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 发表于 2016-5-14 16:32:51

“欢乐颂”丨转型路上的新中产阶级

文化观察李大白2016-05-13 07:19


  [摘要]作为一部肥皂剧,《欢乐颂》已经尽力把中国新中产的生活困境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表现。但我们在观赏一部引起社会讨论的剧作时,不仅要看它说了什么,也要看它没说什么。


  作者:腾讯文化 李大白


  火爆的剧集每年都有,但《蜗居》之后,没有一部肥皂剧能像《欢乐颂》一样,在霸屏的同时也霸占了媒体的评论员文章。这部戏反映了中国新中产阶级的生活困境,非鸡汤的剧情让这个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年轻人产生了切肤之痛,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国新中产阶级的整体崛起。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51/6/2067/134408256.png


  同样弥漫着对地位和金钱的追求,与纸醉金迷的《小时代》相比,《欢乐颂》显然能够得到更广年龄段和更大群体的青睐;在《小时代》里,金钱是用来显摆的;在《欢乐颂》中,金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但可贵的是,《欢乐颂》并没有歌颂金钱万能,也并没有所谓“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优越感”,越到后来,这部都市肥皂剧的看似狗血情节中却透出些许悲悯。这不得不让人怀疑编剧和导演的动机,他们不仅要赤裸裸地揭示这个阶级固化的社会中个体的无力,同时也在着力塑造转型中的中国新中产形象。


  一、“清教徒”安迪——中国中产阶级的新标杆


  剧中女一号安迪显然被当作楷模和标杆,身为孤儿的她被美国父母领养,哥伦比亚商学院毕业后成为华尔街高管。随着剧情的发展,笔者越来越确定编剧有意地把她塑造成了一个英国式的中产阶级典范。


  这种英式情调在演员着装上就十分明显:安迪在剧中始终身着中性化的职业套装,宣传过程中也一直被称为“涛总攻”,这是近年来流行的妖艳女星“男人装”之集大成。同样的时代风尚也曾发生在18世纪末的英国和19世纪的法国,从繁复浮华的“意式炫耀”发展到跨性别的严肃风格,看上去是不是特别眼熟?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61/6/2067/134408266.png


  左图为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超模Twiggy


  剧中对安迪的表现有几个固定场景——高效严谨的工作状态,每天都绕小区跑步,保守主义者,以智力为荣,分析事物注重逻辑……该剧开头就曝光了安迪的孤儿身份,这为她的冷淡和自我保护意识找到了注脚,而后来安迪对奇点说自己是清教徒,几乎全然揭示了安迪生活方式的价值观来源。


  马克斯•韦伯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早已说明,作为挑战英国国教而产生的新教徒,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崛起,作为英国中产阶级的主要成员,他们平时注意锻炼,谨慎克制,富有进取心和坚韧意志,依靠自己的大脑和双手获得不菲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这些都符合新教资本主义伦理的要求。安迪的高智商和注重逻辑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她完全的科学经验主义理性世界观,这也能解释她为何会阻止邱莹莹读成功学的书:她指出书里的一个例子,批判其逻辑可能性,正体现了清教徒主张通过学习和思索掌握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注重阅读功能的特点。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76/6/2067/134408281.png


  19世纪的英国绅士


  要成为绅士和淑女,要同时把握好对身体的锻炼和精神的修养,还要有足够的教养和机智诙谐。安迪曾跟魏渭说,如果在谈判的时候引用一句莎剧中的台词,成功的几率就要高很多。对莎剧等经典文学的引用,不仅显示了自己的学养和幽默感,同时也默认了对方在文化上与自己属于同一阶层,从而产生一种特别的尊重(同阶层人群之间的会心一笑带来强烈的阶级认同感)。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112/6/2067/134408317.jpg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安迪、魏渭、赵医生和小曲四人打牌的时刻,安迪在调笑魏渭时用了《麦克白》中的一句台词:“亲爱的麦克白夫人,你的手脚也不干净。”这显示了安迪作为一个完美的交谈者,有着令人愉悦的智慧,能够信手拈来地使用优雅的措辞,这句漫不经心的引经据典直接形成了智力精英圈子的无形壁垒,除了小曲之外的三人就能达到“会心一笑”的默契,而不学无术的小曲却以为安迪把他称为“夫人”是颠倒了她与魏渭之间的性别关系,这就让与小曲同一阵营的赵医生十分尴尬,虽然她有钱貌美古灵精怪,但这一件个人文化修养上的小事却让阶层壁垒在这一对情侣之间陡然竖起。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130/6/2067/134408335.png


