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开梅 发表于 2020-8-23 20:58:47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经济转型,如何突破约束条件?

本帖最后由 寒冬开梅 于 2020-8-23 21:00 编辑

 胡月晓:提升企业家精神,是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前置条件。宏观的经济转型,必然是微观主体积极发挥主观能动创造性的过程。



https://thumbor.ftacademy.cn/unsafe/670x377/picture/6/000076126_piclink.jpg


  2020年8月23日 14:16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学术专家、研究员 胡月晓


  7月21日,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提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在经济面临大变局之际,唯有创新才能实现转型,而弘扬企业家精神正是实现创新发展的条件。


  1.中国经济增长约束条件的变化


  按照发展经济学理论和各国发展实践,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通常面临着三种约束:储蓄约束、外汇约束和技术约束。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约束条件会先后或同时,成为制约当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后的不用发展时期而言,按照通常的“十年一周期”阶段划分,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条件经历了以下变化。


  第一个十年周期阶段(1979-1988):储蓄约束。中国改革从农村起步,呼入一夜春风来,乡村经济迅速蓬勃起来,乡镇工业迅速繁荣起来。不过彼时城市改革尤其是金融系统的银行改革滞后,银行秉持先存后贷的经营理念;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正处“短缺时代”,到处资源限制,信贷资源意味着资源控制权,只能在以储蓄为前置条件下有限放开。全国提倡储蓄,呼吁全民节俭以存钱支援国家建设!实际上,这时期是储蓄缺口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按照国民经济平衡理论,储蓄=投资,没有储蓄就没有投资,储蓄约束实则是投资约束,这在短缺经济时代是必然的。


  第二个十年周期阶段(1989-1998):外汇约束。到了改革后的第2个周期时,外汇缺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外汇不足实际上早在第一个周期后半期就已呈现。经济刚开始起步时期,对国外设备等资本品的需求极高,彼时出口能力又不足,有限外汇不足以应付进口需求。从这个角度看,一国经济要顺利发展,改革(带来国内需求上升)和开放(引进国外资本)必须是同步和协调推进的,吸引外资是外汇缺口制约经济增长阶段的必然选择,甚至不惜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


  第三个十年周期阶段(1999-2008):技术约束。中国外贸发展,尤其是入世后对国际市场机会的较好利用,以及对外资的成功吸引,使得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外汇缺口”转变成了“外汇剩余”;金融改革使得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基本建立,储蓄缺口不再。此时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约束,转变为了技术约束,即相对于国内外市场,中国经济越来越需要升级其品质和产业,而自身对先进技术和更高等级产业的技术,储备和掌握不够,经济发展对技术的需求和技术供给间存在“缺口”,在经济工作中“腾龙换鸟”、“升级换代”等具有那个时代鲜明特色的提法开始出现。


  危机后的大变局时代(2009-):后技术约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日益复杂后,西方世界十多年仍未走出危机阴影,新兴市场动荡期增多。面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中国经济转型期的约束条件也发生过了变化,技术缺口仍然是主要约束条件,但其表现和转化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笔者称之为后技术约束。


  2.中国经济转型期的约束条件-企业家精神


  由于经济成长阶段和海内外宏观环境变化,2008年全球危机后中国经济 “十年一周期”的传统划分法不再适用,中国经济进入了较长时期的“底部徘徊”阶段,至今未能走出。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的转型时期,中国经济运行除了表现经济转型的界定特征(结构调整、增速换挡)外,还带有另一明显特征:投资增速的持续下行。从经济增长动力角度,消费型经济体一定是低增长的阶段,消费增长只有带来投资需求的提升,经济才能维持相对高速状态。


  在发展进程看,技术缺口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约束,在改革开放后第3个十年周期的后半程就已相当明显:普通制造业面临饱和,市场竞争越来越表现依靠规模优势的压价,而高新制造则面临明显技术约束。彼时全球正直信息技术大爆发初始期,中国也适时提出了工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但是,“911”以来的全球货币大扩张也影响到了中国,全球流动性在新世纪后进入了一个长期充盈状态,中国楼市在城镇化快速进程期的持续繁荣状态,使得中国投资在房地产的带动下,维持了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从而掩盖了技术约束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深层次影响,也使得技术约束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影响方式发生异化。


