿孙传芳做仇人。他残杀俘虏,死后悬头,我才与他不同戴天。”  而这十年间,施剑翘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立志手刃仇人。她曾寄希望于堂兄,后者却在飞黄腾达之后不愿再提报仇之事,她也为了复仇下嫁给无论家室还是品学都不能与她相提并论的施靖公,生下两个儿子,后者却反悔了求婚时立志为她报仇的誓言。  在希望两次破灭后,施剑翘明白不能依靠别人。她写下这样一首诗:一再牺牲为父仇,年年不报使人愁。痴心愿望求人助,结果仍需自出头。  数番周折之后,1935年11月13日,施剑翘终于在天津居士林的佛堂开枪打死了孙传芳。她一人办妥了所有事情,甚至印了60多张传单,声明这番行动是为父报仇,署名都是“报仇女施剑翘”。就这样,民国最惊心动魄的女性复仇案件落下帷幕。后来,迫于各方压力,国民政府很快就特赦了施剑翘,她十年磨一剑为父报仇的故事也在一时间广为流传。http://www.21ccom.net/uploadfile/2016/0127/20160127095640559.jpg  施剑翘  但是在看过许多别人为施剑翘撰写的回忆文章后,你能感受到的,绝对不是女杰为父报仇的酣畅淋漓,反而是一种不能言明的沉重。人们常常感叹十年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但如果这十年你朝思暮想的只有一件事,甚至到了只为这一件事而活的程度,那日子真是很长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女性走上复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