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人 发表于 2018-1-21 14:28:27

揭秘5个年代里的老北京春节 50张珍贵的老照片追忆历史

2017-01-18 21:51 编辑:赵亮 来源:芝麻匠通讯社微博 微信 QQ 收藏

还有一周,就要过年了。买好车票了吗?置办年货了吗?安排好春节的行程了吗?一到春节,可真是忙得热火朝天。但对于北京来说,春节却可能是一年中最为“冷清”的时候。马路空了,地铁空了,写字楼也空了,据统计,将有1500万人离开北京。可你又是否知道,时光倒退六十年,北京的春节并不是这样的。
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0433928.jpg空荡荡的地铁车厢
50年代的春节:解放味建国伊始,百废待兴,“生于五十年代”的北京人,对于春节最大的记忆,是困窘的日子里难得的几日丰足。作为首都,每年春节,都有大批猪牛羊肉运入京城。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1067285.jpg北京日报 高宏/摄 1957年12月01日也有农民趁着过节,早早地背着自家的鲜鱼到市场上兜售。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1495932.jpg1956年 农民在北京西郊海淀镇自由市场出售鲜鱼几斤肉、一只鸡、一条鱼,加上点青菜、豆腐,已经够一家人快快活活地吃几天的了。但即使这样并不高的要求,有时也得凭紧紧巴巴攒下来的票证,到供销合作社去购买。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2064081.jpg1956年02月11日 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为市民提供水果至于糖果、零食,也是过年才有得见,舍得吃的东西。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2222327.jpg工人买糖果过新年。北京日报 冯文冈/摄 1953年02月11日当时过春节,除了吃好的,最大的乐子就是逛庙会。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2426129.jpg庙会上吃的多,玩的也多,对于孩子们来说,大人给买个风车或者一串糖葫芦,他们就举着到处疯跑。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2518968.jpg春节厂甸庙会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长串的糖葫芦各厂矿机关也都要举办文艺晚会,郊县文化馆则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演出。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3068252.jpg条件一般的,买上一张毛主席年画,是春节最好的装饰品。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3162995.jpg条件好点的,做一身新袄子,买上一条围巾,春节是说服自己置办新衣最好的时机了。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3269644.jpg春节前国棉一厂女工在百货公司郊区门市部购买过节用品。北京日报 李晞/摄 1955年01月01日至于面包和蛋糕,那是一般人吃不上的“奢侈品”。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3425245.jpg义利食品公司在春节期间为市场生产大批高级糕点 。北京日报 王一波/摄 1959年01月01日60年代的春节:革命味儿波折坎坷的60年代,北京的新年是“革命味儿”的,老北京过的是“集体年”。单位发票看电影、操办游艺会、团拜会。街道统一发票证、购货本,组织打扫卫生。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3551145.jpg单位组织看电影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4082602.jpg游艺会上的套圈游戏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4209078.jpg北京西城区拥军团拜会。团拜会是“团体拜年会”的意思,是一种集体祝贺节日的礼仪形式。在中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前夕举行团拜会不少“生于六十年代”的北京人可能听到过自己的哥哥、姐姐这样向父母拜年:“爸爸同志、妈妈同志,春节好!”连年夜饭,有的都是在公共食堂解决的。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4368572.jpg平日里粗粮细做难见荤腥,除夕夜的富强粉肉馅饺子就显得分外香。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4488478.jpg对于孩子来说,春节永远是快乐的。糊个纸灯笼,红色小鞭炮拆开来单个儿放,都能让快乐延续一年。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5017175.jpg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5133495.jpg著名的“面人郎”郎绍安捏出的小面人个个栩栩如生




