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人 发表于 2020-1-11 16:21:34

【疾病防控】要想身体、心理都健康,这10条收好了!

  2020-01-11 18:00   深圳市中医院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11/bcece0b50053493fa83768b7c42775d1.png

  (一)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在身体方面是健康的,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事关个体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一方面,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例如,消极情绪会导致个体的免疫水平下降。癌症、冠心病、消化系统溃疡等是与消极情绪有关的心身疾病。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也受到身体健康的影响。例如,慢性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长期处在较大的压力下而无法有效疏解,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11/4b712da0ed33442a9b84e22f39a00aa3.png


  (二)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和益处。


  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不仅具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太极拳、瑜伽等注重觉察和调整自身呼吸的运动有助于平静情绪、缓解焦虑。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11/115e3927db41410db9baec51be70d3d6.jpeg


  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促进社会交往。坚持适量运动,每周三到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对于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更为有效。如有必要,可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帮助,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三)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出现心理问题却不愿寻求专业帮助是常见而有害健康的表现。


  不愿求助的原因包括:


  认为去见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就代表自己有精神心理疾病; 认为病情严重才有必要就诊;


  认为寻求他人帮助就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担心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看法等。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11/3b3c328046394e378fe5b5c67ad5b6e2.gif


  其实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有病,也不等于病情严重。相反,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负责任、关爱自己、有智慧的表现。出现心理问题可求助于医院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工机构等。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11/59bd75ce84ab48f3b8d465081d397a76.png


  求助的内容包括:


  寻求专业评估和诊断


  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教育


  接受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等。


  (四)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睡眠质量是心身健康的综合表现。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早醒、夜间醒后难以入睡、经常噩梦等。睡眠不良提示着存在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是心身健康不可忽视的警示信号。多数睡眠不良是情绪困扰所致,抑郁、焦虑等常见情绪问题都可能干扰睡眠。焦虑往往导致入睡困难,抑郁则常常伴随着失眠早醒等问题。


  另一方面,睡眠不良会影响心理健康,加重心理疾病。睡眠不足会损害情绪调控能力,使负面情绪增加。


  (五)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抑郁症和焦虑症都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如果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缺乏持续两周以上有可能患上抑郁症。抑郁症可导致精神痛苦、学习无效、工作拖延,甚至悲观厌世。抑郁患者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需要及时防范。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11/900b47a7224642059608445576e75fa8.jpeg


  焦虑症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并伴有心跳加速、手抖、出汗、尿频等症状。


  公众要提高对自身情绪健康的觉察能力,及时寻求科学的评估方法,尽早求治,防止问题加重。抑郁症、焦虑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两者相结合而治愈,及时治疗有助于降低自杀风险,预防复发。


  (六)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药物治疗是针对许多心理疾病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精神类药物种类繁多,药物在用量、适用范围与禁忌、副作用等方面各有特点,精神类药物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得自己任意使用。某些药物的滥用可能会导致药物依赖及其他危害。


  在用药期间,要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尊重医生的要求按时复诊,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类别及用量的调整。在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后,应继续听从医生的用药指导,不可急于停药。自己任意调整药量甚至停止用药可能带来病情复发或恶化的风险。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其表现和程度因人而异,应向医生沟通咨询,切不可因为担忧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必要的药物治疗。


  (七)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儿童心理发展包括感知觉、认知、语言、情绪、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各有其内在发展规律。在存在普遍规律的同时,不同的儿童在发展的速度、水平、优势领域等方面存在差异。养育者需了解儿童发展特点,理性看待孩子间的差异,尊重每个孩子自身的发展节奏和特点。越是早期的发展阶段,对一生心理特征的影响就越大。如果儿童的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缺乏社交,将不利于大脑发育,阻碍心理成长。儿童心理发展是先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


  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惩罚是短期有效但长远有害的管教方式。比奖惩更有效的,是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情绪和需求,科学引导。养育者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成长。养育者要把握好尺度,即要支持引导,又不要急于干预。在儿童发展中,有些“问题”其实是常见的过程,会随着成长逐渐消失。养育者有时可能会夸大或忽视孩子的问题,要开放地听取他人的反馈,或向专业人员求助。


