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标 发表于 2015-7-21 09:33:56

100年前中国人如何组团旅游(图文)

严洁琼2015-07-21 17:58 来自 私家历史字号

如今旅游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到黄金假期,名山大川无不人潮汹涌。为了逃离这种摩肩接踵的压迫,不少人另辟蹊径,于幽陬僻隅之间寻访清静之所,进而还有各类驴友组织的登山游、徒步游、探险游,层出不穷,方兴未艾。其实,早在100年前,聚社结团、共同出游的旅行方式便已悄然兴起。

1915年,五个小有积蓄、略富闲暇的上海洋行职员,鉴于“沪上烦嚣浮靡,无可作正当之消遣”,便自组社团,南至龙华、南翔之境,北抵江湾、吴淞之滨,作浮生半日之闲游。不想这一小小的起步,却由此催生了民国上海、乃至全国第一大非营利性旅行团体——友声旅行团。

这个由旅游爱好者组成的社团,从1915年成立至建国初年停止活动,前后有长达近40年的历史。从一开始不过五人的小团体,通过历次新团员征求大会,发展为八千余人的大社团,并在湖州、汉口、杭州、镇江各地设立了支团,常年举办各类长短途旅行。现在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值此旅行团诞生100周年之际,不妨来看看,当年的旅行社团得以发展壮大的奥秘所在。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4/387/48.jpg
友声旅行团在无锡登船

100年前,中国组团游都去哪儿?

友声旅行团发端于同僚之间的结伴出行,而它最大的特色也正在于此。彼时的中国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路网水网稍具雏形,宾馆旅社零星分部,至若旅行服务则是一片真空地带。如此环境下,友声旅行团频繁发起的各类长短途旅游活动,无疑给渴望一睹异地风光的市民带来了诸多便利,即使与1923年成立的中国第一家旅行代办机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相比,都有自己的长处。

中国旅行社的主营业务是客运(代售铁路、公路、轮船与航空客票)、货运(接送行李、运输货物)、开办招待所,虽然也有组团旅游这一块,比如暮春的赴杭专车、秋季的观潮专车等,但因其利润微薄,并非营业重点,有时还会因报名人数不足而取消旅游计划。至于办得颇有声势的赴日赏樱游、观奥欧洲游、麦加朝圣游,则因其人员和价格限制,并非普通市民可以参与的。一言以蔽之,中国旅行社开设的团队游往往走的是高端路线。与此相比,友声旅行团则亲民得多,隔三差五便会组织去上海近郊如闵行、佘山、崇明等处游玩,这才是一般市民阶层负担得起的。

每次旅行前,社团干事会在团办刊物——《友声》月刊上印发旅行通告,写明旅行地点、时间、行程、费用,团员可根据自身情况酌情报名。常规旅行,几乎每星期就有一次。一开始,旅游地点也不外乎上海周边一带,渐渐地,便拓展至苏州、无锡、镇江、扬州等地。特别旅行,则视情况不定期举办。

1929年,杭州西湖博览会召开,友声旅行团特开专车赴杭参观,此为专车游览之始。1930年,又开专轮赴普陀游玩,此后还多次有专轮开往闵行、崇明、青岛旅行。因与轮船公司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合作,1934年,轮船招商局新购“海元轮”后,还为友声旅行团的华南之行奉献了处女航。
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4/387/50.jpg
友声旅行团在华南旅行专轮“海元轮”前合影

华北旅行也是友声旅行团的特色项目之一,自1932年首次举办至1936年抗战爆发前,先后共组织了八次,行程从上海出发,取道彭城、济南,一路游览至曲阜、泰山,再至故都北平参观明陵、八达岭、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名胜。因北地之风土人情,与南方迥异,颇受团员欢迎,每次开团,报名异常踊跃。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4/387/53.jpg
“华北旅行”特刊

