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人 发表于 2018-3-2 14:02:10

《经典咏流传》,让古诗词用别样形式连接古今情怀

本帖最后由 新鲜人 于 2018-3-2 14:16 编辑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018-02-28 22:29:50)   娱乐八卦阵的博客的博客

这一年里,文化类综艺扎堆走红,从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的《见字如面》和《朗读者》,到聚焦国宝文物和传统技艺之美的《国家宝藏》和《百心百匠》,再到传承表演匠心的《今日影评·表演者言》……几乎每档节目都收获了不错的收视与口碑。
新的一年央视继续发力,但大家的目光似乎都集中在因主创团队大换血而彻底扑街的《舌尖上的中国3》上,而忽略了另一档杰作,也是我们今天想说的:《经典咏流传》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01faddfa22054e639ebe7e161adf5bcf.jpeg《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的创意非常简单——和诗以歌。
将古诗词和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进行演唱,带领观众在经典传唱人的演绎中领略中华诗词之美。
节目于大年初一开播,三期之后,豆瓣评分稳定在了 9.0 ,保持了央视爸爸一贯的高水准。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098f079858114d28897ec3d2fab55e49.jpeg从目前播出的三期来讲,这个节目确实值得一看,将传统诗词之美加上不同类型歌手们的现代演绎,再配以华美的舞台效果,每一场表演都是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除去首期首位嘉宾王俊凯因阅历太浅、第三期的奥运冠军孙杨实在是跨界演唱而表现得差强人意外,其他传唱人的演绎都堪称经典。挑了几个令人惊艳的例子大家来感受一下。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e01e28e6a98642a6b2f99ba381d22c9e.jpeg《苔》可能是目前《经典咏流传》所有歌曲中知名度最高的一首,前不久刚刚刷爆了朋友圈和微博。
传唱人是乡村支教老师梁俊和他的学生们,领唱小女孩梁越群一开口,空灵纯粹的声音就震撼了大家。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9d303fc1208448469dfddbc30e297cf3.jpe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ba2491e85b714fdeb5a01eb80a2c72b8.jpeg这首歌由梁俊自己谱曲,在此之前梁俊并不会作曲,但硬是凭着一把吉他,哼出几十首古诗的旋律,一一记下来,教给了孩子们。
梁俊将诗词融合音乐,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这些经典背后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而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中,也真正理解并爱上了我们的文化瑰宝,这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吧。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4414335c73fa4dccbcae5a578bb37118.jpeg这首《苔》更是对梁俊有着特别的意义,他想通过这首歌,鼓励山区的孩子们,找到生命的价值。
“即使在春风阳光不到地方,照样青春萌动。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丝毫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悄然盛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0433f2c404c544ab8b8832b88d57ea2f.gif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梁俊和孩子们的精彩演绎,也让这首沉寂三百年的小诗,重新焕发了生机,短短几天里,这首小诗的传播度,远远超过了它三百年来的总和,这也正是《经典咏流传》节目组的立意吧,让每首优秀的诗歌,都在今天得以焕发新鲜的生命力。墨梅元·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69d81e205bfa431a99b4041b61ab27dc.jpeg这首《墨梅》也是流传较广的歌曲之一,由刘洲作曲,谭维维演唱,最后呈现的版本充满了古韵的味道,中间琵琶和古筝的加入,更是营造了浓浓的中国风意境,谭维维的唱功也没得说,这首歌被她唱出了梅花的清丽脱俗和高洁气质,被网友盛誉“好听到起鸡皮疙瘩”。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6991794df8454db59e4d5b0fadf3f835.gif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1e7a2f3e509641b2a2c4684134e39860.jpeg当被主持人撒贝宁问道为什么要选这首歌时,谭维维说,《墨梅》这首词有中国风骨,而她本人也致力于国乐,有些时候真的要把这些民族音乐传承下来,有了传承,才能够继续发扬。
私以为“传承”这个立意就特别好,民族音乐是这样,民族文化更是这样,从过去到现在,我们总是把目光放在娱乐至上的外国综艺上,别人的节目思路好,我们就不过脑子地直接照搬,而忽略了身边真正的文化传承,不知道我们骨子里缺失的到底是什么。
幸好,《经典咏流传》这档综艺的出现能让我们重拾中华诗词文化,重新审视这些经典。梁祝长沙铜官窑瓷器题词
唐·佚名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cdf0f837d3d248acab93de9d106ca287.jpeg这首歌比较特别,将四十多年前、湖南长沙出土的唐代铜官窑瓷器上的题诗,谱上了《梁祝》的曲子。
请出的经典传唱人是88岁的钢琴弹奏家巫漪丽。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9ec82bd24d2546d4b98849083087b9e0.jpeg由于巫老师年事已高,不能来到节目现场为观众表演,节目组只能现场连线远在新加坡的巫老师,演绎这首家喻户晓的《梁祝》。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a10bf1ca0cff41e3bbb901c6f134951e.jpeg必须要提的是,巫漪丽老师出生在书香门第,从6岁开始学习钢琴,18岁就成为上海滩最夺目知名的钢琴演奏家,作为中国第一代钢琴演奏家,同时也是《梁祝》伴奏谱的创作者和首演人。
在她八十多年的生命里,始终都把钢琴视为挚爱
