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人 发表于 2016-5-20 16:49:29

方鸿渐博士与“尼姑庵”

本帖最后由 华盛顿人 于 2016-5-20 18:00 编辑

” (2016-05-09 07:54:59)    林少华的博客


    说起博士,我每每想起两位:胡适博士、方鸿渐博士。众所周知,前者实有其人,有可能是民国最出名的博士,连废帝溥仪都知道。某日胡博士得其电话:“你是胡博士吗?”胡博士当即屁颠屁颠跑去谒见。至于后者方博士,乃钱锺书《围城》中的虚拟博士,亦是吾国最早的冒牌博士。此君虽是冒牌,但比他的校长和身边的教授同事正派许多。他的清高、单纯和风流倜傥,一看就有别于那班俗物。若冒牌博士皆如方某,愚以为冒又何妨。    至于共和国时期的名博士,我一时还想不起谁。究其原因,一是博士培养是近三十年的事,在那之前甚至把胡博士批得体无完肤;二是博士总量增长太快,快得很快超越美国成了世界第一博士生产大国,没给早期博士留出声名鹊起的充裕时间。不容否认,起始博士相当金贵。尤其海外归来的洋博士,哪里都倒鞋以迎。或许之以高官,或许之以重金,或许之以豪宅,除了美女什么都敢许。可惜好景不长,无分海归本土,无分男女性别,博士们若干年前就有不少在像样些的高校吃闭门羹了。无他,数量太多,多了就不金贵,多了就难免鱼龙混杂,此乃常理。高屋建瓴语惊四座的博士固然不在少数,而读其文闻其声观其行怎么都上不来敬意的博士也绝非个别。以致令人心生疑惑:这也算读了一回博士?导师怎么培养的?    是的,导师,博士生指导教师、博导。博士多了,意味博导多了。博士鱼龙混杂,意味博导泥沙俱下。以前的博导,或学贯中西凌虚高蹈,或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或童颜鹤发仙风道骨,不仅学问光耀星空,而且富有人格魅力。今日则一言难尽。尽管如此,教授们还是争当博导,学院、学校也还是争博士授予权,上博士点,仿佛上不了博士点或博士点数量少就矮人一头。    我所在的学院近来也是如此。毕竟全校几乎只有我们同博士点完全绝缘,挂不上,也靠不着,颇似市中心的尼姑庵。平心而论,作为学科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上博士点无可非议,积极总比消沉好。可问题是上博士点所需阵容和能量在本质上是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的结果。这东西和种玉米绝对不同,不是施了化肥氮磷钾就能立马节节拔高浑身插满大棒子。话虽这么说,院长书记们还是把任务派到我头上:“林老师,申报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什么的!”我说自己都这把年纪了,还跟年轻人争那个干什么呀!再说,如果申报了却没捞着,何颜见江东父老!“正是为了江东父老才要申报!个人颜面事小,学院发展事大,大河无水小河干!”随即又逼近一步:“再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两篇论文!”我反唇相讥:你以为那刊物是咱们家办的呀?一年才四期,加起来才发五六十篇!对方也不是等闲之辈:“林老师收山前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不是想招个嫡系传人吗?不上博士点如何实现?硕士生眼见不上不下不顶用了嘛!”

    你说我该怎么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方鸿渐博士与“尼姑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