  宽厚而具有现代思维的安迪十分单纯善良,在她眼里,樊胜美未能取得更大成就是因为她是一个“办公室油子”,同时提醒初涉职场的小关做好自己的工作即可,不要把过多的精力花在办公室政治上。可以看出,安迪在与其他女生相处的过程中,始终呈现的是一种“屈尊”的姿态,宽容而审慎地保持距离。从画外音和安迪与其他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她的习惯性思维就是通过某些事情来对其余女孩及其男伴下判断,这也体现了清教徒的一条基础准则——“根据行为即可判断其为人”,在这一点上,安迪、魏渭和曲筱绡也是最敏感也最喜欢判断的。


  隐藏性别符号的着装、高雅而有节制的生活、注重逻辑与审视判断的思维习惯是安迪的标签。这就为中产阶级上层赋予了收入之外的意涵,同样有钱的曲筱绡充满了市侩式的狡黠和精明,她更像是美国中产阶级发迹时的人物,在知识精英安迪等人身边就显得不入流,曲所代表的价值观显然不是编剧想要树立的,她所代表的还是“小时代”式的浮夸,浮夸让位于严肃,正是中产阶级转型过程中的重要界碑。


  二、中国新中产的奋斗目标——从消费主义到自我超越


  如此精准的人物定位很显然是编剧有意为之,安迪在各个层面都远远超过其他女生。而除了安迪之外,其他4个女生都是非常现实而接地气的,让中国观众感到十分熟悉,大家很自然地会把自己代入到某个人设之中。安迪的高冷很难让人产生接近感,而恰恰是她作为人生导师而存在,这正代表了向理想化的英式中产阶级努力靠拢的中国新中产的心理诉求。


  “凤凰女”樊胜美通过打拼成为一代“沪漂”,她超群的美貌和不俗的品味很难让外人看穿其家世的破绽,但产业说明一切,正如她跟同租的小姐妹吐槽时所说:“别人有车有房,我只有一堆衣服。”仗义泼辣的樊胜美真心欣赏安迪,但在安迪面前,她又有着更加强烈而脆弱的自尊,在智商和身家都没有可比性的时候,樊胜美就只能靠美貌和打扮与安迪分庭抗礼,二人风格的差别可见安迪带樊胜美参加酒会时,安迪一身职业套装而樊胜美一袭红裙的场景。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147/6/2067/134408352.png


  樊胜美内心更在意的却是小曲。小曲入住欢乐颂之初便嘲笑过樊胜美的衣服是“地摊货”,而准备去mint酒吧“掐尖儿”的樊胜美在看到曲筱绡的LV包后,偷偷地换了一个旗鼓相当的手袋才挽回了一点颜面,曲筱绡直斥樊胜美是“捞女”,因为她真正感兴趣的总是华服和彰显身份的豪门会所,她认为自己值得“最好的”,而最好的定义则是彻头彻尾的消费主义导向。


  住在2202的三个女孩都对安迪真心仰视膜拜,但唯一有明确模仿意图并付诸行动的却只有年纪最小的关雎尔。关雎尔出身二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家庭,靠父荫进入世界五百强的金融公司,虽然上的是普通大学,却也勤奋努力,智商不低(要知道在500强外企光靠关系是完不成基本工作的),她身上同样有着清教徒式的保守主义倾向,由于没有安迪的智商和能力而显得更加谨慎小心甚至唯唯诺诺,虽然她经常和邱莹莹一起羡慕小曲的打扮和名牌包,但其内心深处并没有把金钱放在第一位。因此,关雎尔没有在衣着上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她的衣服都是妈妈买的,而且她认为都挺好),关雎尔唯一担心的就是也许会因为学历问题而通不过实习,她向往的是有朝一日能像安迪一样在职场上独当一面,成为一个自信而强大的职场达人,因此只有她会早起同安迪一起跑步。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212/6/2067/134408417.png