所以在节目里,当她身着华服,颤颤巍巍地走向钢琴,伸出枯槁的手指轻抚琴键时,真是让人感触良多。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0f13ae48d7bb4ed2b90197889f56bc38.gif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b684bc62a33a48708676eab0f0e5192b.gif当她触摸到琴键的时候,苍老的双手突然变得少女般灵巧,在琴键上飞舞跳跃,展示出强大的活力。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a66fac7c9de746d48ca803112044f29c.gif她用九旬高龄和一架钢琴,为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演绎着经典,这样的精神着实令人佩服。最后巫老师还献给了节目组一份手写的《梁祝》手稿,非常可爱也非常有心了,向老艺术家致敬。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1d321e0447794c15ab412a30f6f1feaa.jpe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78ce1f9f34894fdf92c3b8cac0bbd81f.jpeg定风波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bf9b594d58154d4e92dd500b911d570c.jpeg《定风波》的作者苏轼一生充满了大起大落,这首词正是他在流放时所作,由拥有同样跌宕经历的黄绮珊来演唱,再适合不过了。在出场时,黄绮珊就说:
“人生总是顺逆成败、荣辱福祸,我们要以平凡的心去对待。读懂这句话,我用了整二十年。”
在她的歌声里,我们听出了历经千帆的人生豁达,尽管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遭遇狂风暴雨,但暴雨初晴,总会看到天边的彩虹,在散发着无限蓬勃的生命力。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6271c4c01b114d768b4ee689a4de1926.gif最后黄妈还说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十分有教育意义了。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4d518f393b8b48dc8b9cfac2b2e17ce1.jpeg除了提到的这些,《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还有很多感动人心的经典,比如尚雯婕将欧美现代唱法与中式唢呐结合的《木兰诗》、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境界高深的《天净沙·秋思》、87年《红楼梦》原唱陈力老师和余立群的《枉凝眉》、罗家英汪明荃默契温情的《鹊桥仙》,凤凰传奇大气惊艳的《将进酒》……每一首都值得回味,节目越往后越能给人惊喜。
虽然《经典咏流传》目前口碑收视都不错,但很多人觉得它豆瓣 9.0 的分数有些虚高,因为这档节目的缺点着实不少。
首先是节目整体上“又专又红”,以诙谐幽默见长的撒贝宁站在舞台上,一本正经的主持让人有种在看《今日说法》的感觉。
嘉宾和鉴评团也是三句不离主旋律,拿各种会议发言举例,实在让人出戏。
第二个缺点依然出在鉴评团身上,鉴评团由四位评委组成,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主持人曾宝仪和音乐人庾澄庆。
每期节目大概90分钟,演绎5-6首歌不等,分给每首歌的时间不过十几分钟,所以要说清楚歌曲背后创作的过程,对唱法的思索,以及对诗词的理解,是非常困难的。
但没想到,节目组把前两个环节直接忽略,只有康震老师偶尔会引经据典,插几句对诗词的背景介绍,短短几句也能看出康老师深深的文化底蕴。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4323f8448c104b93ab348463fb922788.gif而其他几位嘉宾呢,中国音乐学院的王院长很少发言指出歌曲的长处与短处,全程都是看戏的表情。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549096cb5de1432a84023955ef5dcf31.jpeg庾澄庆和曾宝仪倒是每首歌都会夸,但曾宝仪的话实在太多,总要干巴巴地和嘉宾聊故事,每当有小孩子上台,都必流眼泪,让人误以为看的是《感动中国》。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2dd4a7d850bb45048aeddbcf8a123dfc.gif曾宝仪流泪+王院长看戏.
而且她的点评也让人一言难尽,在听完了凤凰传奇的《将进酒》之后,她说,“感觉李白就在现场,我觉得李白听完后会说,以后我把所有诗歌的版权都给你们的那种感觉。”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8b347089ca2c47bd8ca4c709bc74f52e.jpe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e15fc4150ad049b7b18133a050eaa10e.jpeg《经典咏流传》的定位,应该把重点落在歌上而不是人上,正确的打开方式是让康教授赏析下诗词,王院长评析下歌曲改编背景,曾宝仪、庾澄庆从流行音乐方面点评下歌曲,专业精炼面面俱到,可现在来看,除了康老师以外,其他三人根本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在是《经典咏流传》的一大败笔。
第三个缺点是节目设计痕迹太重。
比如第一期中王俊凯与机器人共同表演了《明日歌》后,撒贝宁问他对于现代科技和古诗词文化的看法。王俊凯没有说自己的感悟,而是瞟着提词器说了很长一段的排比句,中间套了很多句古诗词。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d5c1efa3994a49af9fe7b164dbdaad20.jpe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ee28cad3ed1147d8b10c78556f9daf13.jpeg导致弹幕都在吐槽节目的剧本痕迹太重。
另外现场的每个评委和观众都有一枚红心,如果喜欢这首歌就可以点亮红心,但这种行为太过形式主义,对后续节目没有任何意义。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bf5e06bb65c84df38f7cf56a0544a443.jpeg总而言之,《经典咏流传》想法确实独特,立意也高远,但可惜节目的制作却远没能达到与立意相得益彰的高水准。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8/41773b3ac9024725ad4f21c0188d6a53.png写在最后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不得不说,《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依然是对传承中华诗词文化的一次可贵探索,如果能够让“古诗新唱”成为一种音乐风格和流行趋势,让现在的孩子们乐于去学习古诗文,而不是靠语文书后生硬的“全文背诵”四个字所带来的强迫式学习,这档节目,就算真正的成功了。
如今它也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不仅传承了经典诗词,还传承了诗词背后的文化风骨。每首诗,每曲歌,都跨越历史尘埃将古人的情怀与我们紧紧相连,期待以后会产出更优秀的作品,让古人们千百年前的可贵精神,继续将后人们浸润。

大千世界 发表于 2018-3-3 14:48:48

每首诗词,均是精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典咏流传》,让古诗词用别样形式连接古今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