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人 发表于 2020-4-13 19:19:46

FT中文网: 中美经济政策语境:市场的寓意

本帖最后由 华盛顿人 于 2020-4-13 19:21 编辑

  周浩:疫情威胁下,美联储采取了“all in”的危机处理模式;未来中美经济政策的演化会走向何方,存在怎样的互动,带来怎样的影响?


https://thumbor.ftacademy.cn/unsafe/670x377/http://creatives.ftacademy.cn/picture/7/000094487_piclink.jpg


  更新于2020年4月13日 15:23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 周浩 为FT中文网撰稿


  几乎没有给市场太多的等待时间,美联储就宣布了完全开放式的量化宽松政策,也将量化宽松可以购买的资产范围扩大至企业信用市场。这样的一种开放态度,也意味着美联储已经全力为经济保驾护航,同时也保留了未来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和一切选项。


  简单来看,美联储在面临疫情威胁时,采取了“all in”的危机处理模式,这一模式的采用为未来的货币政策选择增加了新的选项,同时也表明货币政策的空间虽然已经被逼到极限,但仍然尝试在面对危机时作出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的选择。


  美国经济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从3月的最后一份初请失业报告中就可以看出,失业人口已经出现快速上升,考虑到美国家庭普遍储蓄率较低的现实,美联储要加足马力,尽量避免经济出现进一步的就业问题、并因此而引发个人、家庭和企业的信用危机。


  回想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家庭的借贷高企、引发大量的房地产贷款被迫违约、并导致房价下跌,从而推倒了整个信用体系的多米诺骨牌。美联储目前想做的就是在信用危机初见苗头时尽快给予支持,以避免经济危机演化成为一场金融危机。


  与此同时,主要央行采取联合向市场保证流动性的方式,来避免信用危机在国际间蔓延,这样的一种方式,既希望可以保证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正常流转,也意在保持国际汇率体系的稳定性——此前因为美元流动性紧张,美元出现了大幅度的升值,但这也会带来很多债务以及国际资本无序流动等问题。


  因此,判断美联储的政策是否见效的主要指标有这样几个:第一,股票市场能够避免过度的下跌;第二,跨国金融机构能够正常运转,并至少能够基于资产抵押来向对手方提供流动性;第三,主要货币的币值相对稳定,新兴市场货币不会出现过快贬值。


  当然,全球疫情的进展也会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疫情虽然凶险,但处方却是显然的——各国只是在不断动态评估封城等政策带来的经济代价。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联储的开放式货币政策,事实上给市场带来了某些确定性,而疫情的不确定性虽然很高,但技术上也有足够的处理方式和手段。


  如果我们将美联储的政策与中国的政策做一个比较,会发现一些很明显的不同点。但流动性支持、信用体系的维护以及币值稳定,中美采用的其实是不同框架下的三个同样的抓手。与美国不同,中国的整体政策框架存在“集中模式”,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制订方式,因此,对于中国的政策来说,政策目标存在优先次序,但总体而言也存在“风险分散和共担”。


  我们举一个例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模式,市场一直呼吁中国央行大幅降息以减轻实体经济的负担,但中国央行却在疫情肆虐时采取了定向的再贷款模式,在贷款的实际利率水平甚至低于存款利率,这样的一种极端模式只在中国的体制下可行。同时,有报道称央行在考虑降低存款利率,这在某种程度上既为金融机构减压,与此同时也是对承担了实际经济损失的商业金融机构作出一定程度的“褒奖”或者“补偿”。但是显而易见,这样的模式在西方国家无法实施。


  因此,简单从工具上来解读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其实会陷入解读的困境,对两国的经济结构和体系作一些分析,我们会发现,中美的货币政策大致采取的都是抓住主要痛点的做法。


  接下来的问题是,未来中美两国经济和政策的演化会走向何方,他们之间会存在怎样的互动,对金融市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从经济政策来看,中国未来的主要工作是促需求,而美国则要保需求。由于所处的疫情现状不同,中国要考虑的是在供应链逐步恢复后,如何在外需必然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发展的动力,来尽可能减少第一季度的损失。而美国则需要保证经济在第二季度不会太多“失速”。总体而言,两国的政策需求虽然不同,但政策向内是必然的选择。


  第二,中美是否仍然会继续放松货币和财政政策?答案是肯定的,目前来看,中国的风险共担模式仍然有效,因此不会贸然走向类似无限宽松这样的政策,因为这意味着风险在各个主体之间的不平衡设置。从美国来说,虽然政策取向是“无限“的,但各金融机构和各经济主体的风险偏好的不同,导致了其”无限“政策仍存在”有限“边际。但两者的政策互动会在某些关键市场中体现,尤其是汇率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美元或者人民币的汇率出现过度波动,那么就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新的博弈变化的出现,这也意味着新的国际间政策不平衡出现,并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新冲突的出现。


  第三,金融市场已经出现剧烈动荡,这样的动荡代表的是一种新的趋势、还是一种短周期现象,这是所有人都在关心的问题。总体而言,如果市场能够重新获得稳定,那么此前的金融和经济结构大概率将继续维持,美元中心体系仍将运转,中美的实力对比也不会因为疫情而出现实质变化。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一种状况可能不完全符合任何一方的长期利益和根本利益。


  如果金融市场的动荡只是刚开始(相信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或者代表了一个新的博弈阶段的开始,那么眼下的这些稳定市场的举措将很快被证明不再有效,政策决策者们可能会需要在新的博弈框架下考虑新的政策思路。但总的来说,过去一段时间的金融市场动荡不是过去动荡的延续,就是新的动荡的开始,我们不能完全孤立地去看待这样的一些经济变局和政策变化。在贸易动荡之后的全球疫情肆虐,看起来虽然是不相关的事件,但因为涉及政治、经济和金融市场,必然引发宏观层面的变化和思考,而中美关系仍然是宏观层面影响最为深远的话题。


  市场显然不能简单以“脱钩”或者“重新挂钩”来简单讨论中美之间的各种利益纠葛的政治经济关系,从中美竞合的大背景下去讨论每一个章节,并联系因果关系,可能是更加合理的一种思路。从目前的状况上来看,美国在贸易战中占到上风,但在本轮疫情博弈中美国自身出现的政策失误、导致自身经济将面临较大的困难,这等于在某种程度上浪费了之前的优势。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美关系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导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对于金融市场来说,稳定和动荡必将渐次出现,由于中美所处的政策语境的不同,美国金融市场会在短期内面临更多的动荡,而中国金融市场将很可能会显得相对稳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FT中文网: 中美经济政策语境:市场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