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人家 发表于 2020-6-17 19:48:19

英国《金融时报》: 大宗商品出口国寄望中国需求提振复苏

  法伊夫:最终决定中国进口组合的是经济因素,而非地缘政治。但是如果放任外交问题不管,紧张关系可能重塑供应和定价关系。


https://thumbor.ftacademy.cn/unsafe/700x393/picture/5/000091175_piclink.jpg

  2020年6月17日 15:00 阿格斯传媒首席经济学家、国际能源署石油市场前主管 戴维•法伊夫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大宗商品交易商正寄望中国推动自然资源市场进一步复苏。中国占到全球关键大宗商品进口的30%,比西方提早两个月放松封锁,而且利用价格疲软在整个危机期间进行大规模储备。


  然而,北京与世界的关系从未到如此紧张的地步。外交争端——尤其是与美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突显出一种微妙的平衡:国际关系中的微小变化要么加速全球复苏,要么让复苏彻底偏离轨道。


  中国主导着铁矿石、铜和大豆市场,吸纳了60%的交易供应。中国购买了全球交易的30%的化肥、20%的原油和煤炭,以及全球17%的液化天然气(LNG)。


  中国的大宗商品进口在疫情大流行期间保持强劲,进口商趁价格暴跌扩大库存。今年迄今的原油进口量为平均每日1000万桶,仅比2019年末的水平少每日50万桶,这得益于成品油价格下限支撑了炼油厂的需求。如果没有中国企业的购买,原油价格将跌得更惨。


  从1至2月的停工中反弹的中国工业,如今已成为西方经济复苏的标尺。但在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6.8%之后,中国政府放弃了设定年度增长目标,似乎表明2020年经济增速至多接近1%。不过,2020年中国的温和增长还是会好于其他地区预计将出现的下降。


  小企业倒闭以及失业人数飙升(据估计为7000万)将拖累中国的消费支出,而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中国的财政刺激是重振经济的关键。


  然而,放弃设定2020年GDP增长目标,表明中国将不会简单地靠举债重新回到增长和充分就业。财政刺激力度虽大,但不到GDP的10%,虽然高于其他新兴市场,但低于经合组织(OECD)经济体20%的力度。


  展望未来,尽管政府支出将支撑大宗商品进口,但地缘政治问题将使对外关系复杂化,尤其是与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关系。华盛顿和堪培拉都批评北京在疫情之初处理危机的方式。其他紧张因素还包括香港的打击异议人士的法律、南中国海领土争端问题以及进行中的美中贸易关税战。


  受中国补充库存以及对巴西和澳大利亚出口的担忧的推动,铁矿石引领了近期的大宗商品复苏。中国钢铁需求强劲,铁矿石库存处于低位,导致铁矿石价格自4月初以来上涨25%。在2月和3月出现大幅下降后,4月的铁矿石进口同比跃升19%。建筑业复苏、汽车销售反弹以及持续不断的经济刺激将提振中国未来的进口。


  中国三分之二的铁矿石来自澳大利亚,因此,中澳关系恶化有可能削弱澳大利亚的主导供应国地位。不过,由于中国的另一个主要铁矿石供应国巴西难以维持出口,北京方面可能暂时不会对澳大利亚铁矿石加征关税。


  如果中国想要对澳大利亚的出口进行惩罚,煤炭可能首当其冲。1至5月运至中国的澳大利亚煤炭同比增加了50%,部分反映了2019年底的海关延误。然而,由于中国政府优先考虑国内生产,5月中国的煤炭进口总量有所下降。中国政府意在保护本土煤矿就业岗位,加上2019年对澳大利亚输华煤炭实施配额的先例,意味着煤炭更有可能成为中国贸易报复的目标。


  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美中关系还要更糟糕。北京方面拒不接受特朗普(Trump)政府的外交批评,暗示华盛顿方面在对他人指手画脚之前应先关注本国的经济、医疗和人权问题。


  今年1月达成的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为北京设定了一个目标,即在2020-21年间购买价值690亿美元的美国原油、液化天然气等能源大宗商品。如果说这一目标在1月看起来还只是不太可能完成的话,那么随后的美国油气生产受重挫、全球能源价格暴跌,让这一目标现在彻底破灭。按照目前的价格,中国将需要把美国原油进口提升至每日200万桶,液化天然气进口提升至1.5亿吨。


  美国对亚洲的原油出口正在增加,对华交付也已恢复,但在美国生产恢复、政治紧张局势缓解之前,美国对华原油出口似乎不太可能超过危机前每日35万桶的水平。


  美国对中国的液化天然气出口也可能遭遇困境。尽管中澳之间存在贸易紧张,但鉴于中国50%的液化天然气进口依赖澳大利亚、中企在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项目中持有的股份以及货运经济因素的现实,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不会受到关税或配额的影响。


  实际上,最终决定中国进口组合的是经济因素,而非地缘政治。随着经济的复苏,麻烦不断的外交不会导致中国减少大宗商品进口。但是,如果放任不管,这些紧张关系可能重塑供应和定价关系,从而决定哪些大宗商品出口国将从中国的需求复苏中获得最大好处。


  戴维•法伊夫(David Fyfe)是阿格斯传媒(Argus Media)首席经济学家,曾任国际能源署(IEA)石油市场主管


  译者/何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国《金融时报》: 大宗商品出口国寄望中国需求提振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