1937年,友声旅行团甚至准备组织世界旅行,行程都安排好了:6月4日由沪启程,先至欧洲,沿途游览香港、新加坡、小吕宋、印度等处;至欧后,游览意、德、法、奥、英及瑞士等处(在欧洲游三十一日);然后渡大西洋,至美国(游十八日);接着游檀香山、日本(游八日)于9月14日返沪;共计游览102天。费用则是头等舱每人1840美元,经济舱每人1540美元,签证、托运行李等费用另计。可惜的是,由于战局风云突变,此行最终胎死腹中,友声旅行团的世界旅行之梦就此戛然而止。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4/387/71.jpg


世界旅行预告

除了这些长短途旅行外,友声旅行团还时常与其他社团联谊,开展联合旅行。民国初年,正是中国社团运动发展狂飙突进的年代,举凡文学、艺术、科技、金融、体育各领域,无不风生水起,名团涌现。其中,也有不少对旅行颇感兴味,便成了友声旅行团志同道合的伙伴。比如1929年秋,友声旅行团就曾和精武体育会、税专同学会、海关俱乐部联合至崇明旅行。1932年,又与精武体育会、俭德储蓄会、青年会共同举办苏州长途徒步竞赛。同时,还开展了昆山徒步竞赛、莫干山登高竞赛、南翔骑马旅行竞赛等现在看来颇为时髦的趣味旅行,在当年风行一时。

旅行团,不止是旅行

组织旅行活动之余,友声旅行团还特别注重培养团员的归宿感以及团员之间的凝聚力。是以,它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团内各色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包括摄影、国乐、国术、平剧、话剧、足球、网球、田径、游泳等等,总之不管团员有什么爱好,几乎都能在其中找到乐趣。同时这也为社团储备了大量文体人才,但凡野营聚餐、周年聚会、迎新大会、赈灾义演时,皆可上台表演。1927年,本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宗旨,友声旅行团还在牛庄路自办图书馆,团员凭证即可阅览或外借。1934年,又在闸北尘园路兴建运动场,方便团员开展体育活动。种种措施,让团员犹如置身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4/387/75.jpg
友声旅行团自办阅报站

这许多兴趣小组中,摄影组是第一个成立的,同时也是与旅行关系最为密切的。“摄影与一种最典型的现代活动——旅游——并肩发展。历史上第一次,大批人定期走出他们生活的环境去短期旅行。玩乐旅行而不带相机,似乎是一桩极不自然的事。”友声旅行团从成立伊始,便对摄影格外重视,每次旅行必携相机,以增游兴。摄影组成立后,定期举行活动,教授摄影知识,交流摄影经验,并会布置主题作业,组员完成作品寄回后,佳者可登载于《友声》月刊中。去各地旅行时,组员亦会拍摄大量照片,将大千世界纳于方寸之间,回程后装订成册,以作纪念。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4/387/84.jpg


友声旅行团杭州超山影集

友声旅行团还曾于1931年、1935年,先后举办了两次摄影展览会,各界莅临参观者,逾八千人之众。其他兴趣小组的活动同样精彩纷呈,成绩斐然。国乐、平剧组经常在各赈灾募款的慈善活动中参与演出,国乐组还曾灌音留声机片,体育部下的各组则时常举办友谊比赛,并主办筹赈水灾运动大会。

成立这些兴趣小组,也说明友声旅行团不是纯为消遣的娱乐组织,更要促进团员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友声旅行团的团旨为“以旅行榜,以学为归”,团训为“精进”,比起旅游娱乐身心的一面,更看重旅行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从小处说,是锻炼身体,增长见闻;往大了说,则是刺激民族旅游产业,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一强身强国梦,在时局动荡不安,民族危难深重的民国初年,是不少有识之士的普遍愿望。由此也可以理解友声旅行团举办的一系列公益活动。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4/387/88.jpg
友声旅行团第一届摄影展览会作品

1925年12月,友声旅行团奉准中国童子军总会,主办第七六五团童子军,常年操练不辍,抗战期间表现尤为突出,积极参与上海、南昌、长沙等地的救治伤员工作,得到各界称许。在淞沪抗战爆发之时,友声旅行团还成立第八救护医院,租赁南洋路巨厦四宅,分为四院,配备各种医疗器械及主刀医师,先后共收官兵及航空员等一千一百余人,直到国军撤退,才不得不遣散作罢。

是以,友声旅行团虽冠以“旅行”二字,却并非纯粹的旅行团体,而是混杂着各类文体、教育、公益活动,更类似于现在的NGO组织,是特殊年代造就的特别现象。

民国初年的非营利团体如何经营?