  (八)预防老年痴呆,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老年痴呆主要症状包括:


  记忆退化乃至影响生活


  难以完成原本熟悉的任务


  难以做出决策


  言语表达出现困难


  性格发生变化等。


  通过认知功能评估可早期发现老年痴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老年人要多运动、多用脑、多参与社会交往,包括:保持规律运动的习惯、增加有益的户外运动、保持学习与思考的习惯、积极进行社会交往等。


  (九)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人们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的恐惧和排斥很多是出于对疾病的不了解。实际上,精神心理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可以缓解乃至康复。因此,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经过有效治疗,症状得到控制后,可以承担家庭功能、工作职能与社会角色。把患者排除在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工作环境之外,是不必要的,也是不恰当的,会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新的压力。对于能够维持工作能力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为其提供适当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和康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11/663921dbf90b446eb6226c14a98e25a9.gif


  (十)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人们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缓解。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减压方式看起来当时能够舒缓心情,但弊大于利,是不健康的减压方式。例如,吸烟、饮酒、过度购物、沉迷游戏等方式。虽然当时可能带来心情的缓解,但是也会带来更多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适应的问题。通过学习科学有效的减压方式可以更好的应对压力,维护心身健康。


  第一,调整自己的想法。 找出导致不良情绪的消极想法; 根据客观现实,减少偏激歪曲的认识。


  第二,积极寻求人际支持。 选择合适的倾诉对象,获得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


  第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采用适量运动和健康的兴趣爱好等方式调节情绪。 判断什么是科学的减压方式,主要是看这种方式是否有利于更好的应对现实问题,是否有利于长远的心身健康。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11/73820e2a06d64373b0edd89728f7223c.png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


  0 1


  患者信息管理


  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02


  随访评估


  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 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用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03


  分类干预


  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状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病情不稳定患者,2 周内随访一次。


  病情基本稳定患者,2 周时随访一次,若稳定3 个月时随访一次,若不稳定,1 个月时随访一次。


  病情稳定患者,3 个月时随访一次。


  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04


  健康体检


  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或)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 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三)服务流程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11/e029e6d91ccd4ddcb74ef2420cd0c095.jpeg


  (四)服务提供机构


  国家为符合条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免费健康管理服务,详情请咨询当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脑病与心理病科简介


  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是该院重点发展的专科之一,专科目前拥有临床医生18人,心理治疗师8人,其中广东省名中医1名,深圳市名中医1名,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后合作导师1名,国外知名高校访问学者3名,高级职称10名,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6人,年门诊量50000人次,中医治疗率96%,有效率达75%。专科拥有固定病床数46张,门诊5间固定诊室(含心理评估治疗室、音乐睡眠治疗室),开展中医传统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配备电脑心理评估系统、多导睡眠监测仪、经颅磁刺激治疗仪、音乐治疗仪、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脑功能治疗仪、经颅多普勒仪、脑电图仪、24小时动态视频脑电图仪等设备。


  诊疗范围


  临床诊治病种包括脑梗死、痴呆、癫痫、帕金森、BBPV、原发性睡眠障碍、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睡眠行为障碍等各类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各类精神心理障碍;心身疾病如胃肠、肝胆病、心悸、胸闷、痹症等疑难杂症。


  专科特色


  专科长期致力于中医药防治精神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的临床研究,学科带头人虢周科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他率先提出“临床状态医学”的学说、理念和方法,主张以中医的整体观念为指导,以系统思维为特征,以疾病医学为基础,结合中西医两套医学体系,吸收伦理学、人文思想,整合疾病医学、中医学、心身医学等医学门派的长处,弥补其不足而形成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形态,并将其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开展中医情志心理治疗、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五行音乐疗法、针灸、耳穴压豆、灸法等中医特色疗法,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突出。自创“脑保健操”具有醒脑开窍解郁功效,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抑郁障碍、认知障碍患者,取得良好疗效。专科制剂“郁乐冲剂”具有“疏肝解郁、清心安神”功效,临床上应用多年,取得良好疗效。


  资料来源:省卫健委疾病防控健康教育核心知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心理 患者 疾病 心身 情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疾病防控】要想身体、心理都健康,这10条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