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人 发表于 2016-5-26 17:45:04

《欢乐颂》:我们给海归贴了多少标签?

本帖最后由 新鲜人 于 2016-5-26 18:49 编辑

青年参考
薛牧青2016-05-26 10:14



[摘要]或许,海归的生活本来就不是一两个角色可以完全刻画出来的,每一位留学生的生活都是无法复制的,在每一个需要抉择的时候,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由此决定了他们的未来走向。最近一个月,电视剧《欢乐颂》成了各大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剧中住在欢乐颂小区22楼的5位女性背景不同、秉性各异,像个浓缩的女性小社会,观众总能从她们身上看到一点自己的影子。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108/179/2074/134907603.jpg

电视剧《欢乐颂》海报一旦成为热门,难免引来很多“剧评”。时尚大V开始详细解说剧中角色的服饰,从衣服到配饰都有点评;一些“剧评人”把《欢乐颂》制作方“山影”(山东影视集团)团队称为“良心制作团队”,剧中的各种细节简直治愈了处女座;金融圈探讨着剧中的商业行为,并借机在公众号发了一篇又一篇软广告……与此同时,海归成了评论的“暴风眼”。《欢乐颂》中的两位海归安迪和曲筱绡受到了各种品评,她们似乎代表了外界对海归这一群体的两种典型印象——精英学霸和纨绔子弟。但不少观众认为:“这种人设简直就是瞎扯,这个锅海归不能背。”有人说:“电视剧嘛,肯定是要夸张一些的,可以理解。”或许,海归的生活本来就不是一两个角色可以完全刻画出来的,每一位留学生的生活都是无法复制的,在每一个需要抉择的时候,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由此决定了他们的未来走向。海归=“高薪”?《欢乐颂》中的安迪是一位幼年被收养到美国的华尔街金融女高管,从小就对数字敏感,上学跳过两级,名校博士毕业。为了把她“挖”回国内做CFO,老板开出了七位数的年薪。七位数的年薪瞬间成了很多人的质疑点。为此,笔者咨询了在美国工作的许小姐,她搜索了美国华尔街的收入行情。据《纽约时报》报道,2015年春季,各大投行都提高了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标准,年薪达8.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5万元。从“金融招聘(efinancecareer)”网站的招聘信息可以看出,一旦升级为合伙人,哪怕只干了一两年,年薪就可以达到20万~3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0万~227.5万元);有3年经验的合伙人年薪为27.5万~4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9万~293万元)。按照剧中安迪的人物设定,她大概25岁就博士毕业开始工作,加上天资聪颖,升职的速度可能比一般人要快,拿到七位数的年薪并不是没有可能。但并不是所有留学生都能像安迪那样优秀。很多人难以在海外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不得不去做餐饮、旅游方面的工作,工资按照时薪计算,没有完善的保险,也没有合规的休假。部分留学生投了一次又一次简历,找到了对口的白领工作,也只能拿到3万~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0万~32.8万元)的年薪,扣除税款和保险费用后,勉强可以养活自己。从专业上来看,理工科永远是“吃香”的专业。不要小看学校里的“IT宅男”,他们找起工作来比文科生容易很多,技术移民也会加分不少。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186/179/2074/134907681.jpg

剧中的安迪(左)和曲筱绡代表了外界对海归这一群体的两个典型印象——学霸精英和纨绔子弟。海归=“说话一定要夹杂英文”?海归们还有一个经常被吐槽的点——说话爱夹杂英文。《欢乐颂》中安迪随口说出的“Oh my God”,令部分人感觉不太舒服。但安迪有别于一般的海归,她是从小就被收养到美国的,英语于她来说,是比中文更熟悉的语言。事实上,对很多海归来说,有些专业词汇在初次接触时就是英语单词,比如商科中经常出现的“balance sheet”一词,很多学生也许完全没有想过这个词的中文说法,在回国后需要表达时,第一反应就是“balance sheet”,很可能要经人提点才知道这个词是“资产负债表”。所以有些时候,海归的中英文夹杂是无心而为,并不是装腔作势。微博上有个段子,简单阐述了什么样的中英文夹杂是习惯,什么样的是“装13”:如果一个人说,“每月把Portfolio Analysis发送给全组”,这也许是习惯,可以对他宽容一些;如果他说“每月把资产组合分析send给整个group”,那恐怕就是“装13”了。



