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人 发表于 2019-12-9 19:49:03

我去过的江南四大名园

  (2018-04-10 00:10:51)   儒雅睿智事成博士的博客

  江南四大名园包括江苏南京的瞻园、苏州的留园、拙政园、无锡的寄畅园 。这四处古典园林建筑,不仅代表着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苏州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体现出了古代生活在江南地区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江南气候温和,水量充沛,物产丰盛,自然景色优美。晋室南迁后,渡江中原人士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园林的营建创造了条件。东晋士大夫崇尚清高,景慕自然,或在城市建造宅园,或在乡野经营园圃。前者如士族顾辟疆营园于吴郡(今苏州),后者如诗人陶渊明辟三径于柴桑(今九江附近)。皇家苑囿则追求豪华富丽。建康(今南京)为六朝都城,宋有乐游苑,齐有新林苑。唐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首次发现太湖石的抽象美,用于装点园池,导后世假山洞壑之渐。南宋偏安江左,在江南地区营造了不少园林,临安、吴兴是当时园林的集聚点,蔚为江南巨观。明清时代,江南园林续有发展,尤以苏州、扬州两地为盛。尽管江南园林极盛时期早已过去,目前剩余名迹数量仍居全国之冠,其中颇多为太平天国战争之后以迄清末所建。


  园林特点


  第一,叠石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计成、张南垣、石涛、戈裕良等,活动于江南地区,对园林艺术贡献甚大。


  第二,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其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也有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特色,是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具体体现。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筑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清初营建北京的三山五园(见圆明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有意仿效江南园林意境。如清漪园的谐趣园仿寄畅园,圆明园的四宜书屋仿海宁安澜园;避暑山庄的小金山、烟雨楼都是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范本。这些足以说明以蕴含诗情画意的文人园为特色的江南园林,已成为宋以后中国园林的主流。北方士大夫营第建园,也往往延请江浙名师为之擘画主持。


  一、瞻园--“瞻望玉堂,如在天上”--2011.2.6


  (详见: 2011年2月6日(年初四)实拍南京瞻园;)


  夫子庙瞻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乾隆皇帝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位于南京城南瞻园路。坐北朝南,纵深127米,东西宽123米,总面积15621平方米。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瞻园也是南京仅存的一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与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


  http://s9.sinaimg.cn/middle/53a591a5g76030a4e3318&690


  瞻园原系明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府邸之西圃,经徐氏七世、八世、九世三代人修缮与扩建,至万历年间已初具规模。清顺治二年(1645)该园成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乾隆帝巡视江南,曾驻跸此园,并御题"瞻园"匾额。太平天国时,瞻园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赖汉英衙署和幼西王萧友和府。清同治三年(1864),清军夺取天京,该园毁于兵燹。同治四年(1865)、光绪二十九年(1903),瞻园两度重修,但已非原园景况。民国时,江苏省长公署等政府机关曾设园内。瞻园历经侵削,范围日狭,花木凋零,峰石徙散,虽曾几度修葺,均不能制其圮落。


  http://s2.sinaimg.cn/middle/53a591a5g9c1ec8207961&690


  1958年,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彭冲指示重修瞻园。同年修缮工作开始,一期工程为修建瞻园西部。历时6年,用太湖石1800吨,使瞻园面貌一新。1985年二期工程上马,1987年竣工。共增园林面积近4000平方米,修建楼台亭阁13间,建筑面积2882平方米。扩建后的瞻园,东西二园合一,其山水布局既保留了明清园林风格,又汲取现代南北方造园艺术精华,形成兼容并蓄之特色。


  http://s10.sinaimg.cn/middle/53a591a5g9c1f46db1d89&690


  园内有乔灌木810株,竹类面积400平方米。东瞻园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展区、水院、草坪区、古建区,西瞻园有西假山、南假山、北假山、静妙堂等景点。瞻园已经成为南京夫子庙风景区一刻耀眼夺目的闪亮明珠。


  http://s13.sinaimg.cn/middle/53a591a5g9c1f4e76177c&690


  二、寄畅园--皇家园林的临摹本--2012.11.8


  (详见:中国十大名园之山麓别墅园林--无锡寄畅园--2012.11.8;)


  寄畅园坐落在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毗邻惠山寺。


  此园元朝时曾为僧舍,名“风谷行窝”,明朝时扩建。1952年秦氏后人秦亮工将园献给国家,无锡市人民政府进行整修保护,逐渐恢复古园风貌。寄畅园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至2000年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锡惠名胜区对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毁坏的寄畅园东南部进行了修复,先后修复了凌虚阁、先月榭、卧云堂等建筑,恢复了其全盛时期的园林景观,使整个古园气机贯通,充满雅致。


  http://s15.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zIHxkae&690


  http://s13.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zZZkU6c&690


  http://s11.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AaAdAea&690


  http://s13.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Ayuqo2c&690


  http://s13.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AOgwsec&690


  http://s8.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ATTeff7&690


  http://s7.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B8ikm66&690


  http://s7.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BwiSW06&690


  寄畅园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寄畅园的面积为14.85亩,南北长,东西狭。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混合自然。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又构曲涧,引“二泉”伏流注其中,潺潺有声,世称“八音涧”,前临曲池“锦汇漪”。而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园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总体上说,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她“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难怪清朝的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游历此处,一再题诗,足见其眷爱赏识之情。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后来也称双鹤斋),均为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


  三、留园--“吴下名园之冠”--2012.1.3


  (详见:中国四大名园之-中部的山水花园--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在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其时东园“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瑞云峰“妍巧甲于江南”,由叠山大师周时臣所堆之石屏,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今中部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黄石叠石,似为当年遗物。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经修建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 俗称“刘园”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刘恕爱石,治园时,他搜寻了十二名峰移入园内,并撰文多篇,记寻石经过,抒仰石之情。嘉庆七年(1802),著名画家王学浩绘《寒碧庄十二峰图》。


  http://s10.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ju8NX99&690


  http://s5.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k7OQsa4&690


  http://s5.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kwtOA14&690


  http://s7.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kTzf0d6&690


  http://s4.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luOLFd3&690


  http://s12.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lNOS7cb&690


  http://s15.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mn4181e&690


  http://s16.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mVgOb1f&690


  http://s8.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nmKB997&690


  http://s9.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nRQdG08&690


  咸丰十年(1860),苏州阊门外均遭兵燹,街衢巷陌,毁圮殆尽,惟寒碧庄幸存下来。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园为常州盛康(旭人)购得,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其时园内“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俞樾作《留园记》)。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30年代以后,留园渐见荒芜。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并廷请了一批学识渊博的园林专家和技艺高超的古建工人。经过半年的修整,一代名园重现光彩。90年代,又修复了盛家祠堂和部分住宅,使原来宅、园相连的风貌进一步趋向完整。留园为我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留园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拙政园--园林专题博物馆--2012.1.


  (详见:中画幅宾得645d拍最大的苏州园林(明)《拙政园》全景图-2012.4.8;


  全画幅尼康D3S拍最大的苏州园林(明)《拙政园》全景图-2012.1.26;)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 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


  http://s16.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bFRcb4f&690


  http://s6.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bPvet35&690


  http://s15.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bOlCSfe&690


  http://s3.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c54sia2&690


  http://s15.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cf126ee&690


  http://s6.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cfji515&690


  http://s13.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cvu569c&690


  http://s8.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cFCT587&690


  http://s13.sinaimg.cn/mw690/001wYlX7zy7iRVcFfTC4c&690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去过的江南四大名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