友声旅行团一直标榜为非营利团体,但是购置团所,兴办图书馆、运动场,印发团刊,都是需要经费的。如何解决经济来源,是每一个社团发展都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友声旅行团找到的对策是——会员制。

翻阅友声旅行团的简史,就会发现,在1925年之前,它的发展都是缓慢进行的,甚至在1916-1920年欧战期间完全停滞,其后虽渐次恢复,但团员人数增加的并不多。主创人员慢慢也认识到这一问题,团员人数的多寡不仅关系到每年经费,更决定了社团是否具有社会影响力。所以,1925年,友声旅行团成立十周年之际,发起了第一次新团员征求大会。征求期为一个月,分为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峨眉、普陀、五台、九华共九队,每队有领队一名,队员18人,每征集到一元算一分,最后评出团体优胜和个人优胜。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4/387/93.jpg
友声旅行团第十一届征求大会优胜队

这一竞争气氛颇为热烈的征求大会成效显著,当期就征得新团员370余人,团费745元。翌年开第二次征求大会,又添新团员750余人。1928年开第三次征求大会时,激增1940余人。征求大会自是每年举办,成为友声旅行团一年一度的盛事——征求会开始前印发《征求特刊》,说明此次的征求日期、征求目标、分队情况、计分标准,征求结束后则揭晓各队成绩,奖掖优秀,并举办新团员欢迎会。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4/387/91.jpg


友声旅行团征求特刊

至于团员类别,一开始只分为普通和维持二种,其后不断调整,则改为普通、特别、永久、基本四种,每种一次缴纳的团费也不同。按第五次征求大会说明,普通为3元,特别12元,永久30元,基本100元以上。普通与特别此后还需每年缴纳年费。考虑到1930年代上海市民的月平均收入(贫民8元,工人16元,下级职员33元,中高级职员167元),入团费并不便宜。由此也可看出,友声旅行团的成员大多来自社会的中上阶层。当时上海洋行林立,银行、保险、五金、百货各商会皆吸纳了不少华人员工,诞生了一批富裕的市民阶层,他们大多受过良好教育,薪资不菲又有充分的闲暇时光,渴望一种健康的“正当消遣”,而旅游无疑是最佳选择。加入友声旅行团,则不仅能在外出旅行方面享有诸多便利,更可利用团内各种设施,参与各项活动,广结良友,因此虽然入团需缴纳一笔不菲的资金,对这些市民仍颇有吸引力。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4/387/96.jpg
友声旅行团1927年职员全体摄影

友声旅行团一方面是积极发展新团员,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团员管理。团员入团后便会发放团证和团徽,告知本部章程、团旨、团训,一旦发生损害团体形象的行为,还会被开除出团。团内干部定期开展职员会议,协商各部门推进事宜,每年年末还会公布一年的财政收支情况。自办的团刊上则会刊载聚会通知,各兴趣小组的最新活动,以及团员的最新消息。一系列措施努力之下,友声旅行团逐日茁壮起来,它在上海市教育局和工部局都有备案,是得到官方承认的公益团体,在社会上都有一定知名度。

由于清末民初的特殊国情,中国的现代旅游业与世界相比,起步稍晚,但也正是在这样复杂的国情下,诞生了友声旅行团这样特别的团体,放眼世界旅游发展史,都是稀见。没有雄厚的资本支持,仅凭团员们的齐心协力,在那个旅游产业荒草丛生、萌芽初动的年代,竟也做了如许拓荒工作,尤其在社团管理方面诸多有益的举措,直到现在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00年前中国人如何组团旅游(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