  同时,关雎尔本身已经具备小资产阶级的阅读习惯和生活情趣:关雎尔在与邱莹莹交谈时手中拿着莎士比亚英文原版书,说明了她平时的阅读喜好,而在唱片店与赵医生看上了同一张德沃夏克的CD也说明了她本身是在知识精英壁垒之内的,在经济与精神层面都与赵医生十分接近,因此两人在第二季必然擦出火花。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216/6/2067/134408421.png


  关雎尔对安迪的模仿,体现了中产阶级中层向社会精英方向的自我超越。而家境和学历都不如她的樊胜美和邱莹莹就不会产生模仿安迪的想法,这说明了三人所处的阶级位阶——处于中产阶级下层樊胜美和邱莹莹眼中的“中产”只是在物质层面,而关雎尔却已经具备中产阶级的审美情趣和自我超越的特质,这也是转型期的中产阶级内心诉求的表现。


  三、转型中的中国新中产——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在中国,“中产阶级”基本以收入作为衡量标准,因此也被称为“中等收入者”,职业上基本是白领一族,从剧中的安排也能见其端倪,跟随着收入而来的就是消费行为、生活方式和文化品味上的靠拢,而中产阶级中上层的安迪、赵医生等人,也已经开始帮助邻居、给车祸小朋友捐钱等社会慈善行为。这些细节《欢乐颂》都注意到了,但英国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价值观和其推动社会变革的努力,从剧中的所谓“中产阶级”行为上并没有任何表现,同时也印证了“转型”中的中国新中产,征途只走了一半。


  笔者在此并非对剧情提出过分要求,作为一部肥皂剧,《欢乐颂》已经尽力把中国新中产的生活困境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表现。但我们在观赏一部引起社会讨论的剧作时,不仅要看它说了什么,也要看它没说什么。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5/7/2067/134408465.jpg


  中产阶级缔造的现代英国


  劳伦斯•詹姆斯的《中产阶级史》中说:“中产阶级缔造了现代英国,它把自己的伦理道德观也镌刻在了这个国家的人民心中,由它决定国家应该以何种形式,依照哪些原则来统治自己。”换句话说,一个阶级之所以能够成为先进阶级,必须发挥除了经济和自我炫耀以外的社会影响,肩负起推动社会转型的更大责任。


  当今中国新中产关注公共议题吗?当然,食品安全、PM2.5、地下水污染、教育资源争夺等问题关注最多的就是中产阶级,但大多数人仍把问题的解决看作是政府的责任,习惯于把一切问题的根源归咎于体制,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与其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公共议题,最大的参与程度也就仅限于朋友圈转发,就更别提那些与自身相关性不大,关注国家长远发展的考量了。


  与英国中产阶级相比,崛起中的中国新中产的还是停留在收入和消费习惯、生活情趣的层面上,而缺少英美中产阶级崛起时期对公共问题的关注与责任感,换句话说,没有起到一个阶级在社会中应有的作用。他们缺乏西方为个体权利而推动社会变革的条件和意识,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断裂又让他们无法理解“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高远,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了笑柄,于是中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只能变成北大钱理群教授提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四、结语


  《欢乐颂》的人物形象和价值倡导,勾勒了正在从“意式奢靡”逐渐转向“英式节制”的中国新中产面貌,他们正在走着历史上英国人走过的路,未来能否创造英国中产阶级在社会政治领域的辉煌仍未可知,而剧中赞颂的平等主义价值观,正说明了一种新的趋势——壁垒森严的中产阶级各阶层,期待谋求在更大程度上的尊严和平等,他们分别代表着这个转型社会中的多个声部,希望共同奏响欢乐的交响曲。


  参考文献:


  1.《中产阶级史》,[英]劳伦斯•詹姆斯 著 李春玲 杨典译


  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 著 苏国勋等译


  3.《消费社会》[法]让•鲍德里亚 著 刘成富 全志钢 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欢乐颂”丨转型路上的新中产阶级