新鲜人 发表于 2016-5-26 17:45:28

本帖最后由 新鲜人 于 2016-5-26 18:46 编辑

海归=“富二代”?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富二代”都是备受争议的群体。他们含着金汤匙出生,似乎无需奋斗就可以获得别人穷尽一生都不一定能取得的财富。《欢乐颂》中的另一名海归曲筱绡是典型的“富二代”,从小生活在复杂的家庭关系中,回国是为了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争财产。观众对这个角色褒贬不一,甚至有明显的两极分化,喜欢她的人觉得她是真性情,不喜欢的人觉得她嚣张跋扈、没素质。我们或许很难界定曲筱绡的三观是否正确,但这个人物非常真实。在曲筱绡身上,人们可以看到很多“富二代”留学生的影子:他们从不为钱发愁,在国外经常开派对、买奢侈品;他们打破了“留学生一定会做饭”的定律,十指不沾阳春水,只要会叫外卖就可以了;他们年少轻狂,喜欢拉帮结派,出国几年英语不见长进,倒是学会了广东话……“富二代”也是个孤独的群体。父母可能忙于赚钱,错过了他们的成长,并因此对他们有很多误解。有些“富二代”在毕业之后努力创业,也许只是急于向父母证明,自己不是只知道花天酒地的“废柴”。他们也许口无遮拦,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但谁在二十出头的年纪没有一点傲娇轻狂呢?并不是所有“富二代”都不成器,很多人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即使家里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不愿挥霍父母的血汗钱。有的人不惜违背父母的意愿,坚持读自己喜欢的专业,哪怕这是一个不容易就业、读起来苦兮兮的专业。笔者在英国留学时,接触过一些家境很好的同学,他们像其他留学生一样泡在图书馆里赶论文,因为导师不满意而自责,下课后买菜做饭,穿着高跟鞋走路去唐人街,只为买一罐老干妈辣酱。他们中有的人似乎天生有赚钱的细胞,读书时就开始做代购之类的小生意,毕业后用自己的积蓄创业。他们似乎比一般家庭的孩子更迫切地想证明,不靠家里,自己也能成功。海归=“回国创业”?对任何人来说,创业都不是容易的事。对海归来说,创业既是体现自己价值的机会,也是可能让自己跌得很惨的“陷阱”。2015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显示,49.1%的海归创业者失败过。这个数字引人深思。回国创业的很多海归遭遇了“水土不服”。一些在国外只需照章办事就能解决的问题,在国内可能更需要“关系”。如同《欢乐颂》中的曲筱绡,即使一夜未眠也要硬撑着去聚会,只是为了拓展人脉,拉关系。海外生活的经历开阔了海归的视野,但也可能成为“绊脚石”,如果把海外观念强加在国内的创业之上,恐怕只能以失败收场。能够成功创业的海归不仅要学以致用,还得学会变通,要汲取国外相对科学合理的理念,也要在国内的大环境下顺势而为,可以坚强,却不能倔强。海归在创业上的优势是什么?第一,能送孩子出国上学的家庭,总体经济状况是不错的,所以海归们往往不用发愁创业资金,不用背负银行贷款,就可以拿到启动资金;第二,海归们的英语水平比较高,尤其是口语水平,在与外资企业的对接中,流利的口语可以加分不少;第三,在国外读大学,做小组作业是非常普遍的事,因此团队协作是海归们一早养成的习惯,他们懂得如何与团队成员分工合作,相互信任,产生共鸣,最终达成一致的目标;第四,做演讲对海归来说已经司空见惯,因为留学时每一门课都躲不开“presentation”,所以在向客户做推介时,海归大多能轻松克服“怯场”的问题,抓住客户感兴趣的要素,尽力向他们展示。当然,海归在创业上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水土不服”,一些家境比较好的海归可能放不下身段,难以接受创业道路上的挫折,遭受失败后甚至想回到国外,逃避现实。海归这个群体并不神秘。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出国读书,海归的生活逐渐透明化。这个群体也许背负了一些问号,但人们也看到了他们身上令人赞许的感叹号。(文/薛牧青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欢乐颂》:我们给海归贴了多少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