新鲜人 发表于 2018-1-21 14:29:45

70年代的春节:改革味儿风起云涌的70年代,从“上山下乡受教育”到“恢复高考”,从打到“美帝”到“中美建交”,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在时代巨变的浪潮中,北京的春节越过越充满了“改革味儿”。70年代初期,物质还不够丰富,买个年货甚至要批条子。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5319991.jpg春节置新衣,的确良料子最抢手,但不好买。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5427962.jpg好容易扯到布了,还要在自己或者邻居的缝纫机上连夜赶出来,在初一那天穿上,这可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娱乐节目更不像后来那么丰富,能够买台收音机,年三十围着一起听就很幸福了……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5543632.jpg排队给远方的亲人打电话也成了过年一景,那个年代号召知识青年下乡,城里的家庭大多骨肉分离,因此这个电话尤为珍贵。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6044622.jpg趁着新年照张全家福,成了一种时髦。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6168605.jpg到了70年代后期,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了。大核桃巧克力、话梅糖等恢复生产,蛋香饼干、香酥饼干、特制蛋糕、巧克力棍糖等11种新产品安排生产供应。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6348342.jpg人们放鞭炮、包饺子、发压岁钱、互相拜年,这些传统习俗没有丢。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6464449.jpg80年代的春节:开放味儿进入80年代,北京几乎改变了一个国家庆祝春节的方式。1983年,央视第一届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一炮打响。李谷一一口气唱了《乡恋》等七首歌。后来《难忘今宵》几乎成了每届晚会的结束曲。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7074747.jpg李谷一过年看春晚,几乎成了全国人民的“春节标配”,生产了无数人们耳熟能详的“大腕”。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7388707.jpg1986年春晚 陈佩斯(左)与朱时茂(右)经典小品《烤羊肉串》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7536110.jpg1987年 费翔首登春晚 演唱《冬天里的一把火》和《故乡的云》走红一度停办的庙会恢复了,许多传统小吃也重新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8087175.jpg1985年骑驴逛庙会是北京白云观庙会的一绝,备受儿童们的欢迎

新鲜人 发表于 2018-1-21 14:30:56

1985年骑驴逛庙会是北京白云观庙会的一绝,备受儿童们的欢迎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8244445.jpg1988年,买盏龙灯欢庆龙年作为礼品,风行一时的暖瓶、脸盆、枕巾、台布,到80年代问津者日少,年礼的文化渐浓,明信片、贺卡、挂历流行起来。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8392632.jpg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8502245.jpg八十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四大件开始走进寻常人家。过节的时候,人们纷纷上街采购大件。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9039364.jpg京城也刮起了一股“彩色旋风”,街头出现了西服、夹克、牛仔、羊绒衫、防寒服、皮大衣,单调的黑灰蓝被打破。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9135403.jpg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9223567.jpg一些追求个性的年轻人,开始穿着喇叭裤、戴着蛤蟆镜、扛着双卡磁带录音机招摇过市。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9328510.jpg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49444856.jpg人们用各式各样的衣服,以自己的方式与新时代对话。90年代的春节:小康味儿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越过越好,春晚也办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春晚一夜爆红。1990年春晚,宋祖英以一首《小背篓》唱红中国,此后连续24年登上春晚舞台。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50013028.jpg同在90年春晚火遍全国的还有赵本山。他和黄小娟的小品《相亲》给大家带来无数欢乐。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50122644.jpg倪萍和赵忠祥的经典搭档,成了无数人对春晚的记忆。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50235138.jpg1994年,北京市区开始禁止燃放爆竹。从此,京城里没有了小朋友围着鞭炮捂着耳朵又害怕又想看的场景。直到12年后,“禁放”才改“限放”。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50366809.jpg90年代中期,人们不满足于在家过春节,开始把春节当成黄金周。1996年12月,海南、昆明、厦门、武夷山等国内热门路线就已经爆满。那年北京春节旅游过年的人数在10万人上下。从这个时候开始,春节,不仅有成亿的人往家赶着团圆,却又有成亿的人往外跑。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50504622.jpg1996年春节爆满的某旅游景点进入2000年,北京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北京近郊地区甚至经历了人口爆炸式增长,有媒体统计,过去十年原本人烟稀少的通州、昌平地区,人口年增长率超过10%。一到年关,大大小小的车站,如潮的人群,成了京城一景。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51063716.jpg上演着“空城记”的北京,仿佛进入了冬眠,抖落一身的浮尘,享受片刻的宁静,等待来年的喧嚣。http://thumb.takefoto.cn/wp-content/uploads/2017/01/201701181351164881.jpg今年,你的春节,又是什么味儿?

大千世界 发表于 2018-1-21 15:24:26

都曾亲自经历过,特别有亲切感!

华盛顿人 发表于 2018-1-23 20:00:33

亲切,熟悉,一年好过一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揭秘5个年代里的老北京春节 50张珍贵的老照片追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