  技术约束又称资本吸收能力约束,是指由于缺乏必备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等各种软硬件条件,影响了资本集聚和生产率的提高,进而经济增长受损。技术是资本吸收中的主要限制条件,经济运行中只要克服技术障碍就是实现增长,这也是技术约束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然而在房地产成为经济主导产业延续时间过长的情况下,楼市发展成为决定经济短期运行状态的主要因素,而楼市的持续繁荣并不取决于技术约束,这就使得经济持续增长的矛盾发生了转移,高房价形成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在技术约束的基础上,又叠加了“企业家才能缺口”。中国当前经济持续增长面临的“后技术约束”,实为“企业家才能缺口下技术约束”!


  经济转型阶段要完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双重任务,显然只有创新发展模式才能实现。创新发展离不开企业家才能,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既不缺资金(货币效应趋中性就表明简单信贷扩展对真实投资增长作用已下降),也不缺外汇(外汇管理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缺口管理发展到了本币国际化和汇率稳定化阶段),但是企业家才能短缺使得技术缺口跨越速度不够快,当国际形势发生不利变化时,技术约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又重新彰显。


  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勇于冒险,发挥自身才能积极寻找利润机会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企业家精神=“积极提升才能+勇于冒险寻找机会”。市场经济中人人都具有创造性,经济活力增强需要经济行为个体发挥各自创造性,并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出应对。可见,在企业家精神中,企业家只是代称,市场经济中人人都是企业家,都天生具有潜在的企业家才能,能够寻找利润机会,并基于此采取行动。企业利润并不是资本承担风险的报酬,资本只是获得租金或利息,企业利润是企业基于企业家才能发挥企业家精神而获得的报酬。现代经济体系中,大量科技企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壮大进程,正是企业家精神不断发挥作用的结果。因此,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缺口的弥补过程,就是企业家精神不断培育和发展壮大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当前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主要是企业家精神的不足。


  3.弘扬企业家精神,破除新阶段经济增长约束


  在全社会提升企业家精神,显然是消除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技术缺口、实现创新发展的前置条件。没有企业家精神的普遍复苏,就有没有经济活力的恢复,因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是转型和升级,并非简单的周期复苏,而宏观上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过程,必然是微观上经济行为主体竞争性地积极发挥主观能动创造性的过程。


  这几年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发展不足,主要是受楼市泡沫持续影响的结果。楼市泡沫持续激发全社会的投机意识,也使得资金“脱实向虚”。资本和人都是逐利的,楼市泡沫盛宴是延续如此之久,以致对全社会从事实业的氛围都造成了伤害。楼市泡沫化激发的只能是市场的投机精神,人人都去投机,都去“博彩”,都去寻找价格上涨的机会。楼市泡沫延续的时间越长,创造性的企业家才能越受到损害,社会投机精神即越强,公众认识就越自负,不可否认,当前相当多民众认为“树是可以长到天上去的”,并且为最大化投机收益,在尽一切可能加大杠杆。


  从消除经济约束条件,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角度,破除楼市泡沫的着眼点在于激发经济活力,重新激发经济行为主体的企业家精神,重新激励经济体系中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企业家精神的内涵界定可知,企业家精神包含“经济创造”和“风险承担”两个方面,在楼市泡沫时代,人们在企业家精神激励下的投机、冒险,其所追求的利润仅来源于“风险承担”,“创造”的功能变得不再重要。这显然不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经济行为人基于风险承当去追求利润,失去了“创造”这一经济发展之根本,这样的企业家精神也不能发展出真正的企业家;时代必定也会创造出大量成功的资本运营者、压对“泡沫”变化节奏的商人,但在实体领域坚守的企业家,则会少之又少。唯有破除楼市泡沫,方能重振正确的企业家精神;唯有推动正确企业家精神的重新回归,才能在全社会重新普遍焕发出从事实业的氛围,中国经济活力方能再起,并实现突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经济转型